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他让我生气的,他要是不做那些混账事,说那些混账话,我怎么会心情这么差!”强妈指着小强愤恨的说道。

小强也不甘示弱,大声的说:“你就天生焦虑,管我什么事儿!”然后转头跟我说:“张老师,你不知道我妈有多烦人,我在认真写作业的时候,她说我老是拉着脸,在学校肯定发生什么事儿了,非要逼问我。我啥事儿没有我说什么啊,但是她就认为自己是读心神探,我那样的表情肯定是有事。真是让我无语死了,明明是她自己爱胡思乱想,最后还都怪我!”

这是在我办公室的一幕,妈妈认为自己发脾气,都是孩子导致的,是孩子的责任。孩子则觉得妈妈无端猜测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很烦。

在我单独给这位母亲做咨询的时候,她有些愧疚的说:“我也不想对孩子发火,可是看到他那个样子,真的是忍不住,人的情绪是不是天生不能变的啊?”

情绪是不是天生,而且不变的?

我的情绪是否是受别人控制的?

我通过观察是不是可以知道对方的情绪?

这是我在工作中经常被问道的三个问题,很多人因为对情绪的误解,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事后又经常后悔,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关于情绪的三个误区。

1情绪是天生的

这是比较传统的观点,早期的时候科学家们认为情绪是人类天生就有的,属于与生俱来深深植根在基因之中的。比如我们天生对黑暗,噪音的恐惧。

情绪就像是发生事件之后,自动出现的。从这方面看,情绪好像是一种天生的属性,但如果承认这个假设,也就说明我们认同情绪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毕竟我们改变不了基因啊!

不过这个多年的假设,被世界知名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也是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主席与 TED 演讲者巴瑞特教授打破了!

巴瑞特教授在情绪方面已进行了数十年深入研究,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颠覆认知的答案:

情绪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大脑后天习得的。换句话说,我们的情绪是由自己创造的。当有事件发生时,大脑便会预测出身体会做出何种反应。当身体感觉和外界事件产生共鸣时,情绪就发生了。如果预测不同,那么身体反应也会不同。

情绪并非天生的,而且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你是不是开始疑惑了,不对啊!我情绪不好就说因为他激怒了我,他做了让我感受不好的事情,是他让我情绪不好的!

这是我们对情绪的第二个误区。

2、都是他让我情绪不好的!

通常来说,我们很愿意相信自己情绪不好是别人造成的,然后去指责对方让自己不开心,不幸福,不快乐!好似这样自己能情绪好一点一样。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艾瑞克森就在他的情绪ABC理论中提出了:情绪是被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控制的,我们自己选择了让自己快乐或者不快乐!

先来简答的说一下情绪ABC理论,A代表发生的事件,具体情景。B当事人的想法,C当事人产生的情绪。我们通常认为他人让自己不快乐,看到的只是A导致了C。其实我们忽略了其中的B。

举个例子来说:孩子在打游戏,你叫他吃饭。他不动。当你的想法是这个孩子光知道玩,不好好学习,对你的劳动不尊重,这个时候你产生的情绪可能就是气愤,你后续的行为就说继续叫他,然后你们因为叫吃饭和打游戏发生了冲突。

但如果你的想法是,孩子在学校很累了,打游戏也是一种放松,待会儿吃也一样。你的情绪可能就是理解,之后你会轻声细语的跟孩子说打完这局就必须吃饭,不能再拖了!然后孩子打完一局,吃饭去了。

情绪到底是谁控制的呢?

3、我们可以通过表情,识别出情绪

弄清楚了情绪受谁的控制,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否能够通过表情识别出情绪!

强妈看到小强抿嘴,眉毛上翘,看起来就像是生气了,她就自发的认为是小强在学校遇到什么事情了,所以开始追问,小强沉着脸说:“没有,我没事!”强妈就更加认为自己想的是正确的,也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了!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公交车司机开车的时候,公交车司机好像很少有面容和善的,看起来都是有些严肃,甚至有些“丧”!其实这不过是人家在专心开车的一种表现而已。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不说话的时候,我的表情看起来是非常严肃的,我妈经常说我是“黑脸”,可我的表情就是这样的,但是这不能代表我内心的情绪。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人“好像不开心”,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中性表情,人家什么表情都没做,就长这个样子。

人的模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美,有的丑,有的长的喜庆,有人就长的苦大仇深。

情绪也一样。我们看着一个人笑,说不定他内心是生气的。我们看着一个人哭,说不定人家是喜极而泣。同样是生气的情绪,我们也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面部表情。所以不要以自己的观察为依据就认定别人的情绪如何,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察觉,但更要通过沟通、询问来确定对方的情绪,而不是自己的感觉!

知道了情绪的三个误区,我们再去重新看待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

当孩子做了让我们失望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清楚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期待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而不是他故意在刺激我们,我们就越能平静的对待孩子的行为和问题。

当自己情绪不良的时候,我们要去反观自己,看自己身体是否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身体有好状态是保持良好情绪的关键,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定期锻炼让身体保持舒适和放松是最重要的,另外看书、散步、瑜伽、按摩都对稳定情绪有帮助。

同时请记住巴瑞特教授最重要的一个观点:你越把情绪看成一种在大脑中存在的特定结构,越可能难以改变。相反,如果你知道,情绪是自己建构出来的,人生的意义在于建构,建构来自你相信你的经验,是容易对消极的情绪做出调整和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