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援引美國《華盛頓郵報》消息報道,雖然伊朗首席核科學家遇襲事件的“背後兇手”還沒有找到,但現在外界的關注點已經有了明顯轉移,因爲從事態的影響來看,肯定不只是對伊朗核領域發展形成打擊那麼簡單,所以大衆更加關心此事件背後的真實目的。

從多方報道來看,即使沒有明確定論,但伊朗一直認爲以色列就是“幕後黑手”,伊朗多名高官已經明確表態,伊朗數十萬大軍已經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只要有確鑿證據,將不顧一切發起復仇行動。據悉,以色列有分析人士提出觀點,如果暗殺行動確實是以色列所爲,那麼背後也將牽扯出很大陰謀。

伊朗核科學家遇襲的背後陰謀

該分析人士在“以色列是兇手,美國是背後勢力”的前提下,給出了三種可能性,首先,以色列想通過暗殺行動徹底激怒伊朗,從而讓伊朗不得不發起軍事行動,這樣鑑於美以之間的關係,兩國將都有充足的理由對伊朗進行反擊,促使與伊朗之間爆發戰爭。再者就是,只要衝突開始,那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係將徹底無法修復,這對特朗普自然不會產生影響,可是對於之後上臺的拜登,將是一大挑戰。

最後,從這次暗殺行動的過程以及作案手段和武器來看,很顯然這是一場有預謀、有計劃的行動,所以可能法赫裏扎德很早就已經成爲了暗殺目標,只不過以色列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那這樣也就代表伊朗的核領域發展其實早就成爲了針對目標,只不過美以兩國並沒有表現的那麼明顯。

拜登或將吞下最大苦果

如果對整起案件的分析確實如此,那必然是伊朗受到的傷害最大。不過從對個人的影響和傷害來看,可能拜登纔是最大受害者。因爲首先從伊朗可能發起復仇來看,一旦美國成爲目標,那特朗普將順勢成爲戰時總統,鑑於衝突的持續性,或許等到明年的1月20號,拜登也無法順利上臺。就算伊朗剋制住了開戰想法,那美伊之間的外交關係也會徹底破裂,這對即將上任的拜登影響極大。拜登此前還表示,等到上臺以後,如果條件允許,並且和伊朗的關係有所緩和,那美國還會重新加入伊核協議。但要是法赫裏扎德之死,確實和美國有關,那所謂的“談和”也就根本不復存在。這樣看來,或許特朗普纔是最後的勝利者。

伊朗復仇行動不被看好

由於現在真相併不明朗,所以這些分析也僅限於猜測。《華盛頓郵報》指出,不管目的如何,中東局勢肯定會因此而動盪不安,並且由於目前伊朗方面一直在向以色列施壓,所以未來兩國之間的對抗可能也會越來越激烈。有相關專家指出,不管伊朗最後會對哪個國家發起復仇行動,其實都不會產生什麼太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會對自己也造成傷害。伊朗如今的國內危機並不只是核領域發展受到打擊,其他制裁行動和疫情局勢仍然存在,所以如果伊朗之後不顧一切發起報復,那實際上還是給對手留了機會。

當然伊朗也沒有這麼看不清局勢,在準備軍事行動的同時,伊朗方面也在積極向外界發出請求,希望能得到國際上的關注,這樣一來,就算伊朗不做任何舉動,“幕後黑手”也會遭到國際社會的公開指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