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曉剛

印度人說,現在中印關係就像拉達克的冬天一樣冷。而隨着中美關係跌入低谷,兩岸之間緊張態勢也一直在持續。非常時期,臺灣和印度似乎看到了機遇,惺惺相惜,漸有謀定而後動的姿態。前段時間,蔡英文在網上與印度某些非官方組織互動頻繁,並在推特上“曖昧”回覆:親愛的印度人……,還提到她去過印度,喜歡印度食物。據說,這使得印度人已經在期待疫情過後,迎接成羣結隊到來的臺灣遊客了。

其實,蔡英文謀求加強與印度的關係也不是最近才突發奇想。如意算盤早在2016年就打響了。當時她甫一上臺,爲了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制定了“新南向政策”(NSP),意圖改善與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和東南亞等18個國家的經濟聯繫。印度是NSP的重點國家之一,也是臺灣南亞政策的核心。2018年,印度和臺灣簽署了雙邊投資協議,進一步擴大雙方經濟聯繫。2019年初,印度與臺灣的貿易額接近70億美元。

但是,目前印度還只是臺灣第17大貿易伙伴,與兩岸間高達1600億美元貿易額相比,相距甚遠。因此,臺灣與印度都認爲,雙方還存在巨大的經濟增長動力,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互助互補。

經濟貿易互補

印度政府近幾十年來從未正式表示過與臺灣親近的意願。1995年印臺協會成立以來,由於“一箇中國政策”,印度一直對臺灣的政治觀念持謹慎態度,只通過位於臺北和新德里的印度-臺北協會和臺北經濟文化中心,開展雙方之間的商業、旅遊和文化交流。

但是最近幾年,雙方關係有愈來愈密切的趨勢。爲加快印臺之間的貿易關係,2018年,臺灣對外貿易發展委員會在德里、加爾各答、孟買和欽奈都設立了辦事處。目前,臺灣在印度有23億美元的投資,僱用了大約6.5萬名員工,而且還在快速增長。

最近幾年,臺灣和印度關係有愈來愈密切的趨勢。

與此同時,印度也試圖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希望臺灣可以在某些關鍵領域,如先進技術領域、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甚至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爲其提供幫助。尤其,印度把臺灣看作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導者——三星、谷歌和蘋果等電子電器製造商都依賴臺灣公司生產定製芯片,在半導體制造、電信和網絡技術領域,臺灣具有印度所沒有的優勢。預計雙方貿易增長的最大領域是電信業。由於印度正在尋求向5G技術邁進,並步美國和英國後塵,阻止華爲進入其市場,它將臺灣視爲實現這一目標的完美合作伙伴。

在進出口貿易方面,臺灣主要向印度出口電腦芯片、電氣設備、塑料、機械和工具,從印度主要進口的是鋼鐵、礦物燃料、油籽、玉米和有機化學制品等。

而且,在進一步加強“印度製造”倡議方面,印度認爲臺灣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文教衛生互助

一方面,印度有豐富的科技人才可以幫助臺灣建立和完善頂尖的科技公司,目前已有許多印度人加入到臺灣的研發團隊,參與了計算機、網絡安全、汽車工程等領域最先進技術的研發。

另一方面,臺灣有160多所大學,每年都接收很多國際學生,學費僅是西方大學的10%至15%,頒發的學位也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認可,臺灣當局及大學還爲印度學生提供各種獎學金計劃,這對印度貧窮學生來說是非常誘人的。截至2019年,約有2398名印度學生在臺灣接受高等教育。另外,臺灣也爲印度人提供廣泛的語言培訓計劃。

在臺印度人感謝臺灣抗疫成功。

在數字健康醫療和大規模流行病處理方面,印度認爲臺灣成功應對了新冠病毒,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印度與臺灣合作,可以切實加強自己這方面的短板。而印度將從2021年1月起擔任世衛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臺灣希望印度能利用這一職位的影響力來幫助它加入世界衛生大會(WHA)。

覬覦更多

對於蔡英文的熱情表達,印度民間也呼籲政府應尋求在更現實層面上發展與臺灣的關係,使雙方之間的合作更加深入。有人甚至建議,與臺灣相比,印度具有豐富的可用於商業和軍事領域的空間技術,印度可以考慮加強臺灣的軍事專長,而臺灣在研究中國大陸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建立了非常嚴密的監視和情報收集網絡,印度可以充分利用臺灣獲得的情報。

前段時間,“印度-臺灣議會友好論壇”在短暫中斷後又恢復,臺灣也企圖藉此與印度進行更多的政治交流。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印兩軍在拉達克對峙後不久,印度駐臺北新任特使古倫加拉爾達斯的任命也被臺灣和印度大肆宣傳。達斯此前擔任印度外交部美國司司長。2006年至2009年期間,他曾在印度駐北京大使館工作過,據說普通話很流利。後來,他被派往駐美印度大使館。達斯是恢復印度、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四方機制團隊的一員。因此,印度將他派駐臺北,被視爲非常具有戰略意義。很顯然,臺灣也希望可以從四方機制中獲益。

臺灣與美國的關係一直很好,現在離印度又越來越近,這可能爲臺灣在貿易和戰略利益方面帶來新的機遇,這也恰恰是蔡英文蓄意謀劃希望看到的。

在印度這樣的國家,民衆的情緒常常會迫使政府採取行動。前段時間,印度領導層甚至因爲沒有回應蔡英文對莫迪的生日祝福、以及沒有在臺灣“雙十節”表達祝願而受到民衆批評。但目前來看,對於印度民間呼籲用“臺灣問題”掣肘中國的呼聲,印度當局並未理會,與蔡英文政府之間的互動仍然很小,範圍也很有限。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如果蔡英文政府一直不遺餘力地對印示好,如果印度人對臺灣空前的支持、以及中印兩軍的衝突一直持續,未來也有可能改變印度政府對於臺灣的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