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較詳細一點的王朝表中,將北朝分爲了5個政權,分別是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其中寫到西魏的建立者是元寶炬,東魏的建立者是元亶。這對歷史沒有深入瞭解的人會產生巨大的誤解,認爲北周是宇文泰推翻了西魏的建立的,北齊是高洋推翻東魏而建立的。

但是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回事。523年,北魏發生了六鎮之亂,此後六鎮地區的將領坐大。528年,六鎮首領爾朱榮發動了“河陰之變”,殺靈太后和幼帝元釗,立元子攸爲帝,是爲孝莊帝。從此開始,北魏政王朝也就是名存實亡了。

不過孝莊帝並不甘心做傀儡。530年,孝莊帝下詔讓爾朱榮進京,乘機將其殺死。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和侄子爾朱兆聽到消息後,就帶領軍隊攻陷了洛陽,殺了孝莊帝。爾朱氏還在洛陽大肆屠殺,無惡不作,引起了百姓的怨恨。

這時候,同是六鎮將領的晉州刺史高歡起兵,消滅了爾朱氏的勢力,控制朝政,北魏先後出現了元曄、元恭、元朗三位傀儡皇帝。532年,高歡又立元修爲帝,即孝武帝。但是元修不想當高歡的傀儡,於是在534年投奔了長安的宇文泰。

534年,高歡立元善見爲帝,即孝靜帝,並遷都於鄴(河北臨漳)。在遷都過程中,洛陽的40萬戶居民也被遷徙到了鄴城,洛陽也就是被毀於一旦。歷史上,人們就將534年高歡遷都作爲北魏滅亡和東魏建立的標誌。第二年,宇文泰也毒死了元修,立元寶炬爲帝,建都長安。歷史上就將此政權稱爲“西魏”。

閱讀了歷史才發現,元寶炬和元善見根本就不是西魏和東魏的建立者,他們不過是傀儡罷了。西魏和東魏的真正建立者是宇文泰和高歡。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直接禪魏稱帝,改國號爲“齊”,史稱北齊。西魏方面,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廢西魏恭帝自立,改國號爲“周”,史稱北周。

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西魏和東魏,都是名存實亡的政權。從東魏到北齊,其大權一直掌握在高氏家族手中,西魏到北周的大權也掌握在宇文氏的手中。因此,從東魏到北齊根本不算改朝換代,只是換了個國號,西魏到北周也是如此。我們在學習歷史時,完全可以將東魏北齊看做是一個朝代,西魏和北周同樣如此。

由於西魏和東魏時期,國號還沒有正式改過來,我們可以姓氏來代替國號作爲王朝的稱呼。如西魏到北周,我們可以稱之爲“宇文朝”,從東魏到北齊,我們可以稱之爲“高朝”。這種以姓氏作爲王朝作爲王朝稱呼的現象在中國幾乎沒有,但是在朝鮮和越南就十分普遍,如朝鮮有李朝,而越南有黎朝、胡朝、阮朝等都是姓氏轉來。

實際上,中國在某些特殊的王朝上也會將姓氏用上。例如三國時期的魏國名義上是220年曹丕稱帝建立的,但是實際上卻是曹操建立的。於是,人們就用曹魏這個詞,就可以將曹操的歷史的概括進入。再比如,劉裕建立的宋朝和後來的兩宋同名,人們就用“劉宋”這個稱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