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是吴起县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底气”,但近些年常常因国际油价波动,一油独大成为经济忽高忽低的主因。

2015年前,吴起县曾连续11年登上陕西“十强县”榜单,此后3年销声匿迹。重返十强是吴起县委、县政府近两年的“心结”,急归急,他们更看重的是发展指标好,而不是单项数据大。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0年10月13日,省政府通报的2019全省“十强县”中,吴起位列第三名。比重返榜单更让人欣喜的是,此次表彰特别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这就意味着和之前相比较,吴起县的发展成色更足。

受困于“鸡蛋放置在一个篮子”,资源大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阵痛,不是吴起县所独有。如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的高质量发展,是能源大县亟须破除的“茧”。

“我们要的高质量发展是更充分更均衡的发展,并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吴起县委书记严晓慧说。为此,这些年吴起县大力实施经济转型、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等八大战略。

由“掘地三尺”到“巧借东风”

不再片面重视高增长产业,更加关注产业体系协同

在吴起县的干部中流行着一句浪漫而贴切的话,我们的发展不错过一缕风的机会。

5年前,油气及相关加工制造业产值占吴起县地区生产总值的84.8%,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独柱”现象却让人隐忧。

吴起县郭畔村一道道绿色山坡 宗明远 | 摄

近年来,随着一台台风电设备在吴起的山峁间竖起,成为绿水青山间的一景。“风车”转动带来“清洁财富”的同时,也转动着当地干部创新、创业的激情。

“今年正月十五起,我们县经发、公安、卫健等多个部门干部组成的‘项目接待组’一直守在高速路口接人,重大项目一天也不能耽误。”吴起县经发局副局长苏占祥冒着疫情接来的人,是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前期设计人员、项目经理。

为了畅通风电外送渠道,吴起县希望有一个大功率的外输电站,曾多次和国电公司沟通未能遂愿,直到请求延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面协调,才得到应允。

建设意向有了,因国电公司未能列入“十三五”计划,得等到“十四五”期间才能实施。吴起的发展等不得,同时也担心“夜长梦多”项目落空,于是便提出县级财政垫资建设,国电公司列入计划后回购。

“受疫情影响,全县的‘六稳六保’任务让财政压力很大,即便是这样,输变电项目的3.7亿元投资,全部按时足额拨付给建设单位。”吴起县县长李炜说,正是这种干事创业的劲头打动了承建单位,原来需要1年半的建设工期,缩短到8个月时间。

国电能源、华龙电力、新疆特变等8家电力龙头企业已经在吴起县投产。未来五年,吴起规划建设20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除了带动200亿元的固定投资外,每年将为县级财政贡献超过亿元的税收。

风电项目的落地,是吴起县“项目为王、招商第一”发展理念的成果。

在吴仓堡镇方台村,总投资5.5亿元的新希望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马上建成,从动工算起,只用了半年时间。

今年初,吴起县的圆方集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签订协议,共同研制米粉直饮产品,一旦解决保质等技术问题,小米稀饭将和冲泡速溶咖啡一样便捷。

仅靠杂粮、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年销售过亿元的圆方集团,明显不满足于初级加工,公司将当地优质的粗粮加工成食醋,一年能卖出3000吨;把细软的羊毛编织成手工地毯,不到0.1平方米就能卖出226元。

在吴起县周湾镇,刚刚上任不久的年轻女镇长魏琴正带着相关干部,到所属的8个村搞产业对接。万亩南瓜示范带、万亩小杂粮示范带,镇上的产业规划手笔不小,他们的底气来自圆方这样的龙头企业。

“很自信地说,是我们带动了瓜农的稳产增收。”圆方集团运营公司经理张振飞介绍,集团和南瓜种植户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瓜农可以不履约高价卖给别人,企业则要高于市场价保底收购。

正是因为有人保底,周湾镇的南瓜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以上。对于这个海拔高、无霜期比别的乡镇少近20天、前些年还因为山地苹果连连遭受冻灾而犯愁的偏远乡镇来说,无疑是打开了农业的“又一扇窗”。

山地苹果、特色棚栽、沙棘产业……吴起县的农业不再小而杂,而是在县上的统一规划、扶持下,变成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地下冒油气,地上长粮果,空中有风能。吴起县的产业体系从地下到空中形成“立体”。

由“数字优先”到“人民至上”

不再片面紧盯GDP,更加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区域间协调

退耕还林是吴起县享誉全球的生态名片,生态空间的增长势必会导致传统生产空间的减少,高质量发展成为调和这一矛盾的关键。

吴起街道办南沟村是全县最早实施退耕还林的一个村庄,年过六旬的村委会主任刘志安记得,原来上山劳动时,为防风沙,女人们戴着帽子还要包块纱巾,“豆大”的雨下一阵子,沟里都能泛起黄泥水。

“一年庄稼,两年性命。”刘志安说,南沟村人用毛驴从县上驼回来退耕补贴的麦子和玉米豆豆后,才真正接受了退耕还林政策,全村840口人,人均退耕10亩地,只给每人留2亩口粮田。

20年过去,荒山变绿了,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也要到期,南沟村人惊喜地发现,几十年前村里打起的淤泥坝,原本设计的早该被山洪积成平地,却因退耕后泥沙量减少,变成一个水域面积达450亩的水坝。

吴起县没有忘记当年为生态建设做出牺牲的村民,近两年持续投资,一举将南沟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吴起街道办南沟村为村民分红

南沟村成立秦风水韵文化旅游公司,一年为村集体收益达130万元。今年“七一”,村里召开分红大会,许多村民从全国各地赶回来,比过年还热闹。

“村民不是冲着能分多少钱,要的就是村级组织对群众的这份尊重,也是回来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秦风水韵文化旅游公司总经理白强说。

南沟村走出去的“90后”大学生刘虎,一口气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栽种苹果树,为村里的旅游建采摘园。像刘虎一样返乡创业的青年逐年增加,连村里的民宿床位都达116个,最多时一天接待过3000人就餐。

“起初也有人质疑,把一笔不小的钱投到村里值不值,我说那是城市优先的老观念了,只有城乡协调发展,才能称得上高质量发展。”在吴起街道办任党工委书记时力推南沟建设的李建虎说。

李建虎的认知,反映着吴起县委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得到基层干部的共识。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县委全会上,县委书记严晓慧讲话时用了很大篇幅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理念。

在吴起县地毯厂,1973年出生的厂长刘建军累得心梗发作,搭了两个支架,只住了10天院就返回厂里上班。地毯厂是福利厂,160名员工中,残疾人就有57人,还有20位贫困户。保生产、保运转是县上交给刘建军的“硬”任务。

让刘建军高兴的是,县委、县政府领导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投入真金白银建设新厂房,去年实现3000万元的产值。有了工作机会,残疾人编织出的地毯13平方米能卖到11万元的“天价”,回报给他们的是每月数千元的薪资。

吴仓堡镇的马贵萍、马瑞平是夫妻俩,都是聋哑人。两人在地毯厂工作了近20年,现在一个月能挣到5000元。2019年底,夫妻俩给刘建军送来了“暖房”的请帖。在政府的补助下,两人在县城的移民安置小区有了自己的新家。

兼顾生产、生活与生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吴起县高质量发展的亮点之一。

由“棍棒相加”到“干部自觉”

不再片面依靠问责倒逼,更加关注领导带头、步调一致

冲击全省“十强县”、冲击“全国文明城市”、设立“项目建设年”……近两年,吴起县的大仗、硬仗、主动仗一个接着一个,如何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成了关键。

2019年年初,从潼关县到吴起县任职的严晓慧觉得,陕北干部有着独特的地域特点,有激情、敢担当,但同时也讲究公平。针对这一特点,县委及时调整了考核办法。

最突出的亮点之一是,县委常委所在部门只参与考核,不参与评优,县上在市级考核中获得什么等次,县委常委所在部门即被认定为什么等次。

另一个特点是,所有的县直部门按照任务职责分为“三六九等”,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使每一个部门都有“出头”的机会。

让“强势”部门和全县荣辱与共,让“弱势”单位够得着“桃子”,每一项工作的推进和所有干部关联起来。

与此同时,县上出台相关文件,实行一个重大项目或一件重要工作,一个包联领导带一个工作专班,一抓到底。

11月20日,吴起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今年初,县委确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齐宁就成了这件事的包抓领导。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几乎要全县所有职能部门参与进来,仅靠宣传部门协调,力量有些不够。这样的情况,县委早就想在了前面,每周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落实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交通局局长坐在哪里?”

“在这里!”

“创文工作中要求的11个公交站点整改任务什么时间能完成?”

“争取1个月时间。”

“不是争取,是要确定哪一天。”

这是今年7月份的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上,主持会议的县委书记严晓慧和工作落实单位负责人的对话。

把每一项工作具体抓、抓具体,让每一件事倒排工期,才能使工作压力不层层递减。

吴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创文中承担大量繁杂的工作,也是对这个三部门合并而成的单位战斗力的一次大考。51岁的第一支部书记李延国带着一拨人,顶着酷暑在第一线连续工作几个月。“苦是苦了点,但大家特别珍惜全县这么好的干事工作氛围。”李延国说。

吴仓堡镇是农业大镇,多年前县里投资近千万元在韩沟门村建起216座日光温室大棚,在种植蔬菜过程中,因技术和销路等原因,导致部分大棚被闲置。

2019年年初,吴仓堡镇党委书记艾鑫三下河南南阳,招商来铭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现有大棚养殖香菇。

看到生态良好,夏季凉爽,一年可以养殖冬夏两茬菇,铭浩农业公司一次性投入1000多万元。

铭浩的到来,让一直做粉条加工的本地企业宏润农业科技公司也加入养菇行列。为了体现当地特色,宏润使用的菌棒是由废弃果树枝粉碎后制成的,既降低了成本,又清洁了环境。

10月15日,在吴起县组织的消费扶贫对接会上,两家香菇养殖企业和定边、宁夏的两家销售企业签订960万元的销售协议。

在韩沟门村的坡地、坝地上,一个个大棚整齐列阵,满负荷生产后,这里一年两茬可养殖400万个菌棒,在这120亩并不起眼的土地上,一年的产值将过亿元,仅劳务费就达2000万元。

“如果不去主动招商,这片土地上可能就会矗立着200多个废弃的大棚。”艾鑫说,干部思想统一了,就会主动担当,根本不需问责倒逼。

和艾鑫说辞一样,在严晓慧心里,还有一件事值得说说,这两年所有的“硬仗”都如愿拿下,但没有一名干部背处分、被问责。

毕竟,干部资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当代陕西 梁生树 王 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