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系統抓拍到的部分不文明養犬行爲。 (均虹口公安供圖) 製圖:李潔

讀者來信

不文明養寵行爲怎麼管

前幾天,我在小區花園散步時,看到一位女鄰居正在遛寵物狗,走近一瞧發現竟然是隻杜賓幼犬,而杜賓屬於上海市明文規定城市禁止飼養的烈性犬。之後我們碰巧一起乘坐了電梯,狗變得非常亢奮,女主人只好拼命地拉住狗鏈。我當時心裏害怕極了。跟周圍鄰居交流過後發現,其他居民對於鄰居飼養烈性犬也有同樣的不安全感,特別是那些有幼兒的家庭,行動遲緩的老年居民等等。我們想問,小區內有人飼養此類烈性犬,應該向誰反映,怎麼解決?

——市民 葛小姐

收到讀者來信後,記者走訪了葛小姐所在的小區。據介紹,該小區建於上世紀末,這裏居住密度高,且老齡住戶較多。

“現在出門遛狗都牽繩子,既保護鄰居的安全,也能保障狗的安全。”居民李阿姨牽着自家泰迪犬,笑着表示,以前總覺得遛狗就是要讓狗狗解放天性,所以會解開繩子讓它跑動撒歡,但遇上怕狗的鄰居,給別人造成困擾也讓她覺得不好意思。

隨着文明養犬規範深入人心,大部分小區居民都養成了出門遛狗必牽繩的習慣。遺憾的是,記者蹲守多時,那隻杜賓犬沒有出現。葛小姐表示,也許是狗的主人也知道自己的狗是禁養犬隻,所以常避開人流高峯時段出門遛狗。

市民在小區內飼養杜賓犬,是否違反《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應當如何處理?記者隨後向上海市治安總隊求證。“根據《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以及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委聯合發佈的《上海市個人禁養烈性犬目錄》,杜賓屬於烈性犬,嚴禁個人飼養,違者將依法收容犬隻。”相關負責人表示,發現此類烈性犬,市民可以撥打110舉報,相關部門會及時上門調查處理。

相關部門:全市首套抓拍不文明養犬行爲系統啓動試點

然而,對於養禁養犬、不牽狗繩、不清理糞便等不文明養犬問題,在警方的日常執法中,常常面臨“發現難、取證難”的問題。即使有市民報警,民警到場後,一些犬主人也會對上述行爲予以否認。

對此,公安部門在虹口區啓用試行一套抓拍不文明養犬行爲系統,實現了對小區出入犬類目標的智能分析篩選,可以將小區內公共視頻拍攝到的影像與數據庫進行交互分析,挑選相關影像截圖保存。這樣一張照片中不僅有犬,還有犬主人,通過後臺自動識別和民警人工審覈後,其中一部分存在不文明養犬行爲的照片就被推送至轄區民警,由民警和居委會幹部上門對犬主人進行處罰。作爲全市首套專門用於抓拍不文明養犬行爲的系統,試點運行後,該系統不僅有助於發現不文明養犬的行爲,在民警處罰時也提供了相應的證據支撐。

據市公安治安總隊介紹,下一步,將拓寬試點維度,符合硬件條件的社區全部納入模型覆蓋範圍,並將收集更多樣本,對該模型進行升級迭代,提高識別準確率,在取得一定成果後將在全市範圍內試點。

專家:遏制惡性循環,體現城市精細化管理

“養狗問題看似是個人或家庭行爲,但其實也是城市治理問題,因爲無論是在家犬吠還是在外遛狗都有可能影響他人權益,成爲公共議題。”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專職研究員熊競認爲,雖然對於文明養狗已有相關法規制度,但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由於在違法行爲取證、制度細節判斷等方面存在執法的“最後一公里”,使得這類問題的處理變得困難或者成本高昂。這種執法不嚴、違法難究的情況一旦多發,則將進一步加劇養狗人不嚴格遵守法規的僥倖心理,進而累積更多潛在風險。

公安部門在虹口區試點的不文明養狗行爲智能發現系統,可以說有效遏制了上述惡性循環,充分體現了城市精細化管理中的智能化、法治化,也體現了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