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一部充斥着地道老陝味道的劇作橫空出世,它就是由張嘉譯和閆妮攜手出演的新作《裝臺》,該劇改編自茅盾同名小說,原作一經出版在當時已然反響強烈。

而劇版的《裝臺》在保證原汁原味的故事內核的同時,又增添了不少貼合本土文化的細節要素,使得情節更爲飽滿鮮活,洋溢着親和自然的生活氣息。

所以該劇開播至今,一路好評如潮,收視率直接破2創下新紀錄。從"蔡素芬後媽不好當"到"刁順子裝臺被坑",這部劇關聯出的諸多話題也在外飽受熱議。

簡而言之,這部劇開頭就亮出真功夫,讓諸多觀衆被這平和舒緩卻不顯乏味的劇情吊足了胃口。

正如不少網友評價的那樣,這部《裝臺》與此前熱播的《安家》都屬於行業類型劇,聚焦的是某一行業,對比起《安家》展現的房產經理人的工作實景,"裝臺"這個行業很多朋友都瞭解甚微。

何爲裝臺?就是由市民和農民工組織搭建的起來的舞臺,裝臺工作者在各種活動表演之前承擔了搭建舞臺的重任。

該劇從這一冷門行業入手,去描繪裝臺工作者的真實生活圖景,雖說是行業類型劇,但該劇並沒有設置觀看門檻。用最爲平常趣味的生活化語言去講述主角刁順子生活中的繁雜瑣事。

該劇一方面着重筆墨去刻畫出裝臺工作者的行業百態,比如像刁順子這樣的行業老手,不但精通技藝也要懂得審美,工作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客戶,也會面臨接踵而至的問題,但是一幫兄弟夥只要聚首在一起,踏踏實實的用心工作,日子也會越過越敞亮。

從劇中可以看出,裝臺工並非是光鮮體面的職業,少不了風餐雨露的體驗,一幫工人最具幸福感的時候莫過於一起蹲在牆角大口咥面,生意好的時候,來瓶啤酒加個雞腿,這樣的生活就足夠愜意。

單從這點而言,恰好與當下流行的"乾飯人"與"打工人"的潮流熱梗交相呼應。

裝臺小隊宛若一個小型社會,也難以避免的滋生內鬥與紛爭,這無疑也是現實生活的真切寫照,但總體而言,這支看似雜亂的小隊伍卻有難得可貴的"團魂"。

有熱情亦有溫情,性格質樸的墩墩,喫苦耐勞的"大雀兒",性格灑脫恣意的"猴子"這羣個性鮮明的小人物共同書寫了平凡卻不平庸的生活之歌。

其次,刁順子的家庭內事成爲第二條劇情支線,刁順子與蔡素芬是半路夫妻的搭配,女兒刁菊花性格蠻橫,與"後媽"之間摩擦不斷,時常讓刁順子夾在中間進退兩難。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大大推進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展示刁順子回到生活中的性格側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是張嘉譯與閆妮這對陝西"王炸組合"的三度合作,身爲西安土著的兩人在劇中默契配合到新高度,一言一語,一招一式皆是戲。

相比起很多劇集放大戲劇衝突,刻意設置諸多大開大合的狗血橋段,《裝臺》的劇情安排的相當合理化,落地到真實生活中,裏裏外外的情節都像是現實生活的演繹,有煩惱有喜悅,有歡笑有淚水,就像是觀衆身邊發生的故事,輕鬆將觀衆代入到劇情之中。

除此之外,該劇的另一大亮點就是極致展現西安的風情風貌。從劇中可以看出,該劇將鏡頭拉入到西安城煙火氾濫的街邊小巷,不少情節還從"城中村"中取景,用寫實的鏡頭語言去盡顯這座風韻古城的魅力與底蘊。

尤其劇中時不時穿插一些"陝西方言"橋段,讓劇情更加貼近生活接地氣,俏皮逗樂的陝西話也成爲不少觀衆的快樂源泉。

正如觀衆所感慨的那樣,因爲這部劇初次知曉裝臺這個行業,裝臺工人用心搭建實體舞臺的同時,同樣懷揣期望的搭建起屬於他們的人生舞臺,他們對生活的熱忱與期許,展現出平凡人物的力量與氣魄,一點一滴像和煦春風一樣輕撫過無數觀衆的內心,可以成爲觀衆在寒冬之際藉以療慰和取暖的利器。

如今《裝臺》在豆瓣已經拿下了8.4分的高分,收視率繼續水漲船高,大有趕超《安家》力奪年度收視冠軍寶座之相,如若真心希望接下來的劇情能夠繼續保持水準,不負衆人所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