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一時爽,遇上衝動型消費更會難以控制,但你買的貨就是真的嗎?11月23日,紅星新聞曝光了市民在短視頻平臺上購物遭遇“冒牌貨”的新聞,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根據紅星新聞的報道,今年雙十一期間,市民於女士刷某短視頻平臺時看到有售賣“無印良品”牀上用品的直播,順手點擊進去看了看。“寫的是‘無印良品官方賬號’,粉絲有十幾萬,頭像商標也和實體店類似。”其中,原價七八百的四件套在直播秒殺價格才兩百多元。有些心動的於女士下了單。

前幾天於女士收到貨,拆開仔細看了看,發現商標細節、手感和平時在實體店購買的不太一樣,商標上的生產商家爲江蘇南通朵妃紡織品有限公司,跟日本的完全是兩回事。因此,她懷疑自己購買的商品並非日本品牌“無印良品”。

紅星新聞的記者打開某短視頻平臺,輸入“無印良品”關鍵詞,搜索出多個認證賬號,例如:無印良品muji官方賬號、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官方賬號等,粉絲多達十幾萬。記者找到於女士所購買的商家,該商家名稱叫無印良品家居,某短視頻平臺認證爲無印良品官方賬號,在其商品櫥窗中均醒目的標明“無印良品”的品牌名。

經過分別向中國無印良品授權公司以及日本“無印良品”覈實,紅星新聞證實,截至11月13日並沒有在某短視頻平臺進行對外銷售,官方的線上銷售渠道僅有天貓旗艦店。

經查詢,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曾在2020年6月3日在其官方微信號上發佈聲明,稱本公司爲“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的相關商標的在24類類別商品上的合法持有者,未授權任何企業或個人在互聯網平臺進行直播和銷售相關“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產品;日本“無印良品”的工作人員同樣表示,目前沒有在某短視頻有銷售平臺,線上渠道只有天貓、京東和自己官網,沒有其他任何銷售渠道的。

通過新聞報道,基本可以判斷於女士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買到的是“冒牌貨”了。而且。從紅星新聞報道的信息來看,該短視頻平臺就是平時很多人都在玩的“抖音”。

這次是在抖音上買到“冒牌貨”,央視在2019年7月曝光的新聞顯示,當時抖音購物,充斥着“三無”和違規違法產品。

央視當時的報道顯示,抖音購物抖音上“三無”和違規違法產品主要針對年輕消費人羣,產品集中在女士愛用的美妝產品。河北姑娘小婷在抖音裏看到不止一個美妝博主在推薦一款“爆款眼影”,並明確標註爲正品。但當她買回來以後才發現是“平價替代”,登錄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掃碼結果顯示:這個“爆款眼影”的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等信息都無法顯示,是一款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

此外,在抖音平臺的一家小店銷售的祛斑產品,收到的貨物名稱同樣與宣傳名稱不符,且完全是兩款不一樣的東西。就算想找抖音平臺的商家理論,也只能發現產品狀態已經顯示爲“下架”,無法聯繫到客服人員。出現在抖音上的產品,不僅僅混雜着“三無”產品,而且還找不到退貨途徑。

不僅僅是銷售大批量的“三無”產品,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物品,比如國家明令禁止銷售、販賣的針孔攝像頭、迷你攝像機、微型攝像機等用於偷窺、偷拍、偷錄的違禁品等等......這些在抖音裏都可以購買。

事後,抖音就央視對此類事件的相關報道發佈了說明。

說明是很誠懇,但效果就不好說了。

隔了一年多,現在又被紅星新聞曝光出售”冒牌貨“。

央視去年曝光抖音平臺賣假貨時,新聞評論曾點評說,包括抖音在內的短視頻平臺上的違法違規行爲,不僅破壞正常的市場秩序、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更擠壓着合法經營企業的生存空間。

在碎片化時間增多的當下,短視頻已經成爲諸多人消磨時間的選擇,這也滋生了電商行不法之事的風氣。如果平臺企圖利用自身掌握的渠道和數據資源的優勢,去做侵害商家以及消費利益的事情,是市場、消費者、國家監管部門都不能允許的。

36氪援引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字節跳動(抖音母公司)2020整年營收或將達到2390億元,其中廣告營收將達到1750億元,電商業務營收達到60億元左右,直播流水將達到450-500億,遊戲版塊創造40-50億流水,教育賽道創造20-30億營收。

作爲字節旗下拳頭產品之一,抖音短視頻APP僅誕生四年,截止2020年8月已經錄得6億DAU(抖音創作者大會披露數據),2020年有望完成1500億元的電商GMV。

現在這些短視頻平臺在培養網紅的基礎上,還提供電商購物鏈接,讓部分用戶開始在短視頻平臺上進行購物。市民的網購多了選擇是好事,但這些短視頻平臺存在着刷單、假貨、欺詐等貓膩,長期以往,口碑被搞壞,用戶也會拋棄它。

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羣,抖音更應該珍惜並愛護自己的”羽毛“,要想在電商領域有所作爲,保護好消費者的正當合理需求,纔是最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