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打工”歷來是農村人最爲關心的事,自上個世紀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突飛猛進,特別是沿海地區以地區的優異的屬性,成爲了農民爭相打工的地方。久而久之,他們也被大衆稱呼爲“農民工”。

進入到城市的他們,對工作條件,勞動強度,勞動報酬沒有太多的要求考慮。爲城市和當地的市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當然自己也在外面賺到了理想的報酬,畢竟在農村單單靠種地最多能解決溫飽,更別說改善生活,供父母養老,維持全家人的花銷。可以說,外出打工能直接促進了農村居民家庭脫貧。

因此一提到賺錢致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外出打工,當然能在城市定居,把農村戶口變成城市戶口更是追求的一件事。

不過近年來隨着城市工作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農村這些年日新月異的發展。城市戶口似乎沒有那麼高的”含金量”了。如近年來村村通道路在農村實施之後,顛簸狹窄的土路變成了寬敞筆直的水泥路,各種企業廠礦紛紛“落戶”農村,不用出遠門就能拿到和外面一樣的工資,再比如,近年各種農業補貼,返鄉創業補貼等等。讓大家越來越嚮往農村。

特別是農村的住房改變,之前都的房屋又高高低,有舊有新,完全“隨心所欲”。而近年農村的房子都是有標準的要求建設,限高,限面積等。而今年關於農村的住房又出了新規。根據官方發佈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來看,其中規定預計到2035年,將全面統一規劃完成農村住房建設。

通俗易懂點講究是,相當於以前的“合村並鎮”。將附近的幾個村子合併起來規劃性建設,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蓋房的會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甚至有的地區農村居民都不需要自己花錢,也可以分配到大房子。

而這一新規的實施,可以看到的是,未來幾年,必將有大批人人回到農村發展。而在農村有房的要高興了。

當然凡事都會有利有弊,對於有些人而言,卻認爲這樣的房子太過單調,沒有農村原生態的美。有的農民也覺得,規劃性建設的農房,院子普遍都小,不能養些小雞,小狗了不說,關鍵是給人的感覺特別壓抑,畢竟在寬敞明亮的大院子裏生活了幾十年。

其實大家並不用爲此擔心,因爲農房的風格,會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傳統因素,綜合考慮農房建築結構安全和農戶經濟承受能力等方面,幫農民蓋上宜居型的農房。

那麼你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