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邦動力訊】“整個模架行業只有55%的使用率,有2000億的資產閒置在租賃公司的倉庫裏,沒有產生效益。假設我們把出租率提高到70%,整個行業有600億的增速空間。”中模國際創始人韓志勇說道。

從行業現狀來看,模板腳手架行業是典型的高毛利、低效率行業,租賃毛利非常高,但行業企業往往賺的不多,原因就在於使用率低。中模國際瞄準了這一巨大市場,讓閒置的模架運轉起來。

可複用的模架 可複利的生意模式

模板腳手架或許讓人陌生,它是建築工程中必備的一種工具,需求量大且運輸成本非常高。

傳統模架給人的印象都是髒、亂、差,通常是建築工人手工搭建,建築工人的技術參差不齊會容易出現建築質量問題。同時,傳統模架面臨建築垃圾的問題,據統計,1萬平米的建築物要產生500噸的建築垃圾,中國一年要蓋幾億平米,可想而知,會造成多少材料浪費。

傳統模架與建築行業越來越難以匹配,新型模架應運而生。如今的模架有智能爬架,可以沿着建築物往上攀升或下降;鋁合金模板;盤口式腳手架等。韓志勇說道:“中模國際的爬架不僅更安全、更美觀,而且沒有建築垃圾,我們的爬架都是可複用的。”

模架租賃界的新模式——“4S店”

“模架行業發展到今天只有20年的歷史,成熟度不高。跟大宗材料相比,前端、生產製造都一樣,不同點在於大宗行業會在現場消耗掉,而模架行業屬於長效資產,產業鏈很長,可以類比爲汽車產業。”韓志勇說道。

據行業協會統計,模板腳手架的產業鏈達到1.5萬億級別,覆蓋了生產、租賃、安裝、維修維護、倉儲物流等,長效資產是它比一般大宗材料產業鏈後市場空間大的原因。

產業鏈後市場空間大意味着行業市場份額空間大,但因模架行業數字化程度低,造成了行業出租率低,有45%的物資閒置在租賃公司的倉庫裏。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規格的錯配、項目時間的錯配以及項目所在場地空間的錯配。

針對第一點,規格的錯配,中模國際提出了構建標準。韓志勇表示,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具有流通性,纔可能實現資產數字化,資產數字化就等同於資產柔性化。

構建出標準化的生態圈後,產業的上下鏈條可以實現交易和產業的數字化。模架產品跟樂高積木很像,各種組件按照統一的標準生產後,可以混合使用。

模架行業與其餘行業不同,像叉車品類,不可能會有半臺庫存,但是模架企業會存在有半套樓的模架閒置。過去,標準不統一的時候,企業的閒置不存在收益。但當統一標準後,如果有7萬家企業庫存均有半套閒置,就可以組合成3.5萬套,獲得額外350億的收益。

標準化不僅僅是產品的標準化,還包括服務的標準化,通過標準化服務可以降低翻新維修的成本和後市場的成本。韓志勇說道:“美國和歐洲的企業,模架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50年,中國只有8~10年,標準的翻新維修手段,可以讓模架壽命延長一倍,從而獲得雙倍收益。”

針對後兩點,中模國際通過線上、線下兩個維度搭建平臺來解決。目前,中模國際在全國有8個倉庫,可以按需分配產品。韓志勇表示,未來,根據資產的需求變化倉庫數量會增加到30~50個,中模國際會結合物流的運距和綜合算法來進行評定倉庫的數量以及位置。

線上,中模國際推出了雲租寶,把行業分爲96個規範場景,企業按照雲租寶系統標準規範管理,實現了企業資產、業務流程的數字化。目前,雲租寶不僅在中模國際內部使用,同時也開放該系統給所有合作企業。

“這套系統可以爲企業建立強大的數據生態引擎,提高多重效應,從而構建新生態,因爲未來的競爭不是企業間的競爭,而是生態間的競爭。”韓志勇說道。

通過這幾方面的部署,可以用模架租賃界的“4S店”來類比中模國際。模架擁有者可以在使用完之後,把模架存儲在中模國際的倉庫中,中模國際提供倉儲以及維修保養。對於中模國際來說,可以全國調配空閒模架,增加雙方收益。

提到客戶爲什麼選擇中模,韓志勇表示,傳統企業購買1米架體,需要花費4800元,每週轉一次要花費1800元,按週轉10次來算,企業在服務上的支出達到了1.8萬元,遠遠超過採購支出。而中模可以讓企業的採購費用降低5%,服務費用降低30~40%。

國內模架企業有彎道超車機會

過往,用戶在模架使用上要麼選擇買,要麼選擇租,取決於模架的使用量。需求量大且使用頻繁的用戶會選擇購買,需求量小的用戶更偏向於租賃。中模國際給小需求用戶提供了新的選擇,即先購買後轉租。

傳統的模架租賃公司通常都是以區域劃分業務範圍的,用戶如果想要跨區租賃,就需要更換租賃公司,並且,傳統租賃公司報價按米計算,過程繁瑣、複雜。

中模國際標準化的產品以及全球化的佈局可以避免用戶頻繁更換租賃公司。雲租寶可以將租金、維修費、賠償費、物流費、裝卸費等各項成本費用,通過移動信息輸出報表,用戶可以實時通過手機查看。

對於加盟中模國際的合作租賃企業來說,更加關心“存儲”在平臺的資產有多少,通過平臺有多少盈利。針對這點,雲租寶可以鏈接施工企業週轉材料集採平臺,爲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業務渠道。

目前,中模國際自營與平臺營收比例爲5:5,2019爲7:3。韓志勇表示,希望明年這個比例縮小爲8:2,爲來逐漸趨向於9.9:0.1,以平臺營收爲主,通過平臺優勢吸引更多租賃企業加入,形成馬太效應。

國內的模架行業相比於國外來講,還處於初期階段。國外模架企業的發展流程通常是先自營,然後進行擴張,形成壟斷後,轉型成爲平臺型企業。國內從誕生開始,也是沿着這條路進行的,但互聯網平臺概念的出現,給行業提供了一個發展新方向——跨過擴張階段,直接邁入平臺。

韓志勇表示:“當下國內外的行業的平臺概念是有區別的,國外屬於內部平臺化,國內屬於無數中小型企業在平臺上實現連接。類比來看,國外是自建航空母艦,國內是走聯合艦隊的路線。”從資金、服務等角度來看,國內的模式是更具優勢的。

國內模架行業的增效空間有千億以上,理想化看,企業不需要增加產品數量,單單把效率提升至100%,就可以實現千億增長。“模架行業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企業實現千億規模很有可能。”韓志勇說。

2018年,中模國際營收爲1.6億元,利潤爲2900萬元;2019年,營收爲4.1億元,利潤爲5600萬元。韓志勇提到,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模國際停工4個月,在這一情況下,預計今年營收爲5.5億元,利潤爲8000萬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