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憂鬱,讓你重新找回生命的方向

憂鬱能促進心靈的成長!

作者|許添盛

文字整理|銅豌豆

編輯 | 麥田心靈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們來談談憂鬱症。

憂鬱症本身不是病。我的老師賽斯說過, 所有的情緒都是最棒的。我在《許醫師諮商現場》一書中也提到:“ 只要允許情緒流動,每一個情緒都促進心靈的成長。所有情緒都如此,包括憤怒和憂鬱。”

憂鬱讓你深入心靈,讓你痛定思痛,讓你休息一下,讓你改變過去一直執着的人生方向。如果不得憂鬱症,你的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如果你跟隨憂鬱的情緒,問自己:“我在強求些什麼?我是不是把自己困死了?真的有人逼我嗎?還是我被自己的觀念套牢了?我是不是被自己的執着綁住了?”這個執着就像一個大石頭,一直把你往無底的深淵拉下去。最後你會得到一個智慧:“解鈴仍需繫鈴人。”

世人有一個很錯誤的觀念:“憂鬱症是一種疾病。”大家都想防治憂鬱症。但其實“憂鬱”是我們的好朋友,它要告訴我們一些事情。

傾聽你的憂鬱,聽聽它要告訴你什麼。舉個例子,前一段時間,我腳痛,腳踝的關節發炎,導致沒能去臺南講課。也許我那段時間太忙,“衝”過頭了。腳的發炎和疼痛,讓我整個人沉澱下來,重新思索生命的方向,重新思索如何走下一步,而不是一味拼命地往前衝,沒有清晰地、了了分明地看到一切。

所以,我會感謝所有這一切。我也希望大家都試着感謝自己的憂鬱和情緒。

如果你有一個憤怒的情緒,首先要感謝你的憤怒,因爲它要帶給你力量,帶給你溝通、解決問題的能量。但它不是讓你去和別人吵架。

如果你有憂鬱的情緒,那麼肯定它吧,肯定生命的起落吧。生命有起落,就像四季有春夏秋冬一樣。

我在《許醫師抗憂鬱處方》一書中寫過:“得憂鬱症是有好處的。”舉個例子,在我門診的個案中,有很多女性得憂鬱症。一位女性個案說,她每天在家孝敬公婆、養兒育女,而先生卻在外面找情人。

她剛開始很憤怒:“我在照顧他的小孩,而他卻照顧別的女人。”她很不高興,很不痛快,漸漸變得很憂鬱。她覺得:“我爲誰辛苦爲誰忙?”

後來我告訴她:“你的憂鬱有助身心平衡。從今天開始,假設你的公公婆婆對你好,那麼你基於互惠原則,也對他們好。但你對他們好,是因爲他們對你好,而不是因爲要代替先生孝順他們。”你不需要代替先生孝順父母,因爲他的孝順是他的事。

然後你再問自己:“我爲什麼不平衡?”因爲你總是在犧牲自己、爲別人付出。從今天開始,你可以考慮安排一些時間,和朋友喝下午茶、看電影、學習心靈知識充實自己,而不是讓自己勞累過度。

我告訴她,先生外遇這件事,讓她的身心不平衡爆發出來,這其實是在救她。因爲她蒙着眼睛,像一頭牛一樣拼命幹活,這樣走到後來,也許有一天她就罹患癌症了。

我的意思不是讓她不要照顧孩子,也不是讓她不要照顧公婆,而是她不能讓自己有這麼大的不平衡。先生的外遇應該讓她重新思考:“我是不是失去平衡了?我的生命要怎麼活?”

所以,先生的外遇、她的憂鬱症,其實是在幫助她重新調整身心平衡,讓她不要過得那麼苦,跟公婆建立平等互惠的關係,而不是當個受氣的媳婦,讓她不需要委曲求全。

我跟她說:“當媳婦是嫁入公婆家,而不是欠他們家。人與人之間要建立平等互惠的關係,公婆珍惜你、體諒你、對你好,你爲了自己對老人家好,不是爲了先生。”

所以說,憂鬱的情緒很棒,憂鬱是讓你的生命、心靈能夠停一下,允許自己暫時沒有動力做什麼事。因爲之前,你那麼有動力做任何事,這並不真是你想要的,也不是你要追求的方向。

再舉個例子,假如許醫師突然爆發嚴重的憂鬱症,這個時候,我可能會跟父母抱怨:“都是因爲你們,爲了你們我才當醫生,其實我想當歌星。”憂鬱的時候,我們其實可以耍賴。

憂鬱和自殺本質上是不同的,憂鬱是要導向成長和生命的轉機,自殺是感覺到徹底的無力感。

很多人得了憂鬱症,就想趕緊好起來,趕緊回到工作崗位,回到過去的生活狀態。我覺得這是不行的:你就是因爲過去的生活和過去的執着才得了憂鬱症,難道你還要回到過去嗎?

有時候,得憂鬱症是你在耍賴,讓周圍的人體諒你。你是在說:“我不要這樣了。”它讓你重新找回生命要走的方向,讓你重新思考,終於知道自己應該爲誰辛苦爲誰忙。

憂鬱症,是你累積已久的巨大不平衡的爆發。也許之前已經不爽快很久了,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 憂鬱症,就是要讓你重新找回生命的方向。

1.電子書:《許醫師諮商現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