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資源是吳起縣縣域經濟高速發展的“底氣”,但近些年常常因國際油價波動,一油獨大成爲經濟忽高忽低的主因。

2015年前,吳起縣曾連續11年登上陝西“十強縣”榜單,此後3年銷聲匿跡。重返十強是吳起縣委、縣政府近兩年的“心結”,急歸急,他們更看重的是發展指標好,而不是單項數據大。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2020年10月13日,省政府通報的2019全省“十強縣”中,吳起位列第三名。比重返榜單更讓人欣喜的是,此次表彰特別強調“踐行新發展理念”,這就意味着和之前相比較,吳起縣的發展成色更足。

受困於“雞蛋放置在一個籃子”,資源大縣“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陣痛,不是吳起縣所獨有。如何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區域城鄉發展均衡,以創新爲動力,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的高質量發展,是能源大縣亟須破除的“繭”。

“我們要的高質量發展是更充分更均衡的發展,並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平衡。”吳起縣委書記嚴曉慧說。爲此,這些年吳起縣大力實施經濟轉型、文旅帶動、鄉村振興等八大戰略。

由“掘地三尺”到“巧借東風”

不再片面重視高增長產業,更加關注產業體系協同

在吳起縣的幹部中流行着一句浪漫而貼切的話,我們的發展不錯過一縷風的機會。

5年前,油氣及相關加工製造業產值佔吳起縣地區生產總值的84.8%,是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但“獨柱”現象卻讓人隱憂。

吳起縣郭畔村一道道綠色山坡 宗明遠 | 攝

近年來,隨着一臺臺風電設備在吳起的山峁間豎起,成爲綠水青山間的一景。“風車”轉動帶來“清潔財富”的同時,也轉動着當地幹部創新、創業的激情。

“今年正月十五起,我們縣經發、公安、衛健等多個部門幹部組成的‘項目接待組’一直守在高速路口接人,重大項目一天也不能耽誤。”吳起縣經發局副局長蘇佔祥冒着疫情接來的人,是33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前期設計人員、項目經理。

爲了暢通風電外送渠道,吳起縣希望有一個大功率的外輸電站,曾多次和國電公司溝通未能遂願,直到請求延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面協調,纔得到應允。

建設意向有了,因國電公司未能列入“十三五”計劃,得等到“十四五”期間才能實施。吳起的發展等不得,同時也擔心“夜長夢多”項目落空,於是便提出縣級財政墊資建設,國電公司列入計劃後回購。

“受疫情影響,全縣的‘六穩六保’任務讓財政壓力很大,即便是這樣,輸變電項目的3.7億元投資,全部按時足額撥付給建設單位。”吳起縣縣長李煒說,正是這種幹事創業的勁頭打動了承建單位,原來需要1年半的建設工期,縮短到8個月時間。

國電能源、華龍電力、新疆特變等8家電力龍頭企業已經在吳起縣投產。未來五年,吳起規劃建設20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除了帶動200億元的固定投資外,每年將爲縣級財政貢獻超過億元的稅收。

風電項目的落地,是吳起縣“項目爲王、招商第一”發展理念的成果。

在吳倉堡鎮方臺村,總投資5.5億元的新希望3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馬上建成,從動工算起,只用了半年時間。

今年初,吳起縣的圓方集團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簽訂協議,共同研製米粉直飲產品,一旦解決保質等技術問題,小米稀飯將和沖泡速溶咖啡一樣便捷。

僅靠雜糧、羊肉等特色農產品年銷售過億元的圓方集團,明顯不滿足於初級加工,公司將當地優質的粗糧加工成食醋,一年能賣出3000噸;把細軟的羊毛編織成手工地毯,不到0.1平方米就能賣出226元。

在吳起縣周灣鎮,剛剛上任不久的年輕女鎮長魏琴正帶着相關幹部,到所屬的8個村搞產業對接。萬畝南瓜示範帶、萬畝小雜糧示範帶,鎮上的產業規劃手筆不小,他們的底氣來自圓方這樣的龍頭企業。

“很自信地說,是我們帶動了瓜農的穩產增收。”圓方集團運營公司經理張振飛介紹,集團和南瓜種植戶簽訂的是“不平等條約”,瓜農可以不履約高價賣給別人,企業則要高於市場價保底收購。

正是因爲有人保底,周灣鎮的南瓜種植面積達到7000畝以上。對於這個海拔高、無霜期比別的鄉鎮少近20天、前些年還因爲山地蘋果連連遭受凍災而犯愁的偏遠鄉鎮來說,無疑是打開了農業的“又一扇窗”。

山地蘋果、特色棚栽、沙棘產業……吳起縣的農業不再小而雜,而是在縣上的統一規劃、扶持下,變成富民產業、支柱產業。

地下冒油氣,地上長糧果,空中有風能。吳起縣的產業體系從地下到空中形成“立體”。

由“數字優先”到“人民至上”

不再片面緊盯GDP,更加關注以人民爲中心的城鄉區域間協調

退耕還林是吳起縣享譽全球的生態名片,生態空間的增長勢必會導致傳統生產空間的減少,高質量發展成爲調和這一矛盾的關鍵。

吳起街道辦南溝村是全縣最早實施退耕還林的一個村莊,年過六旬的村委會主任劉志安記得,原來上山勞動時,爲防風沙,女人們戴着帽子還要包塊紗巾,“豆大”的雨下一陣子,溝裏都能泛起黃泥水。

“一年莊稼,兩年性命。”劉志安說,南溝村人用毛驢從縣上駝回來退耕補貼的麥子和玉米豆豆後,才真正接受了退耕還林政策,全村840口人,人均退耕10畝地,只給每人留2畝口糧田。

20年過去,荒山變綠了,退耕還林的補助政策也要到期,南溝村人驚喜地發現,幾十年前村裏打起的淤泥壩,原本設計的早該被山洪積成平地,卻因退耕後泥沙量減少,變成一個水域面積達450畝的水壩。

吳起縣沒有忘記當年爲生態建設做出犧牲的村民,近兩年持續投資,一舉將南溝村建設成遠近聞名的旅遊村。

吳起街道辦南溝村爲村民分紅

南溝村成立秦風水韻文化旅遊公司,一年爲村集體收益達130萬元。今年“七一”,村裏召開分紅大會,許多村民從全國各地趕回來,比過年還熱鬧。

“村民不是衝着能分多少錢,要的就是村級組織對羣衆的這份尊重,也是回來尋求新的發展機會。”秦風水韻文化旅遊公司總經理白強說。

南溝村走出去的“90後”大學生劉虎,一口氣流轉了200多畝土地栽種蘋果樹,爲村裏的旅遊建採摘園。像劉虎一樣返鄉創業的青年逐年增加,連村裏的民宿牀位都達116個,最多時一天接待過3000人就餐。

“起初也有人質疑,把一筆不小的錢投到村裏值不值,我說那是城市優先的老觀念了,只有城鄉協調發展,才能稱得上高質量發展。”在吳起街道辦任黨工委書記時力推南溝建設的李建虎說。

李建虎的認知,反映着吳起縣委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得到基層幹部的共識。在今年年初召開的縣委全會上,縣委書記嚴曉慧講話時用了很大篇幅強調以人民爲中心的城鄉區域間協調發展理念。

在吳起縣地毯廠,1973年出生的廠長劉建軍累得心梗發作,搭了兩個支架,只住了10天院就返回廠裏上班。地毯廠是福利廠,160名員工中,殘疾人就有57人,還有20位貧困戶。保生產、保運轉是縣上交給劉建軍的“硬”任務。

讓劉建軍高興的是,縣委、縣政府領導不是嘴上說說,而是投入真金白銀建設新廠房,去年實現3000萬元的產值。有了工作機會,殘疾人編織出的地毯13平方米能賣到11萬元的“天價”,回報給他們的是每月數千元的薪資。

吳倉堡鎮的馬貴萍、馬瑞平是夫妻倆,都是聾啞人。兩人在地毯廠工作了近20年,現在一個月能掙到5000元。2019年底,夫妻倆給劉建軍送來了“暖房”的請帖。在政府的補助下,兩人在縣城的移民安置小區有了自己的新家。

兼顧生產、生活與生態,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吳起縣高質量發展的亮點之一。

由“棍棒相加”到“幹部自覺”

不再片面依靠問責倒逼,更加關注領導帶頭、步調一致

衝擊全省“十強縣”、衝擊“全國文明城市”、設立“項目建設年”……近兩年,吳起縣的大仗、硬仗、主動仗一個接着一個,如何調動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成了關鍵。

2019年年初,從潼關縣到吳起縣任職的嚴曉慧覺得,陝北幹部有着獨特的地域特點,有激情、敢擔當,但同時也講究公平。針對這一特點,縣委及時調整了考覈辦法。

最突出的亮點之一是,縣委常委所在部門只參與考覈,不參與評優,縣上在市級考覈中獲得什麼等次,縣委常委所在部門即被認定爲什麼等次。

另一個特點是,所有的縣直部門按照任務職責分爲“三六九等”,讓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使每一個部門都有“出頭”的機會。

讓“強勢”部門和全縣榮辱與共,讓“弱勢”單位夠得着“桃子”,每一項工作的推進和所有幹部關聯起來。

與此同時,縣上出臺相關文件,實行一個重大項目或一件重要工作,一個包聯領導帶一個工作專班,一抓到底。

11月20日,吳起縣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殊榮。今年初,縣委確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齊寧就成了這件事的包抓領導。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幾乎要全縣所有職能部門參與進來,僅靠宣傳部門協調,力量有些不夠。這樣的情況,縣委早就想在了前面,每週一次常委擴大會議,主要任務是落實重大項目、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交通局局長坐在哪裏?”

“在這裏!”

“創文工作中要求的11個公交站點整改任務什麼時間能完成?”

“爭取1個月時間。”

“不是爭取,是要確定哪一天。”

這是今年7月份的一次常委擴大會議上,主持會議的縣委書記嚴曉慧和工作落實單位負責人的對話。

把每一項工作具體抓、抓具體,讓每一件事倒排工期,才能使工作壓力不層層遞減。

吳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創文中承擔大量繁雜的工作,也是對這個三部門合併而成的單位戰鬥力的一次大考。51歲的第一支部書記李延國帶着一撥人,頂着酷暑在第一線連續工作幾個月。“苦是苦了點,但大家特別珍惜全縣這麼好的幹事工作氛圍。”李延國說。

吳倉堡鎮是農業大鎮,多年前縣裏投資近千萬元在韓溝門村建起216座日光溫室大棚,在種植蔬菜過程中,因技術和銷路等原因,導致部分大棚被閒置。

2019年年初,吳倉堡鎮黨委書記艾鑫三下河南南陽,招商來銘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現有大棚養殖香菇。

看到生態良好,夏季涼爽,一年可以養殖冬夏兩茬菇,銘浩農業公司一次性投入1000多萬元。

銘浩的到來,讓一直做粉條加工的本地企業宏潤農業科技公司也加入養菇行列。爲了體現當地特色,宏潤使用的菌棒是由廢棄果樹枝粉碎後製成的,既降低了成本,又清潔了環境。

10月15日,在吳起縣組織的消費扶貧對接會上,兩家香菇養殖企業和定邊、寧夏的兩家銷售企業簽訂960萬元的銷售協議。

在韓溝門村的坡地、壩地上,一個個大棚整齊列陣,滿負荷生產後,這裏一年兩茬可養殖400萬個菌棒,在這120畝並不起眼的土地上,一年的產值將過億元,僅勞務費就達2000萬元。

“如果不去主動招商,這片土地上可能就會矗立着200多個廢棄的大棚。”艾鑫說,幹部思想統一了,就會主動擔當,根本不需問責倒逼。

和艾鑫說辭一樣,在嚴曉慧心裏,還有一件事值得說說,這兩年所有的“硬仗”都如願拿下,但沒有一名幹部背處分、被問責。

畢竟,幹部資源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

(當代陝西 梁生樹 王 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