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二战还未结束,苏联方面正忙着组织柏林战役。当月,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和苏联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成为东方阵营中最先得到苏联援助的国家。

然而不到三年,苏南关系急转直下。1948年2月,苏联突然取消同南斯拉夫的贸易谈判,随后又单方面撤走在南斯拉夫的全部专家和军事顾问,一系列迹象表明,两国要闹掰了。对苏联这一做法,我们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当年6月28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会议上,南共在缺席的情况下被开除出“情报局”,这一天正好是萨拉热窝事件纪念日,苏联本想借内部反对势力推翻铁托政权,不仅小算盘落空,反而在南斯拉夫国内掀起了抵制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浪潮。

当时的苏南两位领袖都是有性格的强人,互不相让下,两国关系越闹越僵,逐渐演变成在舆论上互相攻击和论战,这一幕对我们也很熟悉。冷战伊始,苏南冲突在两大阵营都产生不小震动。西方各国隔岸观火,东欧诸国一时间无所适从。

在斯大林看来,南斯拉夫一个多民族拼凑而成的小国,与东欧那些国家一样,就是苏联的卫星国,何况铁托本人还是斯大林在1937年一手提拔的,作为小弟,南斯拉夫就应该在巴尔干老老实实替大哥站岗,也不知道哪来的胆量敢叫板苏联大哥?

而在铁托看来,他领导的南斯拉夫与东欧那些国家有一个根本不同,那就是没依靠苏联而是靠自己解放的,虽然苏联在战争期间为他的游击队提供了一些武器装备和物资。其实,二战期间双方就产生了分歧,对苏联承认流亡的南斯拉夫王室政府,铁托早就心生不满。

另外,铁托领导的游击队后来发展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不仅要与轴心国作战,还要面对国内另两支武装力量。一个是克罗地亚所谓的独立运动组织“乌斯塔沙”,另一个是塞尔维亚的“南斯拉夫祖国军”。

在与德国人作战最艰苦的阶段,铁托曾连续几次拍电报请求苏联援助军火物资。而最后莫斯科的回电是:“由于你所了解的原因,现在无法从这里得到物资,你们必须继续战斗直到取得胜利。”铁托那叫一个怒,直接回电莫斯科:如果你们不能支援我们,至少不要妨碍我们!

德国人撤走后,铁托的人民军转而对抗另外两支武装,“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关键时刻,莫斯科又传来命令,明确反对铁托进一步“行动”。可想而知,铁托该有多恼,回想当年我们要打过长江时,苏联好像也是这个态度。

二战后,苏南在一系列问题上产生分歧,两国关系日益紧张。期间,斯大林与丘吉尔暗中对巴尔干半岛划分势力范围,的里雅斯特归属问题,两国经贸合作的不平等,巴尔干联邦等问题相继爆发,苏南最终走向交恶。

从内部推翻铁托的希望成为泡影后,苏联开始从外围向南斯拉夫施加军事和政治压力,曾计划从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进攻南斯拉夫,甚至推演了从亚得里亚海登陆的侵略计划。在苏联怂恿下,周边国家南斯拉夫与摩擦不断,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美国人出场了。虽然南斯拉夫当时和相邻的希腊、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关系冷淡,但嗅觉灵敏的美国人还是看到了机会。美国历史学家劳伦在他的著作《拯救铁托》中写到,当时,美国断定铁托与斯大林的矛盾可以为美方所利用。

很快,美国高层开始磋商对南斯拉夫进行援助,中情局也开始与南斯拉夫高层接触。当时,美国正对希腊和土耳其开展高达4亿美元的援助计划,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不仅保住了希腊不落入苏联阵营,还说服铁托放弃对希共的支持。类似于后来基辛格策划的尼克松“破冰”外交,1950年,铁托访美,南斯拉夫开始接受美国援助。

1951年,南斯拉夫同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第二年又签订“经济合作协定”,更让苏联人吃惊的是,1954年,南斯拉夫与北约成员国希腊和土耳其缔结了同盟条约,很明显,铁托完全站到了苏联对立面。

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无得意说道,尽管南斯拉夫形式上还不是北约成员国,但实际已经具备了北约成员国地位。期间,南斯拉夫得到美国总价值约2亿美元各类援助,对一个被苏联阵营“抛弃”的小国来说,这不啻于第一桶金。

有人会说,南斯拉夫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吗,怎么还和美国有过亲密接触?赫鲁晓夫上台后的1955年,苏联主动与南斯拉夫修复了关系。1956年,铁托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发表支持不结盟运动的声明,在后来的六七十年代,南斯拉夫基本奉行铁托主义,即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与苏联和美国都保持了距离。

其实站在南斯拉夫立场上看,铁托的外交策略无可厚非,建国初期,作为一个小国的南斯拉夫确实需要外部援助和大国保护,无论它是西方还是东方。想想作为大国的我们,起步阶段不也是一边倒的策略嘛,等自身发展壮大了,一切都好说。相关视频:冷战下的“内冷战”,当年南斯拉夫和苏联闹僵,美国人干了什么?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请多指正 ;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