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至1965年期间,分别授予、补授、晋升共1614名开国将帅。这1614位开国将帅来自天南地北,最后能汇聚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为国而战,赶走侵略者!他们有的是知识分子,有的是名门之后,但绝大多数都是受压迫的穷苦人家,在国家危难之际,不得不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家园。

今天要讲的这位就是贫苦出身的开国少将李文清。

1910年,李文清出生在湖南松滋一户贫困家庭,全家的经济来源仅靠向地主家租借的那几亩地。“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文清又是家中独子,婚姻方面完全是父亲做主,于是还是少年时期的李文清遵循父亲的意思,娶了表妹为妻。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表妹就在一户地主家帮工做佣人,不想却被地主家的老二欺凌。血气方刚的李文清哪能忍得住,当即就提着菜刀去地主家讨要说法。可是胳膊又怎能拧得过大腿,李文清一个饭都吃不饱的穷苦老百姓哪里搞得过有钱有势的老财主?公道没能要来,李文清还被地主家一众家丁打伤。

此事过后,李文清心中暗暗下了决心,有朝一日要出人头地报仇雪恨。

1930年,红军路过李文清家乡,在当地做宣传,号召青年积极参军投身革命。李文清得知后,毅然加入了红军,想着出人头地了再回家报仇。抱着这样的心态,参加革命后的李文清表现得非常英勇,又骁勇善战,很快就晋升了。

没多久,李文清就从班长晋升为排长,也是此时,李文清有了回家找地主家报仇的心思,但是地主一家早已不见踪影,李文清不仅无劳而归,还被上级知晓了此事,关了禁闭。从这开始,李文清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参军的目的是为国为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

1931年,李文清在作战时右腿被炸伤,腹部也被打出一个大窟窿,肉眼可见腹内器官流出。李文清也算是一个命大的人,阎王爷见了都“退货”,就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恰巧贺龙所率的部队路过。贺龙看见躺在路边的李文清,还以为已经死了,就让战士们顺手埋了,埋的过程中发现没死透,于是又急急忙忙地找来医生为他治伤。

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贺龙这对李文清的救命之恩,从此之后,李文清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更加骁勇的作战表现来报答贺龙。李文清之所以是独眼,就是此后在战场上留下的伤。

1932年,李文清在作战时肩部负伤仍然拼死杀敌,率部与敌军周旋了一个礼拜。也正是因为带伤上阵,李文清的反应比平时慢了许多,以至于右眼被弹片擦伤。如果此时李文清及时得到治疗,右眼完全是能保住的,但由于战事频繁,李文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以至于出现头痛的并发症。

就这样,李文清带着右眼的创伤以及并发症头痛,跟着大部队坚持走完了长征,这真是忍耐力超乎常人,意志力异常顽强。到了延安之后,才有了治疗条件,但为时已晚,右眼已经彻底丧失视力,只能接受右眼摘除手术。

贺老总救了李文清一命,为何多年后又两次嚷嚷要枪毙李文清呢?

贺龙第一次要枪毙李文清是因为一次增援任务的失败,当时刘伯承亲自训练的一支总部骑兵连遇敌袭,时任红2军团15团团长的李文清率领千余人吊在大部队后面,在骑兵连遇敌袭的时候,这支千余人部队历经雪山草地已经不足400人,且又精疲力尽,所以没能及时增援骑兵连,以至于骑兵连全军覆没。贺龙得知后,气得大发雷霆,连喊了三声枪毙李文清。

被五花大绑抬着去枪毙,李文清想着没死在抗日战场上反而死在自己的枪下,越想越憋屈,就大喊着要死在抗日战场上,喊声惊动了正唉声叹气的刘伯承。刘伯承一个箭步跑了出来,让战士放下了李文清,在询问李文清前因后果后,刘伯承明白他当时确实是有心无力,罪不至死,于是就给李文清求情,让贺龙撤了他的团长就好,不必枪毙。

贺龙第二次要枪毙李文清是因为一把“手枪”。李文清在战斗中缴获一把精美的手枪,于是就想留着自己用,便与收集战利品的负责人发生了口角,还拿枪指着人家。事后有人借此事大闹,连带着说贺龙的部队“匪气”太重,气得贺龙脸都涨红了,下令将李文清就地解决。于是又有人来求情,李文清又一次被撤掉了团长职务。

从这以后,李文清认真反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再也没犯过错,积极抗战,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抗日胜利、解放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胜利后,李文清已经成了川北军区的副司令,他再次回到了阔别二十余年的家乡。李文清回老家的消息传开之后,把当年欺负过他的仇人吓得不轻,深怕会遭报复。只是,如今的李文清已经是一员大将,又怎会再去计较当年的得失呢?

多年来的军旅生涯让李文清脱胎换骨,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冲动莽撞的小伙,经历过太多的生死离别,个人恩怨已经被李文清看得很淡。此次回乡,不为寻仇,只为一解思乡之情。

1955年,李文清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1999年,89岁的李文清去世,一代豪杰就此落幕。

参考资料:独目将军李文清传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