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按風險承受能力劃分,從低到高可分爲A1(謹慎型)、A2(穩健型)、A3(平衡型)、A4(進取型)、A5(激進型)這五種類型;與之對應的產品風險等級可分爲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

這其中,小編認爲最爲穩妥的理財產品是R1級(謹慎型),該級別理財產品爲保證本金,浮動收益產品,由銀行保證本金的完全償付,產品收益隨投資表現變動,且主要投資於高信用等級債券、貨幣市場等低風險金融產品,所以較少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的影響。

由於小編也屬於謹慎型,所以認爲是最穩妥的投資理財方式。舉個例子,小編所在城市算是三、四線城市,月入5000元左右,每月我會雷打不動地拿出1000元存入銀行類理財產品,而且是一年期的,雖說利息很低,但是收益有保障,而且是積少成多。剩下的我再拿1000元投入到七天爲一週期的銀行理財產品或貨幣基金,這些產品本金、利息都有保障,大部分理財平臺都有這種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我會再拿出1000元投入到一個月爲週期的產品,利率會比銀行存款稍高些 ,主要還是爲了安全,積少成多。最後的2000元我會投入到隨存隨取型的理財產品,如需急用,兩小時內到賬,不用的話就放在裏面。如果哪個月發額外的收入或到年底了有一些獎金兌現,我會買一些利率高的銀行理財產品或貨幣基金,當然前提還是本金、利息有保障。

身邊還有一些人買基金定投,都說基金定投無論當時盈虧,只要放個幾年,到最後肯定都能有盈利,但小編覺得基金定投受政策、利率等因素影響還是不太穩妥。綜上所述,個人覺得還是銀行定期理財存款和貨幣基金最穩妥。——王

本文由王&李先生有夢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