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說“逆齡”競演的女性綜藝裏,觀衆看到的是以性別爲界的職業困境,以及成熟女性對於年齡的重新思索,那麼重磅亮相的《追光吧!哥哥》則用“混齡”尋求着男性熒屏形象的多樣表達。

文 | 霓星

就在這個夏天,《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姐姐》等女性題材作品的火熱,刻畫出獨立自信的新時代女性形象,發出身處不同生存階段的女性真實的聲音,從綜藝節目到影視劇,熒屏的“她時代”呼之欲出。

關切性別的力量,是這個時代理應爲之賦予能量的正向文化表達。“她”和“他”,都是構成社會歷史進程至關重要的組成。在這樣的背景下,熒屏對性別文化的關照進一步投射在流行文化的塑造裏,除了對“她”的關注,關於“他”的探尋,也在不斷更新着男性的時代畫像。

當“姐姐”們走過這個夏天,歲末將至,“哥哥”們登上舞臺。

模式出新:

換一種視角審視性別的力量

作爲國內首檔混齡男性藝人競演綜藝,正式亮相優酷、東方衛視、BesTV和酷喵的《追光吧!哥哥》,以耳目一新的形態引發年末節目市場的廣泛關注。“混齡”“男性”既是模式關鍵詞,也是構造線索脈絡,爲同類型節目的創作創新提供着前所未有的新鮮思維。

節目由舞臺公演和真人秀兩部分組成,臺前幕後的雙向關注,使得《追光吧!哥哥》有了形態要素的新鮮重組,並以更多元的樣本塑造出鮮活、豐富的男性形象——熒屏中的“他力量”不止有一種,節目試圖勾畫的是許許多多能成就共鳴和共情的文化感受。而東方衛視和優酷這一次的“特別牽手”,也讓這種描摹更顯有力。

從首播來看,《追光吧!哥哥》在同類型節目賽道中打出了一張差異化的牌面。一方面受到“她時代”市場環境的啓發,對男性形象的熒屏開掘形成一種有效的現實擴充,“姐姐”們三十而驪,對“哥哥”們成長能量的關注同樣不能缺席。節目作爲一種主流文化的承載,在立意價值層面的拓新理應能夠發散出全新的行業思考;另一方面,性別議題從來都是一體兩面的,男性和女性同爲構造社會文化進程的重要要素。當節目關切男性羣體,女性視角的審視也同樣應當在席。《追光吧!哥哥》通過不同年齡層女性觀察團、女性觀衆的設置,深度挖掘男性敘事的“隱祕的角落”,在不同的聲音中再現當代男性的真實狀態。

“他力量”有“她審視”,這樣的邏輯鏈條成就了這檔節目獨特的價值底色,也爲這檔節目的自洽表達迎來更多可能性。

投射到具體的節目設計上,21位哥哥分別代表不同年齡和人生階段的男性羣體,邀請到了教導主任金星,人氣小花鄭爽等也前來助陣,涵蓋80後、90後、00後三代的現場女性觀衆,從自身的女性話語表達出發,以另一種觀察視角爲之發聲。

競演的臺前幕後讓“哥哥”們的形象變得立體飽滿,對男性藝人及其職業現狀的解讀則通過新穎模式點的構造層層深化。關於男性的熒屏敘事,節目找到了一個準確的切入口:相比同類節目中“姐姐”所面臨的在社會層面的年齡困惑,對“哥哥”們的探討又生成了新的現實思考。娛樂圈中的男性,雖然沒有受到所謂“30歲天花板”的成見,但因爲慕青文化的存在,男性藝人的“逆齡翻盤”似乎總是會被賦予更高的社會期待。而《追光吧!哥哥》在底層邏輯上就在回應這一種錯位的審視,他要嘗試去證明的是,每個年齡段的男性在這個時代都能擁有不同的更多可能,散發出不分年齡的追光活力。

立足在這樣的初衷下,節目的一大創新點是“無淘汰”賽制。

《追光吧!哥哥》採用“明區暗區+逆位挑戰”的賽制,在激烈的競演排位營造緊張感之餘,更希望給予每個哥哥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真人秀部分的環節設計也別出心裁,例如第一期晚宴中,以“誰最man、油膩、上熱搜”等提問分配用餐菜品的形式,就直接明瞭地定位出哥哥們的不同屬性。在問答中折射出哥哥們的真實性格,實現趣味性人物刻畫。在競演結束後,藝人自己選擇80、90、00中一個區域的分數的環節,則涵蓋着藝人對自我和目標受衆的認知,選擇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比賽結果,增加了節目看點。

性別轉換、視角擴充、模式出新,《追光吧!哥哥》描摹不同的年齡狀態,從多維角度探索着男性形象熒屏表達的更多想象空間。

混齡真人秀:

不用慕青也不必逆齡,

男性魅力有多元想象空間

從“她”到“他”,從真人秀到舞臺秀,《追光吧!哥哥》所展示出的當代男性面貌,既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也是與時代和文化變遷同頻共振的。落到節目的表達裏,豐富的細節都在回應這種特點。

在節目的真人秀部分,“哥哥”們的交流自然輕鬆、不拐彎抹角。陳志朋初見艾福傑尼時,談話間的調侃趣味盎然;印小天和明道通過短視頻話題迅速熟絡;胡夏、李澤鋒在晚宴廳“說來就來”的即興演唱,點燃現場氣氛。直線式溝通下,節目氛圍簡單而活潑;在競演的部分,《追光吧!哥哥》製作精良卻不令人目眩,整體的舞臺風格簡潔大氣,鮮明有力的燈光設計、硬朗的舞美線條也適於男性氣質的表達。

年齡或許不是男性前行的阻礙,卻依舊是他們身上的標籤;歲月造就出不同的氣質,也賦予了各年齡段男性多元魅力。21位哥哥,跨過20代、30代、40代多個年齡層,包括初代偶像和新生代藝人,多元的樣本儘可能全面地對既有的男性偶像生態進行解構式的重述。

以“混齡”爲節目設定的《追光吧!哥哥》,不拘於年齡界限,訴說着全年齡段的男性故事,期待多元的男性狀態表達。20代哥哥們正追尋自我,“前面是光,腳下是路”;30代哥哥們在現狀中交纏着理想,謹慎而勇敢;40代哥哥們在輝煌之後,仍有等待翻越的高山。燒餅的逗趣、杜淳的穩重、丁澤仁的青春、卡斯柏的活力、艾福傑尼的不羈各自的經歷賦予他們不同的魅力。

以“混齡”破題,節目中得以釋放無數種全新可能性的“哥哥”們,形成了不同維度的“碰撞”。不同年齡的哥哥們在相處中呈現出的交流模式也不盡相同,同齡人間是男孩般的熱絡戲謔,也有對前輩的尊重仰慕、對後輩的好奇關愛。

例如,陳志朋在接觸艾福傑尼後,開始瞭解時下流行的說唱文化;來到節目中,不會跳舞的於朦朧有了突破自己、嘗試新領域的想法;哥哥們還勵志努力減肥、勤加練習,實現“去油”,日常相處和公演訓練過程中,流動着跨越年齡的藝術交流與經驗分享。

也是因爲留出了這樣的探索空間,“哥哥”們除了能有在業務技能層面的切磋,也實現了觀念、思維等精神層面的對話交流。對男性力量的關注,隨着視角的深入,也爲觀衆帶來更多現實啓發——當然,節目本身想要去回應,也顯然不止於“職業”層面。

逐夢競演再出發

雙平臺聯動創設新價值、新想象

真人秀記錄哥哥們的生活樣貌,舞臺公演則是內在逐夢精神的外化。21位“混齡”哥哥刻苦訓練解鎖新技能,帶來精彩而顛覆的舞臺表演,他們眼中仍有“光”。褪去光環的哥哥們,在追光學院裏體驗集體生活,進行才藝考覈、分組打磨、重新學習、再次出發。

競演比拼亦是職場縮影,娛樂圈遠比職場來得更刺激和真實。職場60歲退休,娛樂圈可能30歲就是邁不過去的坎。尤其是老哥哥們在直面自己的娛樂“職場”時,虛心聽取觀察員和觀衆的舞臺建議,思考沉澱的態度,傳遞着無關年紀、“寸步不讓”的向上心態。

而雙平臺的強強聯合,給予了好內容更全面的發揮。作爲一檔由優酷聯合東方衛視、燦星製作共同打造的混齡競演真人秀,《追光吧!哥哥》背後的雙平臺創造性“牽手”,關聯着節目價值導向和傳播效應。

線上主流視頻平臺、一線衛視兩大媒介的合作,奠定出的節目基調是穩重向上的,同時保證了跨平臺綜藝的節目體量和製作水準。

節目的合作方、燦星製作總導演金磊就有着多年執導《好聲音》《快男》等現象級綜藝的豐富經驗,不斷進行着此類題材的差異化探索,在立意把控、藝術構思、具體實現上都穩固了節目的水準。

其次,兩大平臺在受衆羣體上的差異化互補,讓節目在形式構思上兼顧年輕感與大衆化,網臺同播的高效聯動使傳播效應最大化。新穎切入點、複合節目模式與專業級製作的有機融合,凸顯出兩大平臺對於這檔極具行業價值與社會意義的節目的高度共識。

一方面,東方衛視的專業級的製作實力爲節目品質賦能;另一方面,優酷則賦予節目充滿現實關照的綜藝化趣味表達。兩相結合,這檔節目不僅讓綜藝市場看到不同渠道聯手的多元合作模式,更爲觀衆獻上了一場活力滿滿、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在雙平臺聯合這條路上,《追光吧!哥哥》無疑實現了高效聯動與內容、模式的雙重創新。

作爲一檔聚焦男性議題的文化向綜藝,《追光吧!哥哥》能爲行業帶來的創作啓示是值得關注的:以“混齡”爲特色,男性題材的表達尊重女性視角的觀察;以“多元”爲立意,塑造與時俱進的豐富男性圖鑑;以“追光”爲內核,“哥哥”們的逐夢之路一展當代男性的更多可能性。而節目對於男性競演綜藝的初探,既有新意而不乏沉思,雙平臺聯動造成了這檔全新品類的節目的獨特社會價值——男性逐夢題材的新時代定義,我們樂見於看到這樣更多元和深入的表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