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在问中国农业的未来在哪里?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为何紧迫?因为种粮仅能果腹,粮食那点收入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农民不再是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了。

现在一亩地收益几何?按照北方两季计算:每季种子90元(种子+拌种剂),化肥一袋125元,翻地加平整150元,除草+农药80元,收割50元,浇水每次30元左右,每亩地每季固定费用在550元左右,两季一共1100元。小麦+玉米产量按照2000斤计算,收入大概2000元。即一亩地每年纯收入大概900元,这还没刨除人工成本。

一户按照五亩土地计算,一年种粮收入约4500左右,加上农业补贴每亩150元/年,一个农村家庭的农业纯收入大概5300元左右,仅相当于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可见,种地基本是无利可图的工作。2019年,中国人均GDP7089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都远远高于种粮收入。中国的粮食种植能存在,而且年年丰收,简直是世界奇迹!脱离了市场经济规律的奇迹!

中国粮食种植能正常运转的唯一基础是1亿多50岁以上农村老人充当了粮食种植主力军。首先,种地已经成为农村老人的本能,他们经历过饥饿,知道挨饿的滋味,他们不会眼看着土地抛荒,哪怕一分钱不赚,为一口吃的,他们也会坚持种粮,而农村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这些,没有种地的本能,每年几千块钱的收入不足以让他们为此无偿付出;其次,农村老人的生活状态难以想象的低,据统计80%的农村老人每月支出低于500元,除了偶尔买点肉、蛋、蔬菜和豆制品,以及水电费,他们几乎没有其它支出,他们没有高消费、没有娱乐、没有旅游、没有个人爱好,衣服一穿就是十几年,生活就是活着。多数农村老人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们每天支出不足3美元,而世界贫困线的标准是3.2美元/天,显然中国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都在这个标准线以下。正是农村老人的默默承受,中国粮食种植才得以保全。

对于年轻人来说,500元完全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电费、网络费、手机费、服装、交通这些杂七杂八的支出每月都不止500元。农村未婚年轻人正常的月支出在1500-2000元之间,加上手机等大额支出,一年支出在2.5万元左右,远远高于种粮收入。

未来经历过饥饿的农村老人走了,以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粮食价格水平,根本无法吸引年轻人继续种地,粮食安全将危如累卵!

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在进行,根据初步统计结果,大多数三线以上城市的人口都远高于去年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高出比例约15%,如合肥去年常住人口818万,七普数据961万,这些多出来的城市人口都是农村在城市打工人口。去年《国民经济发展公报》发布的中国农村人口数据是5.5亿,显然是高估了,实际农村常住人口要比5.5亿少1亿以上,1亿青壮年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远比想象的严峻!我们做一个不太严谨的估算:农村常住人口4.5亿,去除75岁以上、18岁以下非劳动力人口1.5亿,去除女性脱产劳动力3000万(农村妇女有相当部分并不下地劳动),去除农村非农劳动力3000万(经商、手工业、服务业、文教卫等职业),农村实际农业生产人口应该在2.4亿人左右,其中一半人年龄在50-70岁之间,随着这些人逐年逝去,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人口将向1亿逼近。我认为到2035年中国农业生产人口将会低于1.5亿,甚至低于1.2亿。目前中国耕地约20亿亩,这就意味着未来每个农民要耕种16亩土地。以现在的小农生产方式,根本无法耕作这么多土地,很多土地将会抛荒。

基于对中国农业人口大幅减少的预测,我认为最晚到2035年中国粮食安全将面临重大挑战。而避免粮食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放弃小农经济,向大农业转变。未来必须形成:家庭农场+公司化大农场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1、家庭农场

拥有耕地在200-1000亩之间,劳动力3-10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耕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喷洒农药、收割等机械一应俱全,完全实现农业生产自主化,粮食种植成本降低到0.6元/斤左右。按照3人耕作200亩计算,粮食纯利润约15万元,平均每人5万元,加上蔬菜、水果等副业,可以保证每人每年6万元的收入,虽然不算高,但已经是可以赖以为生的职业了。如果家庭农场规模达到500亩,人数控制在5-8人,则人均收入可超过万元,在农村是比较高的收入。

家庭农场规模不宜低于300亩,500-800亩最佳,固定工人以2-3人为宜,农忙时节招3-10人临时工,这样可以做到劳动效率最大化,也能充分保证固定员工的收入。采取这种模式,有望在300亩的规模上实现人均1万元的收入。

家庭农场最大障碍是初期投入较高,农业机械、灌溉设施的投入估计在20-30万元,一般农村家庭难以负担,建议由国家提供无息贷款,如果生产的粮食足够多,再给予一定的农业机械补贴,补贴持续五年。

2、公司化大农场

另外一种就是规模化的大农场,实行公司化管理,品牌化运作。北大荒、江苏农垦就是这种模式的范例,这种公司可以运作从几千亩到几十万亩不等的大型农场,实现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还能对粮食进行品牌化运营,获得更高利润。

封建帝制已经结束一百多年,但中国农业仍然停留在封建时代,除了机械化运用,耕作方式和一百年前、甚至两千年前并无分别,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逐年走低,根本无法在农业全球化时代生存。长此以往必然难以为继,甚至惨烈崩盘!农场化是中国农业的未来,也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唯一选择。

建议加速推动中国农业从小农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农场转变!农村老人一批批离开,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关注猴军集,城市、农村、经济、人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