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学者和科学家对诺贝尔奖都有非常大的向往,把它视为终生的荣誉和最终的目标。对于诺贝尔奖的难度,我想以我国为例就是很好的证明,目前我国只有两个诺贝尔,那就是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和屠呦呦的诺贝尔医学奖。可见诺贝尔奖的含金量和高度可见一斑。但是美国人约翰·巴丁,他一生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绝对的天才,与他天才名号相对应的是他的高调。他高调是因为他有高傲的资本。

约翰从小就表现出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天赋和聪慧,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轻松的掌握初中的内容,所以他直接跳级去了初中。这种知识上的敏捷和天赋一直伴随着他,十五岁被名校威斯康星大学录取,在这个学校完成了本硕学业并顺利毕业。他本科的专业是电气工程,硕士毕业后留在本校做助理。但是不甘平凡的他在硕士毕业后又去了普林斯顿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并取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时他的专业是固体物理学,也为他两次的诺贝尔奖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毕业以后约翰和肖克拉、布拉顿一起做固体物理学的研究,两年后发现了晶体管效应,三个人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和特长,本该是非常顺利的物理研究,最后因为约翰和肖克拉的不和,约翰离开了这个小组。其实这项研究的主要贡献者是约翰和布拉顿,肖克拉因为自己的私心和嫉妒心在后期一直阻挠约翰的加入。和这样一个人合作是非常累的,更何况约翰和布拉顿一直都是低调谦虚的人,所以两个人的名字并没有被很多人知道。肖克拉的高调和张扬确实让这个研究被所有人知道,但也不能否认他的人品有问题。

巴丁(左)、肖克利(中)、布拉顿(右

这项研究因为内部问题一波三折,但是晶体管的出现确实在当时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注入了很多的心血,1956年三个人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两人的不和,约翰离开这个小组后曾在大学里教过书。之后和库珀、斯里弗进行合作。1957年成功研究出BCS理论,这个理论名字是以他们三个的名字首字母命名的,它包含了对超导电的解释,就连爱因斯坦都没能在这个领域获得实质性的结果,可见这个理论的含金量和难度有多高。凭借着这个理论,他们三个人在197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两次的诺贝尔奖让他在这个领域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耀,当之无愧的天才,他不但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他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一生真算得上爱情、家庭、事业三丰收,曾经国内有一个作家想采访他并写一个人物传记,但是被他拒绝了,他谦虚地说自己是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因为每一次都是三人合作的成果。伟大的天才不只有学术上的成就,还有一个低调谦虚的态度,这大概就是他年少成名,一生都在不断研究并获得至高无上荣耀的秘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