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華野中野兩大野戰軍以徐州爲中心,發起淮海戰役,戰役三個階段,分別打掉了黃伯韜兵團、黃維兵團以及杜聿明集團,標誌着國民黨精銳徹底被殲滅,長江以北再也沒有大的戰事,而長江以南的國民黨軍,也大多數都是新招募的部隊,戰鬥力並不是很強,隨着渡江戰役以後,各大野戰軍陸續南下,開始了打掃戰場。

平心而論,讓黃維出任12兵團司令,其實是有爭議的,國民黨軍這一快速強大的機動兵團,胡璉出任比較有利,畢竟黃維在任兵團司令之前,已經有8年時間沒有指揮過軍隊打仗。

黃維是黃埔一期畢業,和胡宗南、俞濟時、杜聿明等都是同學,作爲黃埔系的一員干將,黃維自然也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1927年黃維升任第9軍團長,該部是老蔣嫡系第一軍分化出來的部隊,是妥妥的嫡系,1928年黃維調任11師任團長,該部當時還只是一個雜牌,黃維之所以調任11師,和當時副師長有密切關係。

1928年6月,陳誠調任11師副師長,當時師長爲曹萬順,陳誠調任雜牌,是奉了蔣介石的命令去改造和收編雜牌,爲了將部隊完全掌控,陳誠在部隊中大量的安插黃埔系將領,像關麟徵(時任11師團長)、李默庵、蕭乾。不過相比於關麟徵、李默庵後來各自建立派系以後,黃維卻始終留在了11師,由此被看作是陳誠土木系早期的主要將領。

黃維陸大畢業以後,陳誠提拔他爲11師61旅旅長,隨着11師擴編爲18軍以後,黃維接着出任18軍67師師長,並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戰場上黃維率部硬拼日軍精銳部隊,特別是在羅店一戰與日軍交手,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從抗日這一點上來說,黃維絕不遜色,甚至還有可能更出色。不過也由於傷亡慘重,黃維“書呆子”的名號也是在這一時期有的。

而更壞的地方在與黃維的脾氣不怎麼樣,和誰也尿不到一個壺裏去,和杜聿明、俞濟時等這些黃埔同學基本上都有矛盾,羅卓英卸任以後,黃維曾短暫的任18軍軍長過,後來由於18軍下轄編制太多,於是抽調了一個師連同幾個雜牌重新組建的54軍,考慮到將這一支部隊也納入麾下,陳誠調黃維出任54軍軍長。

不過很顯然陳誠低估了黃維的脾氣,由於此前在18軍的時候,是嫡系部隊,因此部隊給養都是優先補充,基本上都是最好的,但調54軍以後,黃維發現部隊喫的大米之中居然摻着傻子,由於54軍隸屬第九集團軍,當時集團軍司令爲關麟徵,黃維向上反映,關麟徵卻見怪不怪,黃維認定是關麟徵從中作梗。

因爲54軍任命的問題,關麟徵敢直接和陳誠硬頂,把陳誠氣的胃出血,就不難理解爲啥黃維和關麟徵都尿不到一個壺裏,兩人原來都是一個脾氣,黃維卸任54軍軍長後,坐了一段時間的冷板凳,一直到抗戰末期,黃維始終負責新兵招募工作,並且還籌備的青年軍,由於抗日熱情持續高漲,黃維徵兵工作一度十分順利,黃維也在1946年6月出任新組建的31軍軍長。

不過黃維並沒有機會走上戰場,隨着內戰爆發以後,前方兵員緊張,黃維又重新負責徵兵工作,並創辦新的軍事學校,可以說自1939年離開部隊以後,黃維基本上就沒帶兵打過仗,他自己也認爲自己“久疏戰陣,恐難勝任”,但被老蔣劈頭蓋臉一頓數說,黃維想不答應也不行,結果僅3個月,這個考慮各方勢力平衡的強大兵團,就被我軍“包了餃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