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登錄註冊幾乎是每一個APP的基礎功能,例如微信,如果不登錄的話幾乎沒有辦法使用,因爲這些功能是和個人信息以及其關係網絡深度綁定的。但對於其他同質化程度很高的產品來說,用戶可能只想體驗未必想要註冊登錄。本文作者將圍繞註冊登錄這一基礎功能,發表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本期的主題是–登錄註冊。

大家在一萬個APP中,每期都會有一個模塊介紹登錄註冊,但隨着期次的增多,這一模塊越寫越簡單,這是爲什麼呢?很簡單,登錄註冊模塊大同小異,也無需花費筆墨去描述。

在更新了41期推介之後,這次將對登錄註冊進行一個比較詳盡的描述,主要依據一萬個APP的已經更新的產品,同時引進其他產品進行說明。Let’s Go!

第一定律:任何離開產品本身去談登錄註冊都是沒有意義的!

目前更新的推介中的產品以及觀察到的市場上的絕大多數產品對登錄的要求都是非必須的,道理很簡單,登錄註冊如果是必須的,不管用戶從哪個渠道獲取到的產品信息,對於一個新用戶來說就是一個莫大的阻礙,很多用戶很可能就直接放棄了。要我登錄是吧,我不用你便是!

信息高度自由交流化的今天,同質化的產品很多,市場上沒有幾個公司的敢說自己的產品技壓羣雄,先上車(體驗功能)再買票(註冊登錄)也符合大部分人的想法。

但衆所周知,微信是必須登錄的,不登錄微信上面的大多數功能你都無法使用,因爲這些功能是和個人信息以及其關係網絡深度綁定的。在更新的推介中,也有這樣的產品就是積目。

爲什麼積目需要註冊登錄呢,因爲這是一個社交產品,同樣的,上面的功能幾乎全都是和個人信息深度綁定,不登錄就沒法玩,諸如這樣的產品還有子彈短信。

但是也有像鵝說一樣,必須註冊,但其實提供的內容並不是依賴用戶信息來關聯的,其實從個人的角度來講,這樣的規則完全沒有必要,這對用戶進入產品當中是一個嚴重的阻礙!

那麼爲什麼有的產品會去設置這些阻礙了,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產品提供的絕大部分內容需和用戶信息綁定;這是必須之舉,沒有用戶信息就沒法生產內容,一般社交類或其他涉及隱私的產品中,比如IM、網盤等等;過濾掉沒有耐心的用戶,希望用戶進入到產品中,憑着優質服務和體驗把用戶儘可能的沉澱下來鵝說可能是出於這個考慮;特定行業的特定產品和功能性產品,這類產品儘管上架了應用商店,看上去是市場化的產品,但它僅僅給某一類特定人羣服務,這些產品通常還需要職業認定、邀請碼等等;建立自己的用戶體系並提供服務,提升產品社區用戶的質量;比如積目、Soul等等,拋開產品來講,儘管這些產品的有些功能並不一定要登錄纔可以放開,但它們不僅需要登錄,還不支持第三方,且擁有較長的註冊流程;產品設計和研發或老闆、領導的考慮欠周,高估了產品吸引力,比如在座的各位以及我設計的某些產品;

第二定律:登錄註冊並不是必須的模塊!

由第一定律的延伸,登錄註冊並不是一個產品必須具備的能力。在更新的41期推介中,Ocamera、iDaily、最美時光、小獨等四個產品均無登錄註冊模塊,它們甚至連第三方的授權登錄都沒有。

一般來講,這類產品的產品邏輯比較簡單,並沒有想做大做強,成爲一個大衆的產品,或產品處於初步階段,對用戶信息無要求或要求較低,儘量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使用,收集用戶反饋並改進產品;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開發商可能認爲用戶的痕跡信息不是特別重要,同時把用戶產生的數據信息會保存在本地,無需和服務器產生高頻次交集;

但有的產品會把用戶信息及其業務數據和設備綁定,比如Android的Device_ID,IOS的UUID,然後根據設備信息自動給用戶分配一個賬號,儘管C端不需要登錄,但用戶仍舊可以以非遊客的用戶模式使用產品;

當然,儘管可以在產品上保留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業務信息痕跡:如瀏覽記錄、收藏、點贊等一般基礎操作,但換了設備後這些痕跡信息將無法同步到新的設備中。

第三定律:登錄註冊流程應儘可能便捷!

在早期的時候,互聯網入口是PC端,那時手機號碼註冊尚不成熟,也沒有第三方這個概念,大部分產品的註冊依賴的是Email,通過Email+驗證碼,個人體驗得更多的是向Email發送註冊鏈接。

這一傳統,隨着互聯網、智能手機的發展和實名制的普及,大量移動用戶和低齡用戶的湧入,想要拿到用戶信息,Email成了一個天然的劣勢,因爲這些湧入的用戶大部分是沒有Email的,再加上Email營銷式微,Email註冊逐漸退出舞臺中央;

同時手機號碼具有實名制、唯一性、便捷性很快成了上佳之選。所以爭論手機號碼和Email哪個更應該作爲認證用戶的優先級途徑,以後不會再出現了。

同時,這也是一些發展較早的互聯網產品仍舊保持着郵件註冊登錄原因,儘管這些產品不管是從web端還是移動端早早的就實現收了手機號碼登錄的功能,但郵箱登錄仍然保留着,比如在使用攜程、12306、微博等產品時我仍舊習慣使用郵箱登錄。

儘管如此,很多產品不再提供郵件註冊的功能,比如攜程、微博已經不再提供郵箱註冊途徑,12306註冊時的郵箱信息也不再是必填項;

說了這麼多,所以不管是通過註冊鏈接還是郵箱驗證碼,郵件註冊的便捷性顯然不如手機號碼;

登錄註冊功能,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簡單到一兩個輸入框和按鈕就能解決,複雜到需要考慮的事情比較多。先(zhi)說簡單的吧

註冊而言,拋開不需要註冊和純粹依靠第三方的,比如MOO音樂。一般的註冊通行證是手機號碼、郵箱、用戶名,或其中兩項、三項,手機號碼和郵箱不難理解,前面已經贅述很多,用戶名註冊也多是由PC端沿襲過來的。現在用的已經很少了,因爲有些產品的用戶名經過多年的發展,用戶在其產品上具有一定的聲望和特殊意義,於是保留了這麼個功能。

所以最簡單的註冊流程是:需要註冊但不是必須、僅支持手機號碼註冊、註冊即登錄、支持第三方但無需綁定手機號碼。

儘管簡單,但還是有幾個附加的限制:爲了儘可能便捷,無需輸入圖形驗證碼,可以通過間隔時間來限制獲取驗證碼次數,如果短時間有多次獲取行爲可以判定異常,限制用戶的註冊時間,比如以1分鐘間隔爲例,10分鐘內獲取10次,可以限制用戶分鐘不能獲取新的驗證碼;驗證碼有效期不宜太長,5-10分鐘爲宜,這也是大多數產品的取值區間,甚至是5或10分鐘;如果產品的有資金或歸屬上嚴格的安全性,可以考慮5分鐘以下,比如騰訊視頻在購買VIP時驗證碼有效期只有1分鐘,快遞箱取件時臨時獲取驗證碼有效期只有90秒;儘可能在一個頁面完成手機號碼和驗證碼的填寫,市場上有的產品喜歡添加一些儀式感,分步驟的填寫內容,個人覺得對於只有兩個輸入框來講,有些徒增工作量,如果有後面提到的需要用戶提供更多的內容,註冊流程分頁當然是更好的選擇;

但我們也知道便捷性並不是登錄註冊唯一標準,任何離開產品本身去談登錄註冊是沒有意義的,安全性、用戶信息的完整性等等也是需要在設計的時候考慮的,不同的產品要從自身爲用戶提供的服務內容考慮,比如:細分市場有一定獨立性的社交產品,需要收集用戶的非賬號信息:興趣愛好、生日(星座)、性取向等等;理財類產品會注重用戶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多重認證並綁定用戶信息:身份證、銀行卡、生物識別等等;工具類產品注重產品功能定位的準確性,需要用戶提供產品使用的目的、方向、用戶所處的社會位置等等;

當然最具便捷性的是支持第三方登錄或短信服務商提供的閃驗登錄方式,通過一鍵授權或一鍵本機號碼登錄即可完成,如果以微信或QQ作爲第三方,前者幾乎沒有缺陷,後者的缺點在於如果用戶沒有打開蜂窩網絡,註冊失敗後用戶會感到一些沮喪,可能就此放棄註冊了;

再說複雜的,每個產品在設計的時候考慮的因素太多,隨便拿出一個都能說上半小時;

詳細來看登錄註冊其實考慮的因素非常多,這裏也僅僅列出一些可能需要考慮的,不作展開,比如:輸入框格式和內容的判斷以及提示;登錄註冊失敗的反饋;爲避免惡意註冊的限制註冊機制;多產品之間的賬號體系之間關聯機制;第三方登錄和手機號碼登錄可能存在的賬戶合併/切換問題;賬號註銷機制等等

要考量的東西還是非常多的,但對於多數產品而言,手機號碼+短信驗證碼,註冊即登錄就是最簡單的路徑了;

總得來說,產品在設計登錄註冊時需要考慮採用何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上要儘可能的便捷,讓用戶更快的進入到產品的核心功能區!

本文由 @一萬個APP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