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起源於原始狩獵活動,遠古人羣“拘獸以爲畜”,如我們現在飼養的家豬,牛,羊,就是經過漫長的圈養而馴化來的,而隨着農業生產的發展,圈養的家畜不僅能供人們實用,更爲人們提供了許多勞力和財富。

尤其是近些年,隨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養殖業更是突飛猛進,無論養殖規模,養殖方式,還是養殖種類都比以往多了不少。在一些地方養殖業更是成爲支柱性產業,受到老百姓和青睞。

而說到養殖, 在我國飼養的家畜最多的是豬牛羊,其中又屬豬和牛最受歡迎。不過近年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許多搞養殖的首選目標毫無疑問就是豬,而選擇養牛的幾乎很少。要知道,一頭牛差不多能賺5000元,而豬在行情好的情況下,一頭也就賺個2000元,最多能達到2200左右。可爲啥農村更願養豬,甚至一些互聯網巨頭網易、京東、阿里紛紛開始養豬。但牛肉年年漲價,爲什麼不見巨頭入場養牛呢?

我們先來說說牛,相信即使沒有從事過養殖的對牛也十分熟悉,它是食草類反芻動物,身體強壯,力氣大,重達幾百斤到上千斤。牛的作用十分廣,可用來耕地或拉車,肉供食用。當然作爲養殖一般選擇的都是肉牛品種。

第一,投資太大;對於以種地爲生的農民來說,手邊的閒錢沒有多少,而往牛身上投資的成本又太大。以現在市場上的小牛價格來看,一頭差不多得1萬3左右,既然養殖最少養殖個五六十頭才能規模化,才能真正的賺到錢,可是五六十頭牛算下來就得七十萬左右。

另外,前期建設圈舍的建設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如果隨意找個地方搭建一個棚子便開始養牛了,就會給後期帶來許多問題,例如,牛舍又矮又窄,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冬冷夏熱,同時又不注重衛生,導致牛舍常年處於陰暗潮溼的狀態。牛羣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緩慢、容易生病、養殖成本高,因此養牛戶難以賺到錢,甚至可能賠錢。

第二,成本和週期問題;前期買了牛,建了棚後期也不是那麼輕鬆能賺到錢的。把小牛從買來到長成要花9個月時間,而這段時間的飼料成本就會達到5000多塊錢,這還不包括貸款利息、人工、水電等雜七雜八的費用。看着被人一頭牛賣了快2萬塊,以爲一頭牛能賺5000元,其實哪有。並且和養豬相比,豬5個月就能出欄,牛10個月左右,相差近一半的時間。

第三,風險和技術問題;養牛週期長,見效慢,佔用資金非常大,利潤低,把這些除外,更主要的是風險和技術上的問題,筆者發小是當地有名的養豬大戶,而在之前卻養了七八年牛,說到養牛的經歷他滿臉惆悵“別說了,前些年養牛把人累的半死,還沒賺到啥錢,在別人看來一頭牛能賺個幾千元,但是承擔的風險卻十分的大,如如果養殖技術不到位,死了一頭牛,那麼一個月基本上都白乾了”!

總之,正是因爲養牛墊本大,週期長,資金流受限制,風險技術高,也導致了許多人更願養豬,不願養牛?

但不管怎麼說,養殖是一門技術活,不管養殖豬還是牛,羊還驢,入行前一定要多學學管理技術,向有經驗的請教,更不要盲目跟風。那麼你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