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50歲對於一個人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此時不僅心境上達到了知天感命的狀態,身體的好壞也已經有了明確的分曉,身體好不好,有沒有長壽基因,都可以在此時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

人到了50歲以後,需要注意很多健康問題,尤其是心跳這方面。因爲有的人心跳快,有的人心跳慢,心跳快的時候頭暈胸口悶,血壓也飆升。所以,人們就想知道自己的心跳多少下是正常範圍,是不是心跳慢一點對身體更好。

每分鐘心跳55-75次健康風險最低

心率是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一般而言,正常心率是指靜息心率,也就是在清醒、不活動的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正常人在安靜、清醒的情況下心率範圍爲60-100次/分,老年人偏慢,女性稍快,兒童較快。

靜息心率最好是在清晨醒來時,平躺在牀上自測。國內外研究顯示,男性的靜息心率平均在67次/分,女性則在69次/分。

人的心率都有一個正常的範圍,而在這個範圍內心率較慢的相應的壽命也就會越長。靜息心率在55-75次/分最長壽。

這是因爲我們的心臟就像一個泵,在正常範圍內慢一點,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也相對較低,心臟功能也就越好。反過來,靜息心率偏快的人,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幾率,死亡率也就會升高。

心跳慢是什麼原因?

心跳慢,常見於健康的青年人、運動員,睡眠狀態休息的時候,可以出現心動過緩,尤其是凌晨時分,心率更慢。其他原因包括顱內疾病、嚴重缺氧、低溫、甲狀腺功能減退、阻塞性黃疸以及應用擬膽鹼藥物胺碘酮、β受體阻滯劑、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和洋地黃類藥物等。

心臟要像汽車發動機那樣經常保養

人的心臟就好比汽車發動機一樣,發動機一旦出現故障,就爲汽車行駛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需要時常保養。但如今不少年輕人即使出現胸悶、心慌等症狀也不重視,往往認爲沒什麼關係,忍一忍就過去了,不知不覺加速了心臟的衰老。

血管老化的過程是伴隨着終生的,人體從30歲開始,血管就開始出現斑塊。如果平時不注意飲食合理化或者運動越來越少,不注重平時對心臟的保護,不知不覺就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這就好比水管使用時間長了,內部就會生鏽一樣。

關於心臟的保養,首先,我們需要注意避免心臟過度勞累,也就是避免給予心臟太多的壓力。在生活中,很多不良習慣都會對心臟造成壓力,如吸菸、喝酒、飲食紊亂、人困體乏、情緒激動等,因此保養心臟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良好的生活作息以及情緒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減輕心臟的負擔。如果有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話,也需要及時的積極治療,以免這些疾病對心臟造成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