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進入最終章,這檔節目的意義並不在於選出一位“年度最佳演員”。每一次熱度背後,關於行業生態的反思,或許纔是這檔節目帶給行業的最大驚喜。

文|喜力

連續數月,每週都會有一波《演員請就位2》的熱度襲來,掀起一番對於影視創作的認真討論,這似乎已經成爲了一種習慣。

“熱”來源於話題性,四位作品等身的導演,多重背景的演員,不停切換風格的作品,鮮爲人知卻備受關注的製作幕後。節目把行業和觀衆關注的問題逐一顯性化地搬至臺前,記錄着不同的藝術表達與成長,而後交由觀衆去品評。

《演員請就位2》進入最終章,這檔節目的意義並不在於選出一位“年度最佳演員”。每一次熱度背後,關於行業生態的反思,或許纔是這檔節目帶給行業的最大驚喜。

真正破圈的對話

“請君入圈”的互動,打破行業壁壘

在網絡時代,當不了解真實狀況時,我們很容易把流量等同於聲量,甚至是能力。這一點在演員行業尤爲明顯,流量輿論環境和真實影視業態的不對等,爲行業發展帶來了諸多壁壘。觀衆看不到行業內部是如何運作,行業也缺乏與外界的對話機會。

《演員請就位2》正在嘗試着移除這一壁壘,這檔節目稱得上是影視圈的縮影。演員不是中心,而是影視工業鏈條中的一環。 節目通過選角、拍攝、多維度評價,試圖還原影視業態背後的生存圖鑑。這不是演員獨秀的舞臺,而是需要演員與導演之間的彼此信任,和鏈條中每一環的通力配合,以及風格化的表現,才能夠保證作品的最終效果。

演員在大衆輿論中是被“鍍金”的職業,鑲着許多的光彩,擁有着外表的光鮮和高知名度的華麗。但是《 演員請就位2》客觀地反映着演員們的生態環境,打破演員的光環。有馬伯騫、丁程鑫等在影視專業體系中,稚嫩成長的人氣演員;有辣目洋子、張月、賀開朗這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鮮面孔。節目中最耐人探尋的是胡杏兒、黃奕、馬蘇、倪虹潔等早有成就的演員,她們有的依舊活躍,有的女主難求,有的成爲媽媽專業戶。還有臺上臺下的新老小燕子對比,趙薇已經在演員之外,成爲了有被認可作品的導演。 這是一個娛樂圈職場金字塔,有着令人嘆息、無可奈何的演員生存境遇,但卻是真實的現狀。

雖然反映着殘酷的真實,但是《演員請就位2》並不悲觀。節目試圖擊破行業壁壘,用了很多筆墨在讓行業間各個元素碰撞。首先是影視風格,創作是有包容性的表達,這也是電影、電視劇的魅力所在。陳凱歌、爾冬升、趙薇、郭敬明,還有助力的天使導演董成鵬與黑馬導演陸川,都有着強烈的導演風格。

以終極就位盛典爲例,在一檔節目裏,有生活滋味濃郁、娓娓道來的《折耳》,有視覺風格強烈的《無量》,有充滿對抗張力的《舞臺姐妹》,還有戲中戲、情感層次豐富的《白蛇人間》以及情感表達細膩、極力剋制的《寶貝兒》,它們擊破着觀衆們平時觀影的“信息繭房”,促使觀衆欣賞多重類型的表達。

其次是觀點碰撞,每一個短片都會被不同視角評論,有同行、有權威製作公司,當然還有觀衆。 所有的評論,是遵循着專業的評判標準,保護着影視的理想光芒。

當不了解創作歷程時,我們或多或少習慣於用“完美”的眼光要求作品。但是,每一次的創作都會有壁壘和突破。同時,也很難產生令所有人滿意的作品。在這個節目中也一樣, 沒有完美的導演、節目和賽制,但是卻能夠看到在一個接一個作品的誕生過程中,包括導演、演員在內的所有創作者,尋求最優解和風格化表達的努力。

終極就位盛典的作品《折耳》中,辣目洋子扮演一位銀行職員,靠數鈔技能參加比賽獲得獎金,她在片中嫺熟的點鈔動作,讓“姐姐”這個人物真實、可信。這些需要依靠演員在臺下的苦功,才能夠在片中自然呈現。正如劇中的小海爲了扮演楊過,決心體驗生活。那些獨臂生活、海中練掌的細節,道出了演員這一職業必需的幕後沉澱。

節目把一部劇集的排演、製作、上映過程凝結到每一期節目中,讓圈外人明白是什麼樣的要素最終才能雕塑出一部精品,而非以單一的視角去解讀。

不加粉飾的爭議

將早已有之的爭論搬至臺前,在劇烈中尋找理性

關於表演的爭論早有存在,且一直是網絡上的火熱話題。許多爭論是各自守着各自圈層的相互攻擊,實際上很難有破壁的溝通。觀衆可以選擇只看自己喜歡的演員,演員也可以選擇只留在舒適圈中,但是長久而言,是對錶演發展空間的壓縮。

《演員請就位2》創造出一個碰撞的空間,把所有關於表演的爭論放置在一起,無論好壞與觀點,真誠地供大家探討。節目初期,因爲何昶希被髮S卡,引發了圍繞着對於演員到底是看到未來可能性的鼓勵重要,還是客觀評價尊重所有演員重要。到了最近,爾冬升導演因和郭敬明導演,關於高強度下完成劇作的程度以及表演體系等問題的爭論,又引發了熱議。

節目的每一期幾乎都有爆點, 背後的支撐不是個體之間的爭端,而是早已有之的網絡爭議和圈層之間的碰撞。包括不少偶像轉型演員的演技問題、40+女演員的生存出路、藝術表達和商業利益的平衡等。節目在一個個作品的呈現中,把這些爭議用具象的方式激發出來。

節目沒有皆大歡喜,也不是猛烈開撕。每一個作品過後,導演和同行們會中肯地給出點評。而節目內的專業探討,也會引發節目外的話題討論,影視從業者、觀衆等多個圈層的人們都在其中。

例如第九期關於表演體系的爭論,網絡上出現了多元化、甚至犀利的點評。但是聲音基本都是理性的,很多人圍繞着表演和影視製作進行自己的觀點表達。更深入的,還有關於爾冬升、郭敬明兩位導演過去影片的分析和學習。討論的目的,是爲了讓影視迴歸到品質的初心,是爲了行業的向好發展。

把爭議搬到臺前,是將不同意見的人聚攏到一起,通過彼此對話,甚至摩擦,爲影視爭取着更多可能性和包容空間,讓影視人可以共同交流,探尋理性面對的可能性。

必須適應的就位

能力就位、態度就位、精神就位,在殘酷賽制中尋找初心與理想

對於世界頂級演員的歸納,用一句俗話而言,就是“演什麼像什麼”。好的演員能夠塑造萬千類型,同時收放自如。但是,中國演員行業出現了一種問題,就是演員越來越被限制在“舒適區”,甚至是隻能演自己,不是自我融入多元角色,而是每個角色都是自我。

這樣的侷限,一方面是受到演技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觀衆只希望看到演員的某種類型,最後商業利益主導了創作,作品越來越狹隘,影響整個影視業的視野觀。

《演員請就位2》在培養演員的適應性,也就是就位精神。這個就位精神包括 演技能力的就位、角色多元性的就位、演技創新的就位。對應着的是演員的基礎能力、適應能力和探索能力。就位精神強調的是專業精神、專業能力以及包容的理解力。

張月,作爲爾冬升導演劇組唯一一個進入終極就位盛典的演員,在作品中扮演了一個新人女演員。劇本中,馬蘇扮演的導演不斷給她施加壓力,設置不同的角色讓張月挑戰,從風情萬種的女子,到鐘樓怪人再到有智力障礙的乞丐。整個劇本,就如同這檔節目的縮影,在壓力下,在引導下,讓演員們適應不同挑戰,漸入佳境。

實力派的演員們之所以能夠在舞臺上收穫尊重,是因爲打破自我和爲了角色的重新融入。他們不是來碾壓,雖然演技成熟,卻也因爲受到更多的期待而更有挑戰性。倪虹潔作爲入行多年的演員,開場卻只被評爲B級。這之後她用《隱祕的角落》《誤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在殺青之後,又憑藉《花木蘭》復活。在跌宕起伏的比賽過程,她被激發出了更多可能性。

而新人演員也在一次次的拍攝中汲取營養。節目初期,何昶希拿到了看似與自身特點頗爲合適的《陳情令》,但是導演們並不想看到簡單的古裝走秀,而是希望演員能夠投入到角色情感中。經由節目的磨礪,在最後一支作品《無量》中,何昶希扮演需要隱藏情感的骨仕,即便是剋制的表情,還是能從他的表演中感受到新人演員層次表達的進步。

以專業爲標準的氛圍,能夠讓演員們對錶演有敬畏,幫助演員回到初心。在節目中,演員並是單打獨鬥,而是有導演、前輩、編劇、製片人等各個工種的中肯建議,能夠迅速地找到突破的方向。

節目沒有爲演員設定的劇本,而是大家共同爲了一個作品努力,演員們必須就位。在節目落下帷幕時,觀衆見證了演員們呈現出的許多有突破性的角色,看到他們逐漸就位的過程。

《演員請就位2》是殘酷的,它把演員們推出舒適圈,讓關於創作的討論搬至臺前。另一方面,這種殘酷激發出理想的光芒,撥開爭論的迷霧,是對於表演和影視專業度的追尋,也是以包容的態度尋求影視行業發展的更多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