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青春版《亮劍3》的《雷霆戰將》等“爛劇”頻出之際,近期又有兩部改編自國內經典文學、同爲翻拍劇的《鹿鼎記》、《情深緣起》(原名《半生緣》)加入其中。這是懷舊創新,還是胡編亂造?

新版《半生緣》變“半身圓”,姐妹二人是要稱霸上海灘嗎?

你能想象54歲的劉嘉玲扎着雙馬尾,扮演27歲的舞女在線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嗎?豆瓣口碑僅3.2分的《情深緣起》做到了。

從項目立項、到主要演員選角公開,再到正式定檔播出,《情深緣起》一路走來,頗爲不順。先是官宣的“劉嘉玲、蔣欣”兩位演員遭到市場強烈不滿,隨後便是該劇的“播出難”問題,從早早被北京衛視買下版權,到今年5月傳出播出、定檔發佈會召開完畢,到臨時被撤檔……

再見面時的《半生緣》,已搖身一變成《情深緣起》,且集數由原來的50集被刪改至48集,播出模式由昔日的臺網劇,臨時改爲“空降”的全網劇。命運之慘,無以言表。然而,悲劇的命運亦無法掩蓋大衆對這部劇的憤怒。

△ 曼璐(劉嘉玲飾)看起來過於身強力壯,一拳就能把祝鴻才放倒,別提被祝鴻才欺負了。

這到底是演技派的放飛自我,還是觀衆口味變得愈發刁鑽?

《半生緣》的故事,重中之重就是顧家姐妹的人選,而這倆角色,都有珠玉在前。

△1997年許鞍華執導電影《半生緣》,左:梅豔芳;右:吳倩蓮

電影版的梅豔芳和吳倩蓮倆人外形上有相似,都是眼窩微微往裏陷,眼型細長。吳倩蓮的清淡掛長相,跟顧曼楨的際遇,是搭得上的; 淡妝的梅豔芳洗盡鉛華,眉眼間也有一股微微的清苦,即使因爲自己毀了妹妹,也有一種不得已而爲之的悽楚。

△ 2003年蔣勤勤、林心如主演電視劇《半生緣》 劇照

劇版《半生緣》選了蔣勤勤和林心如,倆人都是“瓊瑤女郎”,蔣勤勤媚眼如絲的風情,演舞女更有說服力,林心如也沒掉鏈子。

如果說,二十多年前製片人何琇瓊 (瓊瑤兒媳)打造“成功版”《半生緣》(蔣勤勤、林心如版)還依賴於精準獨到的“瓊瑤式”選角,那麼二十年後的何琇瓊、乃至於瓊瑤本人,都喪失了當初的“視覺審美”。這也就直接造成了新版《半生緣》的失敗。

△ 蔣欣詮釋柔弱的法寶,大概就是蹙眉+眼眶含淚的委屈表情了……

其實,演員們不是沒有自知之明。蔣欣親口說過,自己本來想演的角色,是姐姐顧曼璐。如果演員和導演對同一劇本或人物理解出入過大,或許要覆盤其中某一環節是否出了問題,好演員會有自己的判斷。

《鹿鼎記》惡評如潮,實力派演員張一山的好口碑要砸了?

沒有最差,只有更差。無獨有偶,同期播出的《鹿鼎記》因演技浮誇、故事離譜,再次引發網友羣嘲,《情深緣起》不怕墊底了。

2018年《新笑傲江湖》剛創下2.5的最低分歷史,兩年過去後,由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在豆瓣上被八萬七千人打出2.9分,毫無疑問地反映了民意。

△ 截至 12月6日晚8時,其豆瓣評分僅爲2.9分,也是所有版本《鹿鼎記》中評分最低的一部。

從陣容來看,其導演馬進曾執導《營盤鎮警事》《幸福來敲門》,編劇申捷是《雞毛飛上天》《白鹿原》的編劇。男主張一山的演技,在圈內可以說是有口皆碑,從《家有兒女》中的劉星到前兩年的爆款《餘罪》、《春風十里不如你》、《七個我》都得以見證。

類人猿的進化史,小流氓的讚美詩,本該機靈又痞帥,怎會變得這般古怪?

張一山想抓住韋小寶的偷奸耍滑、溜鬚拍馬、混不吝的角色特徵,但用了一種誇張無厘頭的鬧劇式表演,他詮釋韋小寶的聰明伶俐、投機取巧、古靈精怪,用的是擠眉弄眼、呲牙咧嘴、瞪圓眼、做怪相、翻白眼等大幅度的表情動作,顯得用力過猛、表演浮誇。加上張一山體型和臉型都偏瘦,偏偏又被造型師安排戴着一頂綠帽子、穿着一雙綠色繡花鞋來出演韋小寶,更顯得這版韋小寶尖嘴猴腮,外型庸俗。

其實,以新版《鹿鼎記》的製作班底,本不應該出現當下的差評。但這部劇恰恰是先在編劇和導演這一環出現了偏差,才逐漸變成了“四不像”。

經典可以解構,但前提是要尊重原著。有現成的內容作爲基礎,並不意味着翻拍就能更加輕鬆。《鹿鼎記》可以變成情景喜劇,但並不等於拋棄邏輯和智商。電視劇的風格可以簡單誇張,但也要讓觀衆相信故事的真實性。

觀衆不買賬、播出即撲街, 經典翻拍爲何成影視泥潭?

張愛玲和金庸文學,可謂是經典文學IP改編作品中的典範。據不完全統計,前者在市場中出現過的影視化作品多達20部;後者則直接承包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TVB武俠劇市場和本世紀初的武俠劇市場,可謂是經典文學改編領域中的頭部IP儲備庫。

△ 《平凡的世界》(2015)劇照,主演: 佟麗婭 / 袁弘 / 王雷 / 李小萌,評分8.7分

市場中也曾出現過《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這樣拿下過飛天獎的優秀電視劇翻拍作品。但其由於過於“嚴肅”的題材和表達方式,還是讓這兩部劇最終淪爲“坐冷板凳”的低收視之作。

△ 國產雷人“熱血青春軍事”電視劇《雷霆戰將》 (又名《亮劍3》)

打造青春版李雲龍,打造不一樣的顧曼璐和顧曼楨,打造卡通版韋小寶,看似在翻拍時進行創新,實則是在肆意地魔改。

經典之所以能成爲經典,是因爲它獨一無二,無法被超越。翻拍劇除非能改出不同於原版的亮點,否則真的很難被觀衆所接受。

但現實卻是,大多數翻拍都是劣質的模仿和莫須有的創新。劇本寫好了,請一些流量來演,隨便演演就行,反正再爛都會有人看,這就是流量效應。

如果實力允許,誰不想超越當年的別樣風情呢?導演們翻拍經典劇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止,下一個被毀的童年白月光,不知道又會是哪一部.....

文 / 劉珊珊 ,審 / 任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