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歷經8年談判“長跑”,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11月15日正式簽署。這份涵蓋了東盟十國和中、日、韓、澳、新共15個國家的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終於塵埃落定。

從國家層面,簽署RCEP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誌性意義;於城市而言,RCEP的簽署讓經濟外向型城市,擁有了更多配置要素的主動權,戰略地位愈加凸顯。

風從海上來,新機遇呼喚新支點。作爲“雙節點”城市的青島,正加速向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穩步邁進。RCEP的簽署,於青島而言無疑是發展的良機。而作爲膠州灣東岸主城核心區的市北區,敏銳地抓住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風口, 順勢而爲,乘勢而上,率先提出打造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新目標。

那麼,大勢之下,爲什麼是市北區?接下來的發展着力點又在哪?

凰探第764期

撰文/莊建成

審校/張慧

RCEP簽署,這是青島的機會!

每一個“巨無霸”城市的背後,都被委以國家層面的重任,如北京、如上海,再如深圳。作爲一座經濟外向型城市,國家戰略與發展機遇正在青島疊加。從上合峯會的召開,到上合示範區和自貿試驗區的先後落地,進一步打開了青島對外開放的窗口,並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步伐。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今年前10個月,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5120.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佔同期山東省進出口總值的29%。面對逆勢上揚的“成績單”,所傳遞出的,正是青島這座開放城市擁抱世界的良好發展態勢。

在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看來,開放正是青島最大的機遇和優勢所在。

11月15日上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簽署。這份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包含了此前就與青島貿易往來較爲頻繁的東盟、日韓等國。爲城市下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拓寬貿易通道,創造極爲有利的條件。

此外,青島本就有着現代服務業的基礎和數字經濟應用場景、5G基礎、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又有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結合RCEP簽署帶來的利好,將進一步吸引優質資本彙集於此,實現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從而進一步推動城市格局重塑,達到提升自身“軟實力”的效果。

可以預見的是,RCEP的簽署將進一步放大青島作爲“雙節點”城市的價值,助推城市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搶佔先機。正如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所說,“無論是國內大循環,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青島都具有獨特的‘雙節點’價值,我們必須找準戰略定位,充分發揮‘雙節點’優勢,率先探索有利於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途徑,更好地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加快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之於長江以北地區和山東半島,青島憑藉區位優勢與開放的城市特性,擔起了戰略支點的重任。而就像浦東之於上海、羅湖之於深圳、曼哈頓之於紐約大灣區,RCEP賦能下的青島,也需要一個具備各種優質要素的新支點來承接新機遇。

面向膠州灣,多重國家戰略加持且交通便利、產業基礎雄厚的市北,作爲百年青島發展的歷史原點,正在成爲青島未來百年航向蔚藍世界的新引擎。

市北新目標起航

青島顯現“品”字型灣區新格局!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對於青島,“無論是‘辦好一次會 搞活一座城’,提高城市競爭力與活力;還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都是青島面對的高質量發展時代命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青島研究院院長寇文煜如是說道。

同時,RCEP的成功簽署,令青島經貿領域迎來重大利好。爲此,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表示:青島區位便利、優勢突出,特別是沿海港口一體化改革,而以青島爲核心的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正在加速形成。

作爲青島最先響應的區市,市北區借勢先行,提出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

面對歷史性的新機遇,作爲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市北區敢於最先響應的原因,則在於其地理位置與自身發展路徑所帶來的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流量和場景。

在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及協同區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將與上合示範區、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在區位上形成“品”字形結構,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區域協同作用,以點帶面引領青島乃至膠東半島實現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膠州灣東岸的先行創新試驗基地核心國際郵輪母港區,此前也被定位爲“着眼青島未來百年發展的歷史性工程”。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表明青島接下來的發展將更多面向膠州灣。

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崛起的引爆點在於膠州灣,而讓膠州灣實現高質量崛起的重要一級正是位於東岸的百年老城區——市北區。

區域崛起,交通是關鍵一環。市北區不僅坐擁膠州灣這一青島母親灣,同時還有高鐵車站、跨海大橋、海底隧道以及環灣路等實現內聯外通的重要渠道,基礎設施配套資源豐厚。

此外,位於主城核心區的市北區,今年1-8月外貿進出口增長13.4%,對東盟十國、日、韓、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貿易額佔比達到26.5%,經貿合作往來密切。而在市北區發力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過程中,“港、航、產、城”這四個關鍵字則是其敢於闖、敢於試的底蘊。

在“港”這一領域,市北區圍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高標準規劃了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同時作爲全省港口核心的山東省港口集團,其總部也落戶市北,在全市乃至全省範圍內,市北區“港”的核心要素都極其突出。

在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停靠的國際快速客貨班輪“新金橋5號”,凸顯了市北區“航”的優勢,同時市北區也已經吸引了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等航運科研機構及中國船級社、挪威船級社、中外運、山東海運等知名企業入駐。

未來,RCEP必將讓各成員國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而市北區在對外貿易領域也與這些國家有着密切的合作。目前,南洋銀行、凱德MALL、永旺、韓進等RCEP成員國投資企業相繼落戶市北,百洋醫藥與日本伊藤忠、小林製藥分別開展了戰略合作,青建在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新加坡等分別建有海外倉。

同時,區域的規劃發展最終還是要落到區域自身的發展現狀上來。目前的市北區擁有強勁的發展潛力,包括千畝跨國公司區域總部集聚區在內的六大千畝產業園區,爲打造產業聚集高地提供了便利。伴隨老城更新改造,市北區還將釋放40餘萬平米載體資源,充足的土地資源讓市北區擁有發展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先天條件。

RCEP的簽署將加速各成員國之間貿易往來,站在青島對外開放新風口的市北區,顯然不會錯過這次良機。

經過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錘鍊,市北區已經具備航運、貿易、金融等多業態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動的條件,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也將有助於集中有限的生產資源在附加值更高、技術含量更高的產業上。

從佈局來看,不同於先行先試,先行創新意味着市北區圍繞RCEP經貿合作開展的相關工作不僅要率先垂範,符合市北區發展實際,更要以點帶面,以更科學的發展路徑帶動青島、山東乃至整個的RCEP經貿合作全面起勢。

正如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所說:“面對光榮使命,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凝心聚力、狠抓落實,掛圖作戰、攻堅克難,高質量、高效率打造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使命擔當。”圍繞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打造,緊迫性十足的市北重任在肩,接下來的着力點又在哪?

向海而興!市北區的着力點在哪?

作爲外向型城市,青島外貿依存度高。受全球性疫情影響,今年青島外貿經受了嚴峻考驗,不少企業面臨國際訂單減少、進出口渠道不暢等困難。將“外貿”和“內銷”打通,便成爲青島聯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青島,海洋是實現內聯外通的重要載體。這裏海洋資源豐富,地理區位與自然環境優越,尤其是坐擁城市發展的“母親灣”,讓青島有信心與底氣更進一步。基於此,市委書記王清憲曾說道:“把膠州灣打造成‘不夜灣’!”。帶着這樣的新期許,在北有上合示範區、西有青島自貿片區的環膠州灣大框架下,東岸誕生新支點的進程正不斷加快。

新機遇呼喚新支點,新支點鎖定新市北。

於市北而言,想要成功打造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必然要深度融入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山東省港口集團的資源集聚優勢,依託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及其協同區,統籌海港、陸港、空港、鐵路聯運功能,打造中國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

爲此,市北區充分放大環膠州灣和李村河濱海、濱河沿岸資源優勢,高標準設計了“一核、兩廊、五片區”的規劃結構。發揮國際郵輪母港區核心作用,打造環灣工業遺產創新走廊和李村河-張村河創新發展走廊,推動歷史文化記憶示範片區以及人工智能千畝園區、大健康千畝園區、跨國企業總部千畝園區、高端新材料千畝園區等片區集聚發展,形成輻射帶動全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聚集高地,成爲面向膠州灣、推動青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進一步賦能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建設。

任何一項的城市發展規劃,都要有相應的項目作爲配套,以相應的產業作爲支撐。市北區也針對性地提出了“五中心一所一平臺”,這正是基於其自身發展現狀與RCEP發展方向,通過合理研判後所明確的重點任務。

“五中心”包括建設中國(青島)RCEP國際博覽中心、跨境貿易創新中心、國際健康管理中心、國際油氣交易中心以及國際航運金融中心;“一所”指設立青島航運交易所;“一平臺”則是打造大宗貿易數字化科技平臺。

圍繞着“五中心”的建設,市北區一方面依託“新金橋5號”、山東省港口集團以及山東海運等區域內的核心資源助推形成產業集聚,實現產業鏈的有機整合;另一方面又將形成龍頭效應,並在深度融入黃河流域國家戰略的過程中,以協同合作縱向引領區域發展,進一步助推百年市北區的借勢崛起。

通過申請在國際郵輪母港區設立青島航運交易所,將利於做大做強航運交易、法律服務、金融保險三大航運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平臺,建設海鐵聯運公共信息系統,發揮規範交易、交流信息、配置資源、聚集要素作用,並進一步提升青島作爲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和市場資源配置能力。

依託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山東省港口集團以及海爾集團等打造的大宗貿易數字化科技平臺,將進一步暢通人流、物流等渠道內優質要素的流通渠道,着力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

就像曼哈頓之於紐約灣區、京濱京葉地區之於東京灣區,任何一個灣區的點亮都需要有產業的牽引。尤其是作爲“產業灣區”代表的東京灣區,具有東京港、橫濱港、川崎港等優良港口及鐵路、公路網絡及填海造地的歷史等,適合原材料進口/製成品出口爲基礎的工業生產及供應國內外市場,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工業在東京灣的聚集。

同時,隨着產業向高端化發展趨勢日趨明顯,京濱京葉地區也抓住了產業轉型的契機,逐漸向高附加值工業、服務業及新經濟發展,再度成爲東京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級。

產業場景豐富、門類齊全的市北區,在某種程度上與京濱京葉地區類似。爲此,市北區圍繞着相關高端現代化產業的發展,依託國際知名諮詢機構麥肯錫,精準設計了5大賽場、17條賽道,實現產業上的錯位發展、差異競爭與優勢互補。

FENG視頻/製作

搞活一座城,首先要搞活關鍵的人。明確發展着力點的新市北,在率先垂範打造先開區的過程中,如何利用好先天優勢並激發內在潛能?這其中的關鍵在於人。

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創新實行“八個一”工作機制,直擊痛點,組合發力。“八個一”機制即:每年舉辦1場RCEP高峯論壇,制定1張產業生態全景導圖,實行1套“指揮部+平臺公司+專業運營公司”架構,聯合1批大學開展技術合作,明確1組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出臺1組集成性個性化政策,配置1個行業或智庫支持,完善1組功能配套。

同時,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建設也將狠抓工作落實,倒排責任工期。通過做“優”項目規劃線、做“實”土地整理線、做“快”項目建設線、做“精”“雙招雙引”線、做“大”產業生態線、做“細”園區運營線、做“活”資金保障線、做“強”城市管理線以及做“好”營商環境線,全面保障其最終落地實施。

就像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所言,“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深刻認識、緊緊抓住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帶來的重大機遇,順勢而爲、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針對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發展前景,市北區企業代表也充滿期望。新華錦信貿環球CEO劉方義說道:“政府有政策,企業能落實,市北區正在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曾經的青島,與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期失之交臂,這也間接導致青島在與南方同等級城市的比拼中逐漸落於下風。

如今,RCEP良機已經賦予“二次創業”的青島新機遇。而時代發展的浪潮也期待率先行動的市北區,以先行創新的姿態,主動拓寬對外開放的大門,形成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增長極,進而引領青島、乃至膠東經濟圈,擁抱變局中的新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