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日至2日在武漢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湖北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由省委常委會主持。省委書記應勇受省委常委會委託作工作報告,就《建議(討論稿)》起草情況作說明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省委副書記王瑞連出席會議。

全會認爲,今年對湖北來說極不平凡、極不容易,挑戰前所未有、鬥爭艱苦卓絕、成效好於預期。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以來,省委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打好戰疫、戰洪、戰貧三場硬仗,疫情防控決定性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疫後重振的經濟發展戰、民生保衛戰、社會穩定戰取得重要進展,黨的全面領導在大戰大考中不斷加強。

全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總結我省“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深入分析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明確“十四五”時期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要將“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爲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綱”和“魂”, 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切實肩負起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湖北的重大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

全會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

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牢牢把握湖北發展的目標定位,進入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要將“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爲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綱”和“魂”, 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切實肩負起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湖北的重大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

着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佈局,充分發揮武漢作爲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充分發揮其對湖北全域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羣建設,形成“由點及面、連線成片、兩翼齊飛”的格局

全會指出,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着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佈局。

充分發揮武漢作爲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充分發揮其對湖北全域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羣建設,形成“由點及面、連線成片、兩翼齊飛”的格局。

大力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優”文章,發揮好比較優勢競相發展,做大做強塊狀經濟,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更多農民深度融入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以農業農村現代化抬高全域發展底板。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積極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羣一體化發展。

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優化全省區域創新空間佈局和創新要素配置,以人才爲支撐打造創新高地,以轉化爲關鍵加速創新應用,以企業爲主體增強創新能力,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全會指出,要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優化全省區域創新空間佈局和創新要素配置,切實把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爲創新優勢、人才優勢、發展優勢。

要以人才爲支撐打造創新高地,有效促進人才與產業發展結合。

要以轉化爲關鍵加速創新應用,加快佈局建設大科學裝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市場化應用,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要以企業爲主體增強創新能力,優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培育更多細分領域“小巨人”“隱形冠軍”和更多行業龍頭企業。

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製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

全會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製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光芯屏端網”、汽車、大健康、現代化工等萬億產業集羣,加快推進新基建,着力發展頭部經濟、樞紐經濟、信創經濟。

堅持製造強省戰略,把技改作爲提升工業投入強度、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消費領域新模式新業態。

全面落實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政策措施,推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高度重視提升金融功能,促進資本市場發育成長。推動土地資源更集約、更高效、更可持續的高質量利用。

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讓執法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讓法治成爲湖北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全會指出,要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切實增強口岸功能、貿易功能、服務功能,構建內陸開放新高地。

加快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積極打造民航客貨運門戶“雙樞紐”,完善“空鐵公水”無縫聯接、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建強對外開放平臺,發揮湖北自貿區開放引領作用,推動保稅物流中心向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

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集成改革提質增效,推進業務流程再造和系統重構,當好服務企業“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最大限度減少執法司法活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讓執法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讓法治成爲湖北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切實把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擺在壓倒性位置,既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又實現金山銀山“價值”,努力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北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

全會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切實把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擺在壓倒性位置,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紮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堅定不移抓好長江“十年禁漁”, 確保長江流域生態安全。

拓寬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既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又實現金山銀山“價值”,努力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北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

堅持產業化、市場化,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強做優特色品牌,加快建設農業產業強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域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着力打造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

全會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產業化、市場化,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強做優特色品牌,加快建設農業產業強省。

在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的前提下,豐富農村經濟業態,推進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有序整合、雙向流動,全域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着力打造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

持續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讓“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發展成果惠及全省廣大羣衆

全會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讓“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發展成果惠及全省廣大羣衆。

加快省域治理現代化步伐,以黨建爲引領,做強街鎮、夯實社區,建好用好社區(村)黨組織書記、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三支隊伍,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牢固樹立“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理念,強化全週期管理意識,讓湖北更有序、更安全、更美麗。

着力補齊重大民生項目短板,謀劃實施一批打基礎、強功能、利長遠、惠民生的交通、水利、公共服務等重大項目。

提升法治建設水平,讓法治成爲羣衆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繁榮文化體育事業,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堅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打造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湖北樣板”,構建多層次城鄉社保體系,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努力讓經濟總量、財稅增量更多地轉化爲百姓福祉,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治引領,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讓奮鬥者喫香、懈怠者遇冷,給幹事者舞臺、讓平庸者讓位。各級領導幹部既要善謀全局、善抓大事,又要推動工作精細化、行動精準化,當好乾事創業“領頭羊”、改革創新“開山斧”、爲民解難“孺子牛”,把“十四五”規劃藍圖一步一步變爲現實

全會強調,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爲實現我省“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供堅強保障。

越是大戰大考,越要勇於擔當。要強化政治引領,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切實把湖北打造成政治生態好、用人導向正、幹部作風實、發展環境優的省份,讓奮鬥者喫香、懈怠者遇冷,給幹事者舞臺、讓平庸者讓位,讓想幹事、肯幹事、幹成事的幹部有更好用武之地。

要把解放思想作爲幹事創業的邏輯起點,以服務羣衆和市場主體爲基點考慮問題、謀劃工作,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要堅持實事求是,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求實效,堅決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

各級領導幹部既要善謀全局、善抓大事,又要推動工作精細化、行動精準化,當好乾事創業“領頭羊”、改革創新“開山斧”、爲民解難“孺子牛”, 狠抓工作落實,把“十四五”規劃藍圖一步一步變爲現實。各地要結合實際,抓緊研究制定各級“十四五”規劃建議、規劃綱要以及專項規劃。

全會強調,要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確保防控不鬆懈、疫情不反彈、發展不停步。要統籌做好歲末年初各項工作,全力以赴衝刺“十三五”收官,爭取更好結果,切實維護社會大局安全穩定,認真謀劃明年工作,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體會議決議》(決議全文另發)。

省委常委爾肯江·吐拉洪、黃楚平、王豔玲、王賀勝、王立山、周霽、王忠林、李樂成、馬濤、許正中出席會議。

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體會議決議

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日至2日在武漢召開。出席這次全會的省委委員有80人。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分代表列席會議。

全會由省委常委會主持。全會審議了省委常委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湖北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省委書記應勇作了講話,並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一致認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重要歷史關頭召開的十分重要的會議。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爲重大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切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爲湖北的“施工圖”。

全會充分肯定了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以來省委常委會的工作。一致認爲,今年對湖北來說極不平凡、極不容易,挑戰前所未有、鬥爭艱苦卓絕、成效好於預期。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打好戰疫、戰洪、戰貧三場硬仗,疫情防控決定性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疫後重振的經濟發展戰、民生保衛戰、社會穩定戰取得重要進展,黨的全面領導在大戰大考中不斷加強。

全會高度評價我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十三五”時期,我省綜合實力提檔升級,創新動能不斷增強,絕對貧困問題即將得到歷史性解決,生態環境加快改善,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爲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會深入分析了我省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十四五”時期,我省處於戰略機遇疊加期、政策紅利釋放期、發展佈局優化期、蓄積勢能迸發期、省域治理提升期,同時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面臨較多困難。機遇大於挑戰,前景十分廣闊。全省上下要立足“兩個大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全會提出了我省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這就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實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形成與建設成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相適應的綜合實力和戰略功能;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現代流通體系支撐有力,市場樞紐功能更爲強勁;都市圈經濟、縣域經濟、塊狀經濟實力大幅增強,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中等收入羣體比例明顯提高,全省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湖北基本建成;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文明湖北、平安湖北、清廉湖北建設達到更高水平,法治湖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肩負起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湖北的歷史使命,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爲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創新,堅持系統觀念。

全會提出了我省“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市場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走在全國前列,製造強省建設實現新突破,農業強省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改革開放贏得新優勢,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水平顯著提升,開放型經濟實現突破性發展,內陸開放新高地基本形成;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羣衆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文化強省、體育強省建設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生態格局更加穩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建成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湖北樣板”,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省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黨建引領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基本形成,省域治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全會提出,優化區域發展佈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主動服務和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等國家戰略,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着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佈局,加快構建全省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堅持把創新擺在事關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圍繞“四個面向”,深入實施科教興省戰略、人才強省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釋放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省。

全會提出,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協同,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製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建設數字湖北。

全會提出,打造強大市場樞紐,構建內陸開放新高地。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促進消費擴容升級,精準擴大有效投資,建設現代流通體系,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合作競爭力。

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質量發展經濟體制新優勢。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更好結合,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

全會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建設農業產業強省,以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全會提出,實施新基建和傳統基建雙輪驅動,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系統佈局新型基礎設施,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全會提出,堅持先進文化引領,提升湖北文化軟實力。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荊楚文化品牌,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全會提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湖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爲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更加註重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全會提出,全力做好民生保障,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積極回應人民羣衆新期待,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會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創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鞏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成果,防範化解影響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各類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堅決捍衛政治安全,確保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全會強調,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最大限度聚合各方面力量,爲實現我省“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供堅強保障。

全會號召,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同心同德、頑強奮鬥,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勝利!

向上滑動查看完整內容

中國光谷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出品 | 光谷融媒體中心

來源| 湖北日報

編輯| 黃安琪

審校| 康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