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2》进入最终章,这档节目的意义并不在于选出一位“年度最佳演员”。每一次热度背后,关于行业生态的反思,或许才是这档节目带给行业的最大惊喜。

文|喜力

连续数月,每周都会有一波《演员请就位2》的热度袭来,掀起一番对于影视创作的认真讨论,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热”来源于话题性,四位作品等身的导演,多重背景的演员,不停切换风格的作品,鲜为人知却备受关注的制作幕后。节目把行业和观众关注的问题逐一显性化地搬至台前,记录着不同的艺术表达与成长,而后交由观众去品评。

《演员请就位2》进入最终章,这档节目的意义并不在于选出一位“年度最佳演员”。每一次热度背后,关于行业生态的反思,或许才是这档节目带给行业的最大惊喜。

真正破圈的对话

“请君入圈”的互动,打破行业壁垒

在网络时代,当不了解真实状况时,我们很容易把流量等同于声量,甚至是能力。这一点在演员行业尤为明显,流量舆论环境和真实影视业态的不对等,为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壁垒。观众看不到行业内部是如何运作,行业也缺乏与外界的对话机会。

《演员请就位2》正在尝试着移除这一壁垒,这档节目称得上是影视圈的缩影。演员不是中心,而是影视工业链条中的一环。 节目通过选角、拍摄、多维度评价,试图还原影视业态背后的生存图鉴。这不是演员独秀的舞台,而是需要演员与导演之间的彼此信任,和链条中每一环的通力配合,以及风格化的表现,才能够保证作品的最终效果。

演员在大众舆论中是被“镀金”的职业,镶着许多的光彩,拥有着外表的光鲜和高知名度的华丽。但是《 演员请就位2》客观地反映着演员们的生态环境,打破演员的光环。有马伯骞、丁程鑫等在影视专业体系中,稚嫩成长的人气演员;有辣目洋子、张月、贺开朗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面孔。节目中最耐人探寻的是胡杏儿、黄奕、马苏、倪虹洁等早有成就的演员,她们有的依旧活跃,有的女主难求,有的成为妈妈专业户。还有台上台下的新老小燕子对比,赵薇已经在演员之外,成为了有被认可作品的导演。 这是一个娱乐圈职场金字塔,有着令人叹息、无可奈何的演员生存境遇,但却是真实的现状。

虽然反映着残酷的真实,但是《演员请就位2》并不悲观。节目试图击破行业壁垒,用了很多笔墨在让行业间各个元素碰撞。首先是影视风格,创作是有包容性的表达,这也是电影、电视剧的魅力所在。陈凯歌、尔冬升、赵薇、郭敬明,还有助力的天使导演董成鹏与黑马导演陆川,都有着强烈的导演风格。

以终极就位盛典为例,在一档节目里,有生活滋味浓郁、娓娓道来的《折耳》,有视觉风格强烈的《无量》,有充满对抗张力的《舞台姐妹》,还有戏中戏、情感层次丰富的《白蛇人间》以及情感表达细腻、极力克制的《宝贝儿》,它们击破着观众们平时观影的“信息茧房”,促使观众欣赏多重类型的表达。

其次是观点碰撞,每一个短片都会被不同视角评论,有同行、有权威制作公司,当然还有观众。 所有的评论,是遵循着专业的评判标准,保护着影视的理想光芒。

当不了解创作历程时,我们或多或少习惯于用“完美”的眼光要求作品。但是,每一次的创作都会有壁垒和突破。同时,也很难产生令所有人满意的作品。在这个节目中也一样, 没有完美的导演、节目和赛制,但是却能够看到在一个接一个作品的诞生过程中,包括导演、演员在内的所有创作者,寻求最优解和风格化表达的努力。

终极就位盛典的作品《折耳》中,辣目洋子扮演一位银行职员,靠数钞技能参加比赛获得奖金,她在片中娴熟的点钞动作,让“姐姐”这个人物真实、可信。这些需要依靠演员在台下的苦功,才能够在片中自然呈现。正如剧中的小海为了扮演杨过,决心体验生活。那些独臂生活、海中练掌的细节,道出了演员这一职业必需的幕后沉淀。

节目把一部剧集的排演、制作、上映过程凝结到每一期节目中,让圈外人明白是什么样的要素最终才能雕塑出一部精品,而非以单一的视角去解读。

不加粉饰的争议

将早已有之的争论搬至台前,在剧烈中寻找理性

关于表演的争论早有存在,且一直是网络上的火热话题。许多争论是各自守着各自圈层的相互攻击,实际上很难有破壁的沟通。观众可以选择只看自己喜欢的演员,演员也可以选择只留在舒适圈中,但是长久而言,是对表演发展空间的压缩。

《演员请就位2》创造出一个碰撞的空间,把所有关于表演的争论放置在一起,无论好坏与观点,真诚地供大家探讨。节目初期,因为何昶希被发S卡,引发了围绕着对于演员到底是看到未来可能性的鼓励重要,还是客观评价尊重所有演员重要。到了最近,尔冬升导演因和郭敬明导演,关于高强度下完成剧作的程度以及表演体系等问题的争论,又引发了热议。

节目的每一期几乎都有爆点, 背后的支撑不是个体之间的争端,而是早已有之的网络争议和圈层之间的碰撞。包括不少偶像转型演员的演技问题、40+女演员的生存出路、艺术表达和商业利益的平衡等。节目在一个个作品的呈现中,把这些争议用具象的方式激发出来。

节目没有皆大欢喜,也不是猛烈开撕。每一个作品过后,导演和同行们会中肯地给出点评。而节目内的专业探讨,也会引发节目外的话题讨论,影视从业者、观众等多个圈层的人们都在其中。

例如第九期关于表演体系的争论,网络上出现了多元化、甚至犀利的点评。但是声音基本都是理性的,很多人围绕着表演和影视制作进行自己的观点表达。更深入的,还有关于尔冬升、郭敬明两位导演过去影片的分析和学习。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影视回归到品质的初心,是为了行业的向好发展。

把争议搬到台前,是将不同意见的人聚拢到一起,通过彼此对话,甚至摩擦,为影视争取着更多可能性和包容空间,让影视人可以共同交流,探寻理性面对的可能性。

必须适应的就位

能力就位、态度就位、精神就位,在残酷赛制中寻找初心与理想

对于世界顶级演员的归纳,用一句俗话而言,就是“演什么像什么”。好的演员能够塑造万千类型,同时收放自如。但是,中国演员行业出现了一种问题,就是演员越来越被限制在“舒适区”,甚至是只能演自己,不是自我融入多元角色,而是每个角色都是自我。

这样的局限,一方面是受到演技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观众只希望看到演员的某种类型,最后商业利益主导了创作,作品越来越狭隘,影响整个影视业的视野观。

《演员请就位2》在培养演员的适应性,也就是就位精神。这个就位精神包括 演技能力的就位、角色多元性的就位、演技创新的就位。对应着的是演员的基础能力、适应能力和探索能力。就位精神强调的是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以及包容的理解力。

张月,作为尔冬升导演剧组唯一一个进入终极就位盛典的演员,在作品中扮演了一个新人女演员。剧本中,马苏扮演的导演不断给她施加压力,设置不同的角色让张月挑战,从风情万种的女子,到钟楼怪人再到有智力障碍的乞丐。整个剧本,就如同这档节目的缩影,在压力下,在引导下,让演员们适应不同挑战,渐入佳境。

实力派的演员们之所以能够在舞台上收获尊重,是因为打破自我和为了角色的重新融入。他们不是来碾压,虽然演技成熟,却也因为受到更多的期待而更有挑战性。倪虹洁作为入行多年的演员,开场却只被评为B级。这之后她用《隐秘的角落》《误杀》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杀青之后,又凭借《花木兰》复活。在跌宕起伏的比赛过程,她被激发出了更多可能性。

而新人演员也在一次次的拍摄中汲取营养。节目初期,何昶希拿到了看似与自身特点颇为合适的《陈情令》,但是导演们并不想看到简单的古装走秀,而是希望演员能够投入到角色情感中。经由节目的磨砺,在最后一支作品《无量》中,何昶希扮演需要隐藏情感的骨仕,即便是克制的表情,还是能从他的表演中感受到新人演员层次表达的进步。

以专业为标准的氛围,能够让演员们对表演有敬畏,帮助演员回到初心。在节目中,演员并是单打独斗,而是有导演、前辈、编剧、制片人等各个工种的中肯建议,能够迅速地找到突破的方向。

节目没有为演员设定的剧本,而是大家共同为了一个作品努力,演员们必须就位。在节目落下帷幕时,观众见证了演员们呈现出的许多有突破性的角色,看到他们逐渐就位的过程。

《演员请就位2》是残酷的,它把演员们推出舒适圈,让关于创作的讨论搬至台前。另一方面,这种残酷激发出理想的光芒,拨开争论的迷雾,是对于表演和影视专业度的追寻,也是以包容的态度寻求影视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