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血小板減少可能會影響機體凝血功能,但殊不知,當血小板持續降低時,病友可能還會有溼性出血、乾性出血、無自發性出血症狀。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當血小板計數較低時還會有哪些表現。

血小板減少都有什麼表現特徵?

血小板減少症初發時期,一般患者皮膚只出現小如針尖的紅色斑點,手壓也不褪色,大的甚至融合成斑塊。這些斑點可突然發生,遍佈全身,但以四肢爲多,並常反覆發作,嚴重者可發生內臟出血而危及生命。

根據患者的發病年齡、臨牀表現、血小板減少的持續時間和治療效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分爲如下的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分型不同,病症表現也不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急性:兒童多見,常發病於冬春季,發病前1~3周常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可有發熱、畏寒、突然發生廣泛嚴重皮膚出血,以下肢爲主,呈點狀、紫癜或瘀斑;黏膜出血多見於鼻腔、齒齦,嚴重者可內臟出血。

● 慢性:多發生於20~50歲之間,女性更常見,發病率較男性高兩倍,起病隱匿、症狀較輕。皮膚黏膜反覆出血,部分以月經過多爲主要表現,皮下出血輕微;病程在半年以上,未經系統治療者,可反覆發作,遷延數十年不愈。少數因嚴重出血而引起貧血,重者可發生內臟出血。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也有病友在早期並無出血症狀,只是單純的血小板減少,這就需要病友定期體檢才能發現。此外,在檢查過程中也要注意,要先排除由於檢查方式不當導致的假性血小板減少。

以上就是血小板減少症的常見特徵,如果發現這些症狀時,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要儘量儘快到院診治。血小板減少症不能拖延,一旦確診要儘快接受治療,以免血小板計數進一步降低,增加嚴重出血的風險。

轉自微信公衆號【血小板減少病友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