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君豪,一個極度低調的影帝,他演員和明星真正意義上區分開來,因此被稱爲香港話劇舞臺上的一朵奇葩,低調、內斂,從藝多年來始終將演技和品行同樣看重的“緋聞絕緣體”、“人肉避雷針”。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憑藉精湛的演技擊敗張國榮獲得影帝!

謝君豪小學畢業於靜山小學,於香港新亞中學完成中一至中五課程,其後於五育中學完成預科課程。

1984年中學畢業後,謝君豪和當時香港年輕人一樣尋求發財之路,曾嘗試多種不同工作,先後做過文員、推銷員、售貨員等。

1985年香港演藝學院首屆招生時投考戲劇學院,謝君豪面試落選,轉而報讀護士課程,還考取了護士執照,並進入聯合醫院實習。

也許是對演戲的喜愛,1986年謝軍豪再次投考香港演藝學院,成爲戲劇學院第二屆學生,主修表演系。

1989年謝君豪從演藝學院表演系畢業後,開始投考市政局香港話劇團,成爲劇團的全職演員。歷經四年晉升爲話劇團的首席演員,並主演話劇《南海十三郎》,同時也因爲這部話劇《南海十三郎》改變了謝君豪的命運。

1997年離開香港話劇團,謝君豪轉到“春天舞臺”成爲旗下全職合約演員,同年憑藉電影《南海十三郎》擊敗了張國榮和梁朝偉共同出演的《春光乍泄》,奪得第三十四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演員。

這部戲對謝君豪影響巨大,可以說是他鑄就了南海十三郎,也可以說南海十三郎鑄就了他。

謝君豪:所有的角色都想演,沒有偏好,真的沒有,只要是好的,全部都想演!

謝君豪成名後沒有像某些藝人一樣耍大腕,相反是一個接戲狂魔,他接戲從來不在乎是不是主角,只要角色是好的他都去演了。

與其說謝君豪像是爲演員而生,不如說是他對演戲有着獨特的理解。他說不要空想以後,只看眼前,只享受過程,尤其是演戲的過程;他說每一個作品都是依據當時的情況做出的最好選擇,所以每一個角色都是值得感謝的;他說他會每樣東西都看一點,涉獵廣泛但是絕不深刻,用來演戲已經足夠;他說平時要注意積累,看到什麼也要留意,注意聽人講話,注意觀察人,慢慢吸收,到以後演戲總會用得到;他說要留心去找,找到角色的內心,找到主動性和戲劇性,這樣才能做好角色;他說所有的戲都是他的本色演出,他有太多本色,所以所有的角色都是其中一面……

他的戲路很廣,從多情才子到荒淫皇帝,從共產黨人到變態殺手,從黑道大哥到出塵仙人……對於謝君豪,似乎並沒有他不能夠駕馭的角色。而他自己也是這樣說,“所有的角色都想演,沒有偏好,真的沒有,只要是好的,全部都想演。”

在沒有戲可拍時,他就去參演舞臺劇。仔細想來,可以說謝君豪的一生都獻給舞臺和銀幕。

危險來臨時,纔是真正考驗一個人的人品!

謝君豪在一次片場拍攝中毀了容,這件事一度導致謝君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沒有出現在熒屏上。

而這件事起因:在拍《楊貴妃祕史》中有一場戲中不幸發生火災,當時有一個女演員被困在裏面,這個女演員在戲中飾演的是謝君豪的女兒,謝君豪聽完立馬闖進火海去救她。結果是把小女孩救出來了,但是謝君豪臉部嚴重燒傷,無奈接受毀容植皮手術。

爲此黃秋生在接受專訪時抨擊內地劇組人員的不專業,也因爲不專業所以導致謝君豪臉部被燒傷,並且由於工作人員沒有及時處理,使得謝君豪臉部燒傷嚴重,後來幸虧及時換膚,才得以慢慢痊癒。

在災難面前,謝君豪沒有考慮自身安全,而是把他劇中的“女兒”放在了第一位。隨木想他一定是一位很好的父親,同時也是一位英雄!

最後隨木希望謝君豪先生能夠攜帶新劇重回銀幕,就像曾經逍遙自在的酒劍仙,快意江湖,醉看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