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安生

2019、2020年是香港經濟最爲失落的兩年,期間長達逾一年之久的反修例風波,加之新冠疫情沒完沒了,令香港經濟百業蕭條,陷入了嚴重的衰退泥沼,目前香港仍處於第四波疫情衝擊之下。爲了有效防範病毒傳播,港府根據疫情狀況時緊時鬆地實施了一系列限聚令。在進出香港的各個關口,港府也不敢怠慢,嚴格把關,使得香港的進出人流幾乎處於凍結狀態,尤其進入香港的遊客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99%,香港幾乎處於孤島狀態。在疫情的打擊下,今年上半年香港經濟急劇萎縮了9%,預測全年衰退有可能超過10%。另外,7月1日港區國安法正式實施後,美國政府出臺了一些所謂的制裁措施。在這種背景下,香港社會以及國際投資者對香港金融市場曾憂心忡忡,感覺大難臨頭。

然而,作爲全球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市場表現十分穩健,不僅沒有被美國的所謂制裁嚇倒,甚至也沒有因爲疫情的衝擊而出現劇烈波動,相反,香港的聯繫匯率穩如泰山,港元兌美元一直處在強方兌換保證在線,國際資本源源流入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不得不通過市場大量買進美元、拋售港元以滿足市場對港元的需求,港元成了市場的香餑餑。目前,香港金融市場運作良好,各項業務正常展開。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位列第五

據最新公佈的由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佈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111個金融中心中,香港的總排名爲全球第五位,較上次調查上升一位,顯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依然十分穩固。

疫情和美國製裁之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排名何以如此令人驚喜?

首先,新冠疫情的衝擊不單隻對香港有影響,而且對全球各國都形成了拖累,特別是對西方發達經濟體的衝擊更大,不少發達經濟體所遭受的都是有史以來創紀錄的經濟衰退,而世界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皆主要分佈在發達經濟體。目前,歐美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正在遭受新一波疫情的猛烈襲擊,特別是歐洲許多國家不得不重新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令這些國家的經濟再次陷入災難。相形之下,新冠疫情在香港雖然始終未能徹底根絕,但疫情案例的出現近來一直在個位數水平,因而疫情對香港金融業的衝擊也相對較小。此外,雖然美國政府以反對港區國安法爲藉口,叫囂且採取了一些對香港的制裁措施,但由於美國自身在香港存在巨大利益,加之害怕中國進行對等報復制裁,因此,美國對香港所採取的所謂制裁不疼不癢,沒有實質性影響。這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在全球繼續得以穩固並有所提升的重要背景。

其次,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概念金融中心,無論是香港的股市、債市、匯市以及銀行、投資、信託等金融市場,中資背景和概念如影隨行,在香港金融市場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由於中國經濟已經全面恢復正常並轉入正增長,特別是中國有可能成爲2020年全球唯一增長的經濟體,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將對香港金融市場形成強大支撐力。香港所擁有的這一獨特優勢是世界上其他金融中心所不具備的,事實上,上海、北京、深圳等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中國經濟強大支持下也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譬如,深圳的排名比上一次上升了二位名列第九。香港正在與上海、北京、深圳等內地的國際金融中心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獲益良多。

第三,香港本身的良好營商環境及投資環境一直沿續下來,成爲國際資本的嚮往之地。香港是全球公認的最自由經濟體系,更是全球投資者趨之若鶩的投資目的地;香港的法律體系和制度與國際接軌,營商網絡、物流網絡、航空航海網絡通達世界各地;香港擁有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得天獨厚的條件,並與大灣區9+2城市一起在全球範圍內集聚各種生產要素,向世界展示更強大的經濟與市場輻射能力;香港以其獨特的宜業宜居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資本、人才滾滾而來,已經成爲世界上有名的資本高地、人才高地。

總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獨一無二,香港在全球建立起來的營商環境、口碑和品牌是不可複製的,也是不可取代的。香港經過多年積累所形成的雄厚金融基礎及強大軟硬實力持續得到提升,所依託的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更決定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難以動搖。目前,全球有超過160家銀行機構和相同數量保險公司駐紮在香港,規模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紐約和倫敦。

樓市無懼疫情表現堅挺

置身香港的朋友都會發現,今年香港的樓市不僅沒有出現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3年SARS期間的暴跌,反而表現十分堅挺,總體上香港樓市受疫情衝擊較小。雖然年初便爆發了疫情,但樓價的峯值卻出現在7月份,顯示疫情爆發以來,香港的樓價並沒有下跌,反而一直在上漲;而自7月以來的樓價雖然有輕微下調,但據專業機構統計,下調幅度只有約1.67個百分點,特別是國慶中秋黃金週以來,香港的二手樓成交活躍,不僅交投數量明顯上升,而且樓價也相當穩健。

香港樓市之所以無懼疫情影響而出現如此穩健的局面,總體的大背景是市場信心十足,買家和投資者都堅信,在國家發展的帶動下,在粵港澳大灣區等一系列中長期利好因素的支持下,香港樓市將會積聚越來越多的需求。而眼下,香港樓市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即使因疫情打擊了市場買樓的慾望,但那也只會是暫時的,中長期香港樓市將有望一直處於升軌之上。

目前,支持香港樓市的市場因素很多,譬如,香港較低的樓按利息一如既往,持樓者利息負擔有限,加之香港樓市投資者經濟實力普遍較雄厚,他們寧願封樓也不願意減價放盤;再譬如,香港雖然也受疫情困擾,但相較外圍尚屬緩和,而香港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自由港環境吸引了國際資本源源不斷流入香港,從而直接或間接利好香港樓市,併成爲香港樓市的重要市場支撐力量,等等;但最重要的還在於香港的樓市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供需嚴重失衡、長期供不應求的畸形市場,在這樣一個市場裏,住房成爲了一種稀缺資源,可以說,香港的住房根本不愁沒有買家,只要房價稍微調降一點就會爭相搶購。

香港的樓市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供需嚴重失衡、長期供不應求的畸形市場。

從2004年開始,香港樓市開始了一個長達16年的大牛市,至今漲幅超過4.8倍。期間只有2016年出現了微幅下跌,其它年份香港房價漲幅可謂氣勢如虹,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香港樓價仍然堅挺上漲。

爲了遏止樓價的暴漲,特區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譬如,從2010年開始,特區政府陸續採取了徵收額外印花稅、重建居屋、限制非本地居民按揭比例,提高內地人在港置業門檻、開徵特別印花稅、暫停房地產投資移民等措施。2012年10月26日,特區政府公佈了調控樓市的“雙辣招”措施:即自2012年10月27日起,延長額外印花稅(SSD)適用期由兩年至三年及增加有關稅率,又針對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買家新推買家印花稅(BSD),等等。然而,所有這些“重招”“狠招”“辣招”都沒有讓香港樓價低頭。

2012年特區政府根據測算曾公佈,從長遠看,香港的住宅土地總供應不到400公頃,也就是說,香港樓市的土地供應是一個硬約束,但本地、內地以及國際資金對香港樓市的需求卻是無限的。從那時起,大量資金追逐有限的樓市供應便成爲了常態,很多投資者都形成了這樣的認識:即香港樓市根本沒有風險。從這次疫情對香港樓市幾乎沒有影響來看,香港樓市沒有風險的認識得到驗證。

在可預期的未來二十甚至三十年內,填海造地都無法緩解香港樓市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

爲了緩解香港樓市供不應求的矛盾,特首林鄭月娥在其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曾提出了填海造地的重要舉措,雖然港府準備在大嶼山填海造地的計劃得到香港社會普遍的認可,但必須指出,填海造地週期漫長,可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在可預期的未來二十甚至三十年內,填海造地都無法緩解香港樓市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土地嚴重供應不足以及需求的不斷增加是導致香港樓市節節攀升的根源所在,也是香港樓市能夠在此次疫情中沒有隨經濟下滑而下跌的祕密所在。

來港上市企業信心十足

如上所述,今年新冠疫情肆虐,但香港金融市場的氛圍卻基本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除了國際資本滾滾湧向香港,港股的上市節奏也按部就班照常進行,許多上市企業信心十足。這裏仍以已經暫停在港上市的螞蟻集團在港的招股情況來舉例說明:2020年10月27日起內地螞蟻集團一連四日在港招股,更引發國際投資者對港股的高度關注。按計劃,在港股招股完畢之後螞蟻集團還在內地繼續展開A股的招股活動。據悉,港股和A股兩類股份合共集資2673億港元(約合343億美元),超越去年上市集資約294億美元的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亦超過其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2014年在紐約股市上市時集資的250億美元規模,令螞蟻集團有望成爲全球最大新股上市公司,也將成爲中國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

雖然因爲螞蟻集團未能符合內地的金融監管要求而被宣佈暫停上市,但從螞蟻集團已經在香港展開的招股情況來看,可以用“反應熱烈”來形容國際投資者對螞蟻集團的追捧熱情,因爲國際認購開始一小時就已經有4倍的超額認購,大部分屬10億美元級別的國際投資者大單,認購額超過1000億美元,有傳由於國際認購太過熱烈,螞蟻集團提前了一天截止機構投資者認購。

之前,有分析指出,此次螞蟻集團在港股上市的時間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前夕,由於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如火如荼,並且已經延伸到科技戰、金融戰,加之因香港實施國安法美國揚言要對香港實施金融制裁,因此,一些國際輿論分析,由於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和內地的金融市場信心不足,在投資選擇上將會十分小心謹慎,從而將導致螞蟻集團上市招股認購情況充滿着不確定性和風險。然而,從螞蟻集團實際招股的表現來看,國際投資者反應如此熱烈,不僅打破了一些國際媒體對螞蟻集團上市前景的悲觀預測,更爲重要的意義在於國際投資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宣示,在美國股市之外鉅額資本融資仍然可以進行,香港金融市場就是替代華爾街的最佳選擇之一。

此次螞蟻集團在港股招股之所以受到國外投資者如此熱烈追捧,根本原因在於所有的投資者都是衝着中國經濟前景而來的,投資者的邏輯很簡單,中國經濟表現良好,螞蟻集團的業績差不了,因而帶給投資者的收益將是可觀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預測,2020年中國將是全球唯一一個經濟保持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幅度爲1.9%,而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世界銀行近期也發表預測報告稱,中國經濟2020年將實現2%的正增長,比六月初預計的1%上調了一個百分點。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看在國際投資者的眼裏,記在他們的心上,這也正是螞蟻集團在香港能夠展開如此大規模集資活動的根本動因。

(作者系香港《經濟導報》總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