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侵刪)

11月10日(30日公佈),交通運輸部回覆《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關於審批〈交通強國建設上海試點實施方案〉(送審稿)及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申報表的請示》,發佈了《交通運輸部關於上海市開展推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主要內容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推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打造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提升城市交通服務體系系統協同能力、提升交通創新發展能力、提高交通運輸治理體系精細化管理能力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後),請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並及時向交通運輸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持。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鼓勵各方積極參與。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區域一體化交通運輸市場建立、高端航運服務能力提升、道路運行效率提升、高端製造業關鍵領域技術突破、事中事後監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爲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鑑。

四、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及時報告交通運輸部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之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交通強國建設上海市試點任務要點

一、推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

(一)試點單位。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協同推進世界級機場羣與港口羣建設。強化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引領作用,打造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國際航空樞紐,有效支撐世界級機場羣建設。加強滬浙港口合作、滬蘇港航合作,推動港航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布局,健全一體化發展機制。探索跨區域交通投資運營新模式,聯合推進小洋山北側綜合開發。

2.打造區域一體化綜合交通網絡。優化對外通道佈局,推進交通廊道複合化發展,提升沿江、沿海通道服務國家戰略能力。推動軌道交通多網融合研究,重點開展不同模式下的功能定位、網絡層次、技術標準、運營模式、管理機制等研究。優化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通道佈局,完善長三角城市羣高速公路網絡、骨幹公路網絡,提高都市圈客貨運輸服務能力。加快完善高等級內河航道網,提升內河航道服務能級。

3.建立區域一體化交通運輸市場。探索打破行政壁壘,完善交通運輸市場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協同監管,促進交通運輸市場要素自由流動。推進長三角毗鄰地區公交客運一體化。完善貨運樞紐佈局,促進區域貨運協同發展。建立區域一體化生活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形成統一政府管理標準和行業服務規範。推進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發展水上旅遊交通項目。推行聯網售票“一網通”、交通“一卡通”,提升交通出行體驗。

4.促進行業高效協同管理。構建協同規劃機制,探索建立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的規劃管理體制。加強信息互通共享,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運輸服務、行業管理信息共享能力。構建交通運輸行業公共信用管理體系,推行跨區域信用聯合獎懲制度。加強交通聯勤聯動執法,完善一體化執法工作機制。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浦東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長三角毗鄰地區公交客運線路體系不斷完善,完成長三角一體化車生活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方案設計,初步實現統一管理標準和行業服務規範。一體化執法工作機制初步建立,毗鄰地區交通執法部門聯勤聯動執法取得有效成效。交通運輸行業管理信息互通互聯取得積極進展。

通過3—5年時間,上海國際航空樞紐服務和管理水平顯著增強,有力推動長三角民航協同發展,建成浦東綜合交通樞紐長三角毗鄰地區公交客運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長三角一體化車生活公共服務平臺在長三角地區初步實現推廣,建成長三角交通聯勤聯動執法常態化工作機制。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水平大幅提高,在功能定位、網絡層次、技術標準、運營模式、管理機制等方面取得典型研究成果和應用經驗,並出臺相關政策成果。

二、打造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一)試點單位。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提升上海國際航空樞紐能級。大力提升上海浦東機場洲際航線、國際中轉、國際貨運國際競爭力。推進通用機場建設,完善上海機場體系,提高上海國際航空樞紐服務品質。完善航空物流體系,推進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推動航空貨郵服務發展。完善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機場與周邊城市大巴服務能力。推進綠色機場建設。

2.推動國際海港樞紐功能升級。拓展全球樞紐港功能,探索沿海捎帶、國際船舶登記業務。優化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提升上海港與全球各主要地區港口通達率。加強集裝箱樞紐港建設,完善深水港佈局,推進港口設施能力合理擴容、泊位結構優化調整。推進外高橋港區引入鐵路線路,完善海鐵聯運機制。推進江(河)海直達運輸,提升水水中轉比例。推進洋山港區鐵公水一體化自動駕駛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港口自動化水平。

3.推進航運與旅遊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吳淞口郵輪港,重點推動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訪問港和高端郵輪服務業發展。完善郵輪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客運交通樞紐,優化交通運輸組織。健全郵輪船票制度,提升郵輪服務品質。鼓勵郵輪公司創新郵輪產品、依法開發郵輪航線。打造黃浦江遊覽世界級旅遊精品項目。

4.提升高端航運服務能力。支持國際知名航運服務企業、航運組織和功能性機構發展,加強與國際航運規則體系對接。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強航運金融業務創新,推動航運金融衍生品業務發展,開展航運融資、航運保險、航運結算、航材租賃、船舶交易與航運仲裁等服務。打造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品牌。支持企業參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沿線建設與合作,加大開放力度。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推進行業新型智庫建設。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浦東機場四期工程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完成洋山港區鐵公水一體化自動駕駛集疏運體系項目前期工作。國際集裝箱運輸交易平臺建設及運營取得初步進展。郵輪航線數量逐步提升,實現郵輪船票認證碼和口岸通關認證碼等多碼合一。

通過3—5年時間,洋山港區鐵公水一體化自動駕駛集疏運體系基本建成並投入運營,在集裝箱卡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應用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技術標準、意見指南等政策成果。基本建成國際集裝箱運輸交易平臺。國際航運創新政策實施取得實效。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平臺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洲際遊等郵輪服務產品力爭實現創新突破,在發展郵輪經濟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相關政策成果。

三、提升城市交通服務體系系統協同能力

(一)試點單位。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建設多層次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完善綜合客運交通樞紐體系,推進浦東綜合交通樞紐、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城市級客運樞紐建設。加強貨運樞紐體系規劃建設,探索創新貨運樞紐投資、建設、運營模式。促進綜合交通樞紐統籌開發,探索推動開發模式、用地、容積率等相關制度創新。

2.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推進公交都市建設,構建以軌道交通爲骨幹、公共汽(電)車爲基礎、輪渡與定製班線爲補充的公共交通系統增強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能力,提高運能精細化配置水平優化公共交通線網結構,推進公交走廊線網調整,提高線路運行效率。強化公交專用道與合乘車道等建設,創新標準規範和管理體系。強化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銜接,推進定製班線發展

3.提升道路運行效率。優化道路分級分類體系,提升交通基礎設服務能力,提高道路交通網絡化運行系統彈性。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重點路段改造、路口渠化、增設可變車道等措施,緩解道路交通擁堵。強化步行、自行車等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建設。提升道路連通水平,推動城鎮化地區公路與城市道路規劃建設與標準相銜接。

4.加強道路交通需求管理。加強非營業性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統籌各類機動車協調有序發展,探索創新新能源小汽車、滬C號牌小客車等車輛管理模式,完善非滬籍車輛管理措施。探索小汽車出行調節政策方案,合理引導個體機動化出行。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完成臨港新片區城市級客運樞紐建設前期工作,既有軌道交通提能增效3%以上,逸仙路等通道公交骨幹線網優化方案實施取得進展,在公交專用道及合乘車道設置、建設、運營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技術標準等政策成果。在城市擁堵治理上取得重要突破,形成城市關鍵交通通道擁堵主動管控與協同誘導等系列研究成果。小汽車額度拍賣管理制度進一步優化。完成重點區域慢行空間系統建設,在慢行交通方面形成規劃設計要求等政策成果。

通過3—5年時間,臨港新片區城市級客運樞紐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在綜合交通樞紐綜合開發新模式方面形成意見指南等政策成果。力爭在貨運樞紐投資、建設、運營模式上取得突破,並形成相關政策成果。非滬籍小汽車管理機制建設取得進展,小汽車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

四、提升交通創新發展能力

(一)試點單位。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同濟大學、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寶武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嘉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市停車服務業行業協會、上海長江智能數據技術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推進技術研發與裝備升級。發展先進裝備與技術,加強交通運輸高端製造業關鍵領域技術突破,提升行業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提高大型客機制造、裝配、測試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推進高性能綠色客貨船研製,加快國產大型郵輪製造。強化特種裝備研發,推進隧道工程、深潛水等重要裝備研發。加快淘汰落後技術和高耗低效交通裝備。加大氫能、動力電池、電子控制等關鍵技術攻關,突破定位導航、智能控制、機器視覺等智能汽車核心技術。加快研製新能源智能汽車車型,加速推動智能汽車測試場景的全車種、全鏈條、全風險覆蓋。

2.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加大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在交通基礎設施和裝備中的應用力度,推動智慧道路、智慧港口、智慧機場等建設。開發新一代智能交通綜合管理平臺,探索城市綜合交通協同管控技術。強化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在軌道交通、隧道、橋樑、快速路、市域鐵路等規劃建設中的應用。推廣交通建設工程裝配式技術應用。

3.創新交通出行模式。打造上海交通出行服務系統,加強信息查詢、出行規劃、支付預約等一體化功能。整合優化集成多方式交通出行APP,提升交通出行的確定性和可靠度。推進房車行業發展。

4.發展綠色交通。推進貨運“公轉鐵”,推廣共同配送、甩掛運輸等貨物運輸組織模式。優化交通能源結構,加快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船推廣應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與城市物流配送車輛電動化、新能源化和清潔化程度,提升船舶岸電使用率。提高污染防治標準,加強船舶污染物排放治理。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國產大型郵輪製造取得顯著進展,港機制造領域全球佔有率保持領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BIM技術和裝配式工藝得到推廣應用。在綜合交通大數據輔助決策系統建設方面取得顯著突破,並形成相關研究成果。基本實現城市公交、出租車輛新購車輛新能源化。完成已建集裝箱、客滾、郵輪、大型客運和幹散貨專業化碼頭岸電建設任務,岸電使用率顯著提高。

通過3—5年時間,完成首艘國產大型郵輪製造,海工特種船舶、隧道工程、深潛水裝備研發取得顯著進展,交通運輸高端製造業水平顯著提升。BIM和裝配式技術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全壽命週期應用。城市公交、出租車輛全面實現新能源化。在綠色公路建設運營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標準評價體系等政策成果,在綠色航道建設、船舶靠港使用岸電、長三角區域核心港口執行更嚴格排放控制區要求方面實現突破,並形成意見指南等政策成果。

五、提高交通運輸治理體系精細化管理能力

(一)試點單位。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完善綜合交通體制機制。統籌各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強化戰略規劃銜接。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綜合交通執法與行業管理協同,建立適應綜合交通一體化發展的管理體制機制。

2.深化重點行業改革。聚焦新技術與交通融合發展領域,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制修訂,完善綜合交通法規體系。深化公交行業改革,優化管理體制、機制、票制等,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規範完善網約車管理,推進巡遊出租汽車轉型發展。加強靜態交通行業治理,修訂停車配建標準,建設公共停車信息平臺。完善出租汽車運價調整機制,推進停車、省際客運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化交通運輸投融資機制改革。

3.優化營商環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交通運輸建設發展。推進交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工程和服務招標投標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健全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完善行業市場退出機制。依託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擴大交通運輸領域對外開放。

4.提高交通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完善行業問題“發現—研判—處置—評估”閉環業務管理體系。發揮交通公衆決策諮詢委員會作用,拓寬公衆參與交通治理渠道,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參與交通運輸治理。建設綜合交通決策支持系統,完善城運系統平臺功能,提高行業管理決策科學化、智能化水平。

5.培育現代化、國際化交通人才隊伍。建設“一帶一路”交通教育培訓平臺、行業人才服務平臺。構建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國際航運、交通新業態等領域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完善交通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實訓基地,加強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養、道路運輸、港口生產等一線交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6.完善交通安全發展體系。推動行業風險管控體系指導文件、管理辦法等制修訂,建立健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加強重大工程、軌道交通、水陸客運、危險貨物運輸、道路設施等重點領域安全管理,優化風險防範、專項整治機制和舉措。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檢(監)測技術、先進維護技術在道路超載超限治理和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完善重大突發事件下交通系統防控和保障體系。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網約車管理機制更加優化,巡遊車基本實現轉型升級,市級公共停車信息平臺基本建成並投入使用。基本完成《上海市公路管理條例》《上海市鐵路安全管理條例》《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等制修訂,行業風險管控體系更加健全,形成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下的交通系統防控和保障應急預案,在重大工程、軌道交通、“兩客一危”、道路設施等領域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意見指南等政策成果。完成行業人才服務平臺工作規劃,行業人才工作機制與工作組織架構基本建立。

通過3—5年時間,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全面形成。在網約車和巡遊出租車融合發展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指導意見等政策成果。建成市級公共停車信息平臺管理後臺和客戶端。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培育和服務工作網絡基本建成,城市軌道交通、港口生產等實訓基地建設成效顯著。

來源:交通運輸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