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的口碑一直很好,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未能“一睹为快”。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我有了偷空的机会,自此,我步入了当年明月的世界。

怎么说呢,当年明月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配得上它所得到的种种赞誉,称得上是名副其实。

它与《史记》、《明史》等用文言文编纂的历史读物不同,其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全白话正说明朝历史的书籍,在问世之后成为了建国70多年来最畅销的史学读本。

有人这样形容它:

拿起这本书,既不爱看书也不喜欢历史的人,都能从头到尾地将这本“历史书”看完。更甚者,会被内容吸引得完全停不下来,直接挑灯夜读。

《明朝那些事儿》就是这么有魅力,真正做到了老少通吃、男女通吃。

那么它生命力为何如此之强,又凭什么获得大众的喜爱呢?

我想了很久,最后找到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只因它抓住了“通俗”二字,这也是它的核心所在。

当年明月在明朝史实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看法,“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成功在冰冷冷的历史里注入了“人情味儿”,进而诞生了这本属于全民的"通俗版的明朝通史"。

喜爱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我们在历史教科书里,往往看到的是经济、政治,或者含有的历史意义。而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其蕴含的人情味儿会让我们感动。

我由衷地想说:能把历史写成这样,太让人钦佩了。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历史给予的知识与经验。我们乐意愉悦地汲取历史知识,而不是面对“教科书”式的历史表达抓耳挠腮。

所以,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就应该是幽默的、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

而《明朝那些事儿》就做到了上面的一切,让我感受到了,读历史居然可以这样轻松。

该书的基本内容如下:

其以明朝史实为基础,讲述了从1344年到1644年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框架明确,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

它共包含了7部(普通版7册,珍藏版9册),分别为洪武大帝、万国来朝、妖孽宫廷、粉饰太平、帝国飘摇、日暮西山和大结局,每一部都是明朝的一段时期。它从元朝灭绝时的朱重八写起,到明朝灭绝作为结尾,正史中所能讲到的明朝历史始终贯彻其中。

有人这样评价《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的文笔幽默而生动,思想冷峻而深刻,他洞悉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对于历史人物的行为有自己的善恶评判;他没有为自己喜欢的人物润色修饰张扬其善,也没有把自己讨厌的人物刻意贬低舒展其恶,他讲给我们听的就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明朝的那些事儿。

所以,当我们读《明朝那些事儿》时,还会看到一群坚守理想和良心的古人。

另外,这套书在非常生动地讲述史实的同时,还体现了很多价值观和研究精神方面的东西。

我想说,倘若我上学时有这么一本历史书,我的历史成绩绝对会飙升,没准儿很早就会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说不定现在都成了历史学家了。

俗话说得好,好书如酒,大家可以点击上方链接,来一场酣畅淋漓,痛快的阅读体验。在换取沉甸甸的历史记忆时,体会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汲取先辈们的人生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