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戰機是所有空軍力量的絕對核心組成,並由此帶動其他飛機共同發展,以此展現整體實力。據悉,這一觀點是在強調製空權前提下提出的,具有較大現實意義。當前,在我空軍裝備中,除了殲-20戰機作用顯著外,已實質性填補國內大型戰略運輸機空白的運-20同樣受世人關注,因爲其改變了過去我國運輸貨物嚴重依賴運-8等運輸機的不利狀況,實現了運輸能力的大幅提升。

雖然許多人覺得運-20在內部系統方面並未做出實質性升級,不過其卻通過對貨艙的結構升級而大幅度擴充了運輸容積。雖然該運輸機在多領域仿製伊爾-76,不過也同樣借鑑了C-17運輸機後機身上翹等某些特徵,由此可見其確實是博採衆家。

如此設計,雖然造成了更大飛行阻力問題,但卻因此擴充了貨艙面積。不過目前有消息顯示,我們國家軍方正試圖通過爲其配備渦扇-20發動機來解決上述問題,如果進展順利的話,這將對戰機本身帶來積極影響。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此前一直服役的伊爾-76運輸機被曝出無法兼容我軍信息系統的問題,這就爲運-20研發指明瞭方向。

對比一下我們會發現,隸屬中型運輸機的運-9雖搭載了能夠記錄飛行姿態和各項數據的顯示器,但卻與採用先進航電系統的運-20相比一點優勢都沒有。因爲後者依靠AOINC429系統,而擴散出能夠指揮起降等功能的其他附屬系統。

目前,隨着服役時間的延伸,運-20運輸機全方位凸顯了安全性能。以此爲基礎,我國將先後推出不同類型的其他飛機,比如預警機等,以此構建起空戰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