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希望能夠通過比較低的價格來買質量極佳的產品,所以市場上就出現了很多有關性價比方面的消息,但是換個角度去想,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性價比來評判嗎?最近,有人對剛剛上市的 iPhone 12 的物料進行了全面地分析,根據得到的結果來看,它的物料報價爲 373 美元,相當於人民幣 2500 元左右。

通過這個清單能夠看得出, OLED 屏幕成本相當高,價值70美元。隨之配備的Apple A14 處理器爲 40 美元,其他的一些芯片合計 32 美元,Sony CMOS 爲 8 美元。再來看看 iPhone 12 的價格,它在國內高達 6299 元。其利潤率接近 60%,這樣一看是要大幅度高於小米。但是問題來了,小米的手機是不是相對來說更具有高性價比呢?

有的人認爲是根據性價比來購買手機,有的人認爲是憑藉宣傳成本投入來的到的效益。在這之前就有很多發言人認爲第三方機構僅僅憑藉手機物料清單實際上是毫無意義的。要知道,新機上市是要通過設計、製造代工、運輸、包裝等程序結合在一起的,每一步都有其成本。和物料成本對比一下,能夠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研發手機需要的成本纔是最重要的。比如 Apple、華爲研發的 A 系列、麒麟處理器,以及像柔性 OLED 屏幕 COG、COF、COP 封裝工藝和 120W 有線快充等性能,所以綜合起來看,每一步都很關鍵,沒有人知道這項工序的具體標準。

其實像手機、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並不能完全去用 "性價比" 來考量其價值,這樣反而會阻礙它的發展。"市場選擇" 定律也有描述過,雖然那些成本低的東西會給用戶們帶來不錯的感受。但是"性價比"並不是意味着 "體驗和價格的比重"。

小結:你覺得呢?歡迎大家的留言討論,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