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爆發一場歷時8年的戰爭,就在戰爭前一年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接下來清洗了很多職業軍人,原來關係超級好可以同穿一條褲子的美國成了敵人,很多美式裝備立刻失去維護及零配件供應,兩者相結合造成軍隊實力瞬間下降。隔壁家伊拉克靠着石油發了不少財,用石油財富打造了一支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軍隊,看到伊朗這麼亂就耍了小心眼出兵開戰想吞了對方。

冒險有時不一定能得到預想中的收穫,兩個武器不能“自理”國家打這麼長時間仗,武器儲備在薄弱的國防工業下無法支撐戰爭需要。於是兩國不約而同開始向國外伸出綠票,希望採購戰場急需的武器彈藥,很快來自中國的武器裝備由於性價比高、操作簡單又沒有附加條件。只要給錢就可以保質保量絕對童叟無欺,就這樣伊朗側重於導彈和飛機、伊拉克側重於坦克和火炮,接下來多年時間兩國紛紛採購入役不少中國產武器裝備。

客官走好

大家都知道現在有個“國際代購”比較流行,當年伊拉克也曾這麼幹。1981年,通過約旦從中國購入80架殲-7戰鬥機,包括20架殲-7B以及60架殲-7M型。當然見識過西方裝備先進性也要求進行適當改裝,比如加裝英國航電系統、並能使用法制R550近程空空導彈等,1985年分兩批交付完成。除了新機之外由於戰爭損耗大,又從埃及獲得一批二手殲-7戰鬥機,型號是較老式的殲-7A和殲-7II戰鬥機。

殲-7戰鬥機雖然經過改裝,但整體性能在密佈大量防空火力的現代戰場生存不易,主要對陣F-5戰鬥機等。而且伊拉克方面還有米格-29、米格-23、幻影F1等機型充當主力,實際上殲-7是作爲輔助補充機型存在,後來在海灣戰爭中被埋入沙漠中無數。

伊拉克殲-7B戰鬥機
埃及提供殲-7戰鬥機

伊朗就沒那麼繁瑣而是選擇直接購買,1987年到了戰爭後期空中力量的損耗同樣慘重,於是爲彌補戰鬥力不足開始購入殲-7N戰鬥機。這是殲-7M的出口型,總計36架包括殲教-7BI和殲教-7N,由於到貨時戰爭已近尾聲沒能迎來實戰。殲-7N在伊朗空軍主要負責教練訓練任務,總比消耗性能更強的米格-29、F-14來的划算,到目前爲止還有不少殲-7在伊朗服役中保養相當不錯。

殲教-7N戰鬥機
伊朗殲-7戰鬥機

戰爭中後期,由於雙方陸戰打的有點沉悶誰也搞不定誰,開始轉向襲船戰。然後伊拉克又通過約坦代購了4架轟-6D轟炸機(1986年訂購1987年交貨),這是國內轟-6丁的出口型可以外掛反艦導彈,包括C-601、C-801等多種反艦導彈。伊拉克拿到手後簡單訓練就用於襲船戰,總計擊毀傷6艘油貨輪,由於將機身塗爲黑色又被稱之爲“黑色戰神”。

不過這樣的大型轟炸機不是誰都可以玩得動,交給伊拉克也就是對着油貨輪扔個導彈,並沒有對伊朗三軍造成什麼威脅。據稱伊拉克還充分發揮動手能力,考慮到轟-6D沒有自衛能力就安裝了加油吊艙,然後由幻影F1護航並在缺油時進行空中加油。可惜的是,兩伊戰爭後轟-6D沒了用武之地,最後在海灣戰爭期埋到沙漠裏成了廢鐵。

轟-6D轟炸機
美軍從沙漠中繳獲的轟-6D

說到轟-6D就必須提C-601反艦導彈,也就是俗稱的鷹擊-6反艦導彈(C-601是出口型),這是一款亞音速也是國產第一代空射反艦導彈。提面提到伊拉克進口了4架轟-6D,同時隨機配套了30-50枚C-601反艦導彈,正是這倆配合才能在襲船戰中用半年時間取得6艘油貨輪戰績。

這裏注意一下,轟-6丁(D)1984年通過定型,鷹擊-6反艦導彈則在1983年定型。然後1986年就實現兩款戰機和反艦導彈的出口,滿足了伊拉克方面的急需,也以實戰驗證了轟-6D加鷹擊-6的可靠性。

掛截C-601的轟-6D轟炸機
C-601擊沉油輪

前面提到伊朗更喜歡導彈,畢竟三軍全套裝備來自美國而且性能相當先進,只是因爲和美國鬧掰不得不從外界進口。因此空軍這類機型相對只能作爲補充,導彈就不一樣了完全可以用於打不對稱戰爭,當時進口了海鷹-2反艦導彈(也就是蘇聯“冥河”導彈的仿製改進型)。

實戰部署後用於封鎖霍爾姆斯海峽,同樣的佔據海峽便利條件,在兩伊襲船戰中大量擊落過往油輪。據稱至少有一半是海鷹-2的戰績,雖然這款導彈並不先進,但狹小的海峽中瞄準萬噸級油貨輪不是什麼難事。不是有這麼一件事成爲笑談,伊朗用“蠶”寶寶攻擊美國軍艦,不過由於對方干擾沒有找到正主在天上轉了會,然後以第二個備選方案——也就是更大的目標爲準擊沉一艘大輪船(30萬噸)。側面說明當時的海鷹-2有點落伍,不過戰鬥部的威力卻一點也不小,這傢伙雖然落伍但在伊朗眼中還是好東西,現在有仿製品在服役中。

海鷹反艦導彈生產車間
伊朗海鷹反艦導彈

那年海空軍不是我們強項,陸軍纔是戰鬥力的保證,不過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五對輪爲主多少有些尷尬。兩伊原本手上有T-72、百夫長、M60這樣的坦克,但也經不住戰爭損耗只能開始外購充數,於是我們的59式當仁不讓充當首批出口坦克。不過這款應急產品單價100萬人民幣,在進入伊拉克後雖然戰場表現還算不錯,但用多了T-72總覺得59式太落後。

然後就有了在69式基礎上改進的69-II坦克,1981年,中國和伊拉克簽署69-II坦克軍貿合同,這在當時是軍工史上最大的外貿訂單。包括:2860輛69-II坦克、286輛配套搶救牽引車,具體如69-IIA指揮坦克、69-IIB、69-IIC、69-IIC1改進型。這麼大批量坦克上戰場之後,有不少被伊朗繳獲,試用之後發現操作簡單性能還不錯,然後在實戰廣告效應下也買了不少。這種坦克屬於易耗品,兩伊戰爭期間互有損傷,結束之後伊拉克在海灣戰爭期間被當靶子打,而伊朗則對其進行了附加裝甲等改裝。

伊拉克69-II坦克充當固定火力點
伊朗改進後的69-II坦克

其他還有59-1式130毫米加農炮,射程根據彈種不同25-38公里不等,爲滿足外貿雙方需要還配套了8種先進彈藥。包括射程37公里遠程底部排氣彈,射程27.5公里殺傷爆破燃燒彈,內裝10000個小鋼箭榴霰彈,射程37公里火箭增程彈等,成爲兩伊戰爭上射程最遠、威力最大的火炮之一。

也有遊擊界三大神器之一——63式107毫米火箭炮,這傢伙雖然長得很粗糙但性價比超級高,也被稱爲火箭炮界的AK-47。操作簡單威力大,而且機動性還特別強,一次發射12發相當於一個榴彈炮營火力,兩伊都有購入伊拉克可能購買超過700門。

最後再來一款紅箭-73反坦克導彈,這也是老傢伙了仿自AT-3反坦克導彈,有線制導可攻擊100-4000米範圍內坦克及裝甲目標。也可以充當單兵火箭筒,打打碉堡工事更不在話下,更多的大小武器就不再說了,正是這些裝備在兩伊戰爭期間大量出口,成就了80年代軍工創匯黃金時代。

59-1式130毫米加農炮
63式107毫米火箭炮
紅箭-73反坦克導彈

當年出口兩伊武器裝備在性能上並不佔優,只不過這兩家打的太生猛家底又太少,沒辦法只能緊急外購性價比高可以用於戰場消耗的武器。這場戰爭意外救活當時大量軍工企業,80年代反而成了軍貿黃金時期,而且大量裝備在兩伊戰爭中得到檢驗,也無形中給了我們打擊和創新思維。這些裝備主要由兩國在戰場上消耗,反正作戰水平也就是二代類似戰績要說多高談不上,反而是後來的海灣戰爭讓我們更加清楚意識到原來比拼火力不是決勝關鍵,否則伊拉克滿地的裝備都成了活靶子。

伊拉克59式坦克殘骸
被繳獲的伊拉克69-I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