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暨全國百強縣(區)報告。報告根據經濟規模、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和區域競爭地位等因素在全國近二千個縣域經濟單元中遴選出400強樣本縣(市),作爲分析研究比較的基礎。武義位列全國第172。

縣域經濟百強排名開榜以來,已經成爲全國發展縣域經濟最爲直觀、最受矚目的風向標。入圍榜單的縣市名次起起落落,見證着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態勢。與前面101—171位的縣市相比,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如何?我們距離全國百強縣還有多遠?

看“穩”,首先看工業。“工業強縣”是我縣一直堅持的發展戰略,也是實現“後發趕超”的主引擎。工業經濟對我縣經濟發展影響深遠,對穩住全縣發展大局意義重大。在“工業強縣”發展戰略帶動下,我縣規上工業增加值9月當月增速15.2%,1—9月累計增速2.2%,排名全市第6。三季度全縣規下工業增加值增速1.5%,排名全市第一。據縣政協副祕書長、辦公室主任鍾朝輝介紹,如果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和規模以上工業利潤這兩項最重要的指標,放在更長的時間區域裏考量,我縣工業經濟“穩”的態勢更爲明顯。相較有些百強縣,我縣規上工業增加值與規下比是三比一,更爲客觀合理。此外,我縣擁有20多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產業結構相對合理,縣域主導產業優勢明顯,更爲適應當前“雙循環”的發展新格局,有比較大的發展和上升空間,潛在的綜合實力超過有些排位在我們前面的縣市。

潛力,關鍵還看發展質量。據縣統計局權威人士介紹,現階段,我國已步入工業化中後期,經濟發展呈現增速放緩、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的新特徵。工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是提升縣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我縣堅持以高質量爲引領,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來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公共服務明顯增強,科技支撐明顯提升,智能改造明顯加快。我縣在全省首創研發投入分類分檔累進獎勵制度,企業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居全市第一。全縣累計已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87家、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134家,“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培育庫企業114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0%。

當然,生產力佈局“散”、產業結構轉型“慢”、產業鏈相對較“短”、產業發展層次較“低”,這些問題依然制約着縣域經濟質態的躍升。但毋庸置疑,我縣綜合實力和潛力都是客觀存在的。此外,我縣生態優勢、人文旅遊優勢,也是重要競爭力。據覈算,前三季度我縣生產總值達193.91億元,增長3.0%,位列全市第三,較上半年上升一位,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長8.8%,創近五年來最好水平。

走進百強縣,或許一切悄悄的來,在不知不覺中。

來源:武義發佈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