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能有300多万孩子在学钢琴,咱们楼上楼下就四五家,在这种情况下学钢琴,要想出类拔萃,这不是自取灭亡吗?还不如让孩子学习古希腊罗马史。”

清华副教授刘瑜说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是没错的,很多人说这是让人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不要去盲目竞争,不盲从。说是自己孩子正在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

我首先会多想一下,这是担心自己孩子会成为普通人,找台阶下吗?

当然,这可能只是多想了。

其次,我在想刘瑜说的并不全面,首先在于家长怎么知道孩子的优势在哪方面?其次是,家长都素质和能力那么高吗?你能有期望吗?再就是家长担心的本质是未来生存,而不是别的。并非是不是普通人。

我可以看到的是,普通人的确更受欺压。刘瑜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也不否认大部分人必然会是普通人,但是,不拼一下你甘心吗?

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支持储殷教授的观点,一是刘瑜的演讲是让大家看开、看淡,别搞那么残酷;二是刘瑜两口子不是普通人;三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鸡汤不是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

但是,我觉得另一方面,一旦不成,确实会令孩子更不好过。但是,努力不就是在哪里都该有的吗?那个公司会愿意要不努力的吗?除非你能做出业绩。或者有什么靠山之类。否则,立马撵你滚蛋。

所以,本质上这不是普通,不普通人的问题。也不是认不认命。总是要努力吧。努力同时也是培养人的性格,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一旦养成懒散的毛病,以后就难了。但是,逼迫着怎么做,没有方法的乱搞一通,也是肯定不好的。这方面的确需要改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