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豔超,青年舞蹈家,主攻現當代舞。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現就職於中國煤礦文工團,曾獲“文華大獎”、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荷花獎”舞劇獎等榮譽。在2017年央視春晚舞蹈節目《清風》中擔任領舞。代表作品有《沙灣往事》《杜甫》《大飯店》《嶺南秋雨》等。

【青春之我】

李豔超

在《舞蹈風暴》舞臺的聚光燈和觀衆的掌聲裏,我的思緒曾回到2014年那段最艱難的日子。我彷彿穿過時光隧道,看到自己在舞劇《沙灣往事》首演前夜重重劃傷的右腳,聽到爲自己打氣而喊出的那句“我能行”在時光隧道里迴響,與現實中身邊的掌聲融成一片。

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觸原創舞劇。缺經驗,缺靈感,與舞伴配合磕磕絆絆,角色塑造總達不到導演要求。在陌生領域,我的經驗似乎完全不起作用;壓力之下,我甚至認爲自己連最基本的走位站位都不會了。

暴風雨還能來得更猛烈些嗎?能!首演前的最後一次彩排,我的右腳跟腱部位被臺上的舞美設備劃出一道長長的深深的傷口。可我珍惜這部劇,珍惜大家同甘共苦創下的成果。我沒有讓醫生縫針,只是消毒後裹上肉色的敷貼。我強忍疼痛,強迫自己帶上笑容和最好的狀態回到舞臺。後來,《沙灣往事》成爲我的代表作品,我從這裏起跑,奔往更寬廣的舞蹈世界。

正如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都是人生,正如喫過的苦、忍受過的寂寞都是爆發時的儲備能量,在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演繹的命運會慢慢融入我們的性格、我們的生活,最終成爲我們的一部分。我是這一過程的受益者。

無論臺上臺下,《舞蹈風暴》留給我們的時間都極爲緊湊,舞者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創作、排練和最終呈現。在排演雙人舞《花樣年華》時,我與搭檔黎星面臨很大挑戰——既要展現人物內心的波瀾湧動,又要保持東方人戀愛時剋制而朦朧的狀態。肢體或表情的絲毫走樣,“恰當”二字就將付之東流。

好在我們都已習慣迎難而上,習慣在壓力之下調度平時的積累、拾掇靈感的火花。手指觸碰手臂時如何表達內心的脆弱與渴望,翻轉跳躍等激烈動作如何傳達彷徨剋制的感情……一個個難關被我們的努力所攻克,艱難歷程中的點滴磨礪終在關鍵時刻綻放光華。

如今,我與舞蹈結緣21年,早已不算舞臺新人,可每次接觸新作品、每次走上新舞臺、每次配合新搭檔,我都保持着年少時第一次登臺演出的狀態——好奇、緊張、全力以赴。專業舞蹈的路到底能走多遠?我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因爲“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我所知道的是,在或高光或低谷或尋常的日子裏,永遠對熱愛的東西保持內心的純真和專注。這是舞蹈帶給我最大的財富、最榮耀的徽章。

多年來,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回憶2006年1月那個寒冷卻明媚的清晨,陪我在北京參加高考藝考的母親在我臨考前忐忑地問:“豔超,咱是普通人家,我也沒有送你上過專業的藝考培訓班。這北京的舞臺那麼高、學校那麼好,人家會要咱嗎?走這條路,咱們能行嗎?”

我用那一年解放軍藝術學院和北京舞蹈學院專業雙料第一名的入學成績單,以及後來十多年的不斷求索與收穫的榮光,回答並鞏固着這個問題的答案:

“媽媽,我能行!”

(光明日報記者彭景暉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6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