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行及合規情況通報。

截至2020年9月30日,存續的公司信用類債券公開發行主體共計3863家,同比增加191家。從主體級別分佈看,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和企業債發行人AA級佔比分別爲29.58%、23.38%和56.90%;AA+級及以上發行人佔比分別爲68.87%、62.62%和31.90%,同比分別上升3.05個百分點、2.42個百分點和2.28個百分點。

大公國際成爲最願意給發行人好評的企業,三季度,共有136家發行人更換評級機構其中17家發行人的新承做評級機構所給級別高於原級別,佔比12.50%,同比提高1.29個百分點。在變更評級機構後級別上調的發行人中,大公國際上調家數最多,有13家。

項目數量上看,評級機構三季度累計承攬債項達到4019個,其中中誠信以1381高居第一,上海新世紀和聯合評級位列二、三。

三季度,證券業協會就發行人更換評級機構後主體級別上調事項約談個別評級機構。此外,針對監測到的評級動作滯後等情況,交易商協會分別對中誠信國際和大公國際進行了約談,

評級業務環比小幅增長

三季度,10家評級機構共承攬債券產品4019只,環比增長1.03%,涉及發行人2128家;出具評級報告的債項共4689只,涉及發行人2437家。

從承攬債券產品只數來看,中誠信國際佔比仍最高,爲34.36%,環比下降1.36個百分點,聯合評級、聯合資信和上海新世紀業務量佔比在10%-18%之間,東方金誠、中證鵬元、大公國際佔比在6%-10%之間,遠東資信佔比1.12%,標普(中國)和惠譽博華不足1%。

三季度評級調整家數同比也有所增加,評級機構共對89家發行人進行了評級調整,同比增加20.27%;佔總存續家數的2.30%,同比提高0.27個百分點。其中正面調整54家,同比增加22.73%;負面調整35家,同比增加16.67%。

分機構來看,大公國際正面調整家數最多,有17家,佔其存續家數的3.79%;中誠信國際和聯合資信負面調整家數最多,各有9家,分別佔其存續家數的0.69%和1.16%。

值得一提的是,大公國際成爲最喜歡給客戶打好評的公司。

三季度,共有136家發行人更換評級機構,其中17家發行人的新承做評級機構所給級別高於原級別,佔比12.50%,同比提高1.29個百分點。在變更評級機構後級別上調的發行人中,大公國際上調家數最多,有13家,佔其承做更換評級機構發行人家數的40.63%,中證鵬元和遠東資信分別有3家和1家。

此前有評級機構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發行人一般在無法獲得滿意評級之後更換評級機構,往往是對於高評級有較大渴求,一些機構依賴給此類客戶增加評級承攬業務,往往會增加業務風險。

多家機構被指出合規問題

文件披露,三季度,證監會債券部、有關證監局、滬深交易所、證券業協會和交易商協會對大公國際等7家評級機構開展了2020年聯合現場檢查工作,發現部分合規問題:

(一)評級規範、評級方法或模型、數據庫系統有待完善

大公國際評級管理系統無法反映原始模型打分過程及輸出結果;大公國際、東方金誠、聯合評級、中證鵬元個別評級模型指標設定不合理;東方金誠信息化系統未進行有效升級;聯合評級個別項目評級過程中未使用評級模型分析;上海新世紀信用評級委員會規程修訂滯後;遠東資信個別評級模型指標與公司評級方法論邏輯不符。

(二)評級業務制度執行不到位

東方金誠2019年評級作業部門年度考覈中評級作業質量指標未按公司相關規定執行;聯合評級個別項目風險揭示不及時,個別項目跟蹤評級出具的臨時公告申請表上信評委主任未簽字;中證鵬元個別項目工作程序不符合公司管理制度,個別項目信息披露不及時,個別項目歸檔時間不及時。

(三)評級項目質量控制不足

大公國際個別項目評級報告使用的評級模型打分表結果和工作底稿中打分表對應項分值不一致;大公國際、東方金誠、上海新世紀個別項目打分後調整存在隨意性、上調依據不足或調整考慮不完整;聯合評級、遠東資信、中證鵬元個別項目評級報告表述存在不當或分析不完整。中誠信國際個別項目跟蹤評級時建議等級與評級模型得分對應等級相差較大,調整理由重複使用;中證鵬元個別項目定性打分依據未留痕,個別項目評級中未使用發行人最新財務數據。

(四)評級所需材料不完整,歸檔資料不齊全

東方金誠、遠東資信、中誠信國際個別項目未收錄部分文件證明材料;東方金誠個別項目工作底稿中未見進行級別上調主要因素的支持性材料;聯合評級個別項目歸檔材料中打分表數據填寫不完整、個別項目檔案歸檔資料不完整;上海新世紀個別項目工作底稿中未見受訪談人簽字確認的訪談記錄;中誠信國際個別項目跟蹤評級時發行人申請複評,未見覆評申請材料。

(五)其他問題

上海新世紀對評級模型調整後,部分指標定義模糊,分析師對新評級模型理解和適應較慢,相關培訓效果不足;中誠信國際和中誠信證評整合後,未將中誠信證評原有的相關歷史評分數據遷移至新的評級系統。

文件指出,爲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精神,強化對信用評級機構的自律管理,證券業協會和交易商協會繼續加強在評級自律規則標準統一和聯合市場化評價等工作的協同,加大對評級機構的監測調查力度,嚴格查處違規行爲,促進外部約束機制的發揮和信用評級行業規範發展。

有評級機構因評級虛高等問題被約談

三季度,證券業協會就發行人更換評級機構後主體級別上調事項約談個別評級機構。

證券業協會根據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人更換評級機構統計情況,關注到個別評級機構對發行人主體級別調升的比例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存在評級虛高等風險隱患,根據《證券資信評級機構執業行爲準則》等規定,對相關評級機構進行了約談。約談要求證券評級機構要主動維護良好的評級市場環境,誠信執業,遵守職業道德,加強行業自律和內部質量管理,堅決杜絕不正當的市場競爭行爲。

此外,針對監測到的評級動作滯後等情況,交易商協會分別對中誠信國際和大公國際進行了約談,強調評級機構應持續監測影響受評對象信用水平變化的風險信息,進一步規範評級作業,明確對發行人風險事件評估的作業流程,及時啓動不定期跟蹤評級,所給與的評級結果應有效反映信用水平,發揮信用評級的風險預警作用。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