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能有300多萬孩子在學鋼琴,咱們樓上樓下就四五家,在這種情況下學鋼琴,要想出類拔萃,這不是自取滅亡嗎?還不如讓孩子學習古希臘羅馬史。”

清華副教授劉瑜說的話在某種程度上是沒錯的,很多人說這是讓人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不要去盲目競爭,不盲從。說是自己孩子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爲一個普通人。

我首先會多想一下,這是擔心自己孩子會成爲普通人,找臺階下嗎?

當然,這可能只是多想了。

其次,我在想劉瑜說的並不全面,首先在於家長怎麼知道孩子的優勢在哪方面?其次是,家長都素質和能力那麼高嗎?你能有期望嗎?再就是家長擔心的本質是未來生存,而不是別的。並非是不是普通人。

我可以看到的是,普通人的確更受欺壓。劉瑜又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也不否認大部分人必然會是普通人,但是,不拼一下你甘心嗎?

在這方面,我還是比較支持儲殷教授的觀點,一是劉瑜的演講是讓大家看開、看淡,別搞那麼殘酷;二是劉瑜兩口子不是普通人;三是高級知識分子的雞湯不是讓你看開,是讓你認命。

但是,我覺得另一方面,一旦不成,確實會令孩子更不好過。但是,努力不就是在哪裏都該有的嗎?那個公司會願意要不努力的嗎?除非你能做出業績。或者有什麼靠山之類。否則,立馬攆你滾蛋。

所以,本質上這不是普通,不普通人的問題。也不是認不認命。總是要努力吧。努力同時也是培養人的性格,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一旦養成懶散的毛病,以後就難了。但是,逼迫着怎麼做,沒有方法的亂搞一通,也是肯定不好的。這方面的確需要改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