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湘靈的故事流傳甚廣,衆人皆知。話說白居易小時候曾隨着母親將家遷至父親白季庚任官所在地。也就是在這裏他認識了湘靈,一個讓他終身難忘的女孩。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但卻因爲湘靈出身貧農,兩人的感情遭到封建觀念極重的白母阻撓。白居易苦求無果又在母親的逼迫下只能另娶他人。

但是結婚後的白居易依然難以忘記湘靈,在一個下雨的夜晚,白居易獨自坐在空堂之上,思緒又回到了小時候和湘靈相處的美好時光,在迴歸現實後,白居易傷感不已,寫下了這一首《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這首詩開門見山,直接寫出了要記敘的事情,強烈濃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毫無渲染的情況下展現在讀者面前。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這幾句形式上兩兩相同,但情感上卻是層層深入的,白居易和湘靈遠隔兩鄉,自己對她的思念也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詩寫到這裏其中心已經點明框架,接下來白居易在這個框架之上繼續深入。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這幾句就是對前幾句的擴充和延伸,對故鄉,更準確的說是對故鄉的生活,故鄉的人的思念之深。因爲兩人相隔實在太多,自己也無法去看她一眼。心中的苦悶也無法得到化解,日日夜夜都在承受相思之苦。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一個況字說明這句是在前面幾句的前提上進一步增加的。“況”字就替代了千言萬語的心理描寫。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無所事事的時候更加容易想念親人和愛人。白居易本來就對湘靈念念不忘、朝思暮想。更何況是一個人獨自待在空堂之中呢?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這兩句是融情於景。“蒼蒼”二字既是對風雨的描寫,又是詩人此時的心境。這兩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詩人的思念之情着色,分染過的白描已經基本上上好了顏色。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這最後一句堪稱是畫龍點睛之筆,使用直抒胸臆的寫法,將全詩推向高潮。白居易自己心裏明白既然已經娶了妻子,就該把舊情忘記,但想忘又不能忘。詩人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就在這無果的結局中謝幕,無數的思念,無處傾訴。

這首詩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體詩,也沒有入選唐詩三百首,在唐詩中的地位也並不突出,甚至一直以來名氣都不大。但最近兩年隨着網絡的普及,很多原本不知名的小詩都在各大媒體平臺走紅,其中包括這首《夜雨》,它在各大小視頻平臺出現的頻率甚至超過了白居易的名篇《長恨歌》,不得不讚嘆網絡的力量是無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