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角公司99%的選角導演都是表演系畢業的,入行之後一般從副導演做起,三五年之後可以單獨負責項目成爲選角導演,一身識人、看人的本領得從現實磨鍊中獲得。

記者|卡生

攝影|黃宇

選角公司爲什麼存在?

CD HOME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的選角公司,CD是“選角”的英文“Casting Director”的縮寫。張震是這家公司的合夥人,他帶我進了面試現場。Casting A房間開放了兩個劇組的面試,B房間有三個劇組。每個劇組平均有三名工作人員,一名選角導演帶兩名副導是基本配置。Casting C是試戲房間,還有兩個獨立的小屋子是提供給演員看劇本和準備臺詞的。

當天人滿爲患,下午2點半左右,門口已經停滿了車。據說有導演來親自試戲,所以約來的演員基本都是被篩選過的。目力所及,房間裏均是年輕漂亮的,有的是熟面孔,演過幾部戲,但你不一定說得出名字;有的顯得稚嫩,是大學剛畢業或者沒畢業的表演系學生,一張白紙,毫無經驗,來選角公司碰碰運氣。

年輕演員們在Casting C 房間試戲

作爲從未見過這種陣仗的外行,我和張震開玩笑,“你們這個工作不錯,每天都能看到這麼養眼的帥哥美女”。他說,這太正常了,看得快審美疲勞了。

我進的Casting A房間,左邊是《小敏家》劇組,小黑板上寫着十幾個需要的角色名字和歲數,現實主義題材,編劇是黃磊,除女一號已內部確認外,其他角色正在徵集,已開放面試十幾天。中間的劇組是騰訊自制劇《三好差生》,聽名字就知道是一部以年輕人爲主的偶像劇,從8月1號就開始面試,該劇的選角導演王子森告訴我,這劇開機時間推遲了,要到明年2月底,所以他們開放面試角色的時間差不多有半年,一直要面試到開機頭幾天。

王子森的小組帶了兩名副導演,他們前期籌備選角的工作由面試、試戲、調戲、拍攝試戲組成。副導演孫啓瑜向我展示了這部戲參與了面試的600多人的資料,包含畢業院校、年齡、經歷等基本訊息,是一張巨大的Excel表格。

除了女主角基本已經定了之外,還有六個角色要不停地試。“預計到開拍前,會有800多人面試,每個角色我們會推薦三到五人給導演和製片方。”王子森說。算算這個中選概率,不禁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百分之一的概率!“男五、女六這樣的角色也是這樣的概率嗎?”我問。“基本上是。如果是規模再大一些的劇組,面試人數多的話,概率還會更小。”王子森回答。

“我叫郝乙潼,是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的大四學生,學的是表演。”面試臺前的姑娘面容姣好,從來沒有演過戲,身邊是帶她來面試的經紀人。王子森和她之間的問答,與普通公司面試相差不大。她面試的角色是這部偶像劇裏的女二號,一個有些嬌生慣養的小公主。孫啓瑜給了她一份劇本的人物小傳和臺詞,半小時後準備好了,王子森會在Casting C房間給她試戲。

副導演錄製試戲片段

和郝乙潼搭戲的,是王子森的學妹馮長玲,她偶爾過來幫忙搭戲,有合適的角色時她也會面試。從拿到表演片段到試戲的時間差不多有半小時。王子森介紹,“我們不會提前發佈表演片段,一方面需要保密,另一方面也是考驗演員的應變能力”。對詞的過程中,郝乙潼有些緊張,她表演的片段是一個上來就要和女主撒潑、狂哭的戲。俗話說,這種戲特別“頂”,沒有鋪墊,全憑對某個場景下人物當下反應的理解。

試戲的過程重複了三四遍,王子森引導她改變一些表演方法,試戲結束後他告訴我:“很多沒有拍過戲的年輕演員在學校裏傾向話劇式演法,缺乏影視經驗,戲不生活化,所以年輕演員基本上都要試戲。隔壁的《小敏家》中很多年紀大一些的角色如果要用老戲骨,就不用這樣挨個試。”

不同的戲有不同的選角要求。在前期,選角導演要通讀小說、劇本,瞭解資方、平臺、導演對演員的要求。《小敏家》的選角導演郭東鑰說:“這是黃磊的戲,之前他拍攝的都是現實主義題材,選擇的演員要接地氣,要有生活感,網感流量型的肯定不行。”王子森爲《三好差生》的選角則相反,預設的受衆羣體年紀偏小,又是青春偶像劇,所以對那些沒有影視經驗的科班孩子來說,是很好的入門戲。

在選擇年輕演員時,是否有選角的現場標準?不同的劇組給我的答案是不同的。CD HOME的聯合創始人畢英傑曾經做了多年選角導演,他給我總結了一些除演技之外的其他參考標準:“首先是角色是否貼合,如果我要找一個警察,那麼一個白白淨淨、瘦弱的男孩肯定不行;其次,是演員眼裏是不是有魂,這和演技還有區別,不求你演技炸裂,但不能是一個大白丁;最後是長相的辨識度,無論是帥、美、俊、怪,總得自帶一些特別的個人色彩,不能扔到人堆裏找不到。”他告訴我,選角公司99%的選角導演都是表演系畢業的,入行之後一般從副導演做起,三五年之後可以單獨負責項目成爲選角導演,一身識人、看人的本領得從現實磨鍊中獲得。

王子森也不例外,他畢業於表演系,和那些一門心思要走上臺前的年輕人不同,他喜歡錶演,但不喜歡臺前。曾經有一次他在橫店拍戲,因爲沒演好,被導演狠狠踢了一腳。那一腳好像把他踢回了現實,所以,現在他給年輕孩子試戲,特別溫和,只是側面給建議,不下結論,擔心會影響到年輕人的信心。

試戲演員的獨角戲

Casting C房間被幾個劇組輪番使用,門口的年輕孩子們有的在默唸臺詞,有的在閱讀小傳,有的已經和經紀人對上了戲。在CD HOME的三天裏,我看了許多場相同的試戲片段,相同的臺詞,不同的人演繹得千差萬別,我漸漸理解了王子森跟我提起的那種選角直覺,“美不會是判斷演員好壞的標準,看多了會臉盲。但戲行不行,是一下子的事兒”。

郝乙潼對自己剛纔試戲的表演有些不滿意。自從今年7月從成都到北京之後,她平均每週會有兩三家選角公司的面試,從青春偶像劇到古裝戲,她試了太多個劇組。從夏天等到冬天,卻沒有等來一個演戲的通告。演過戲的演員在自己的彩色介紹頁裏會羅列出自己參演過的戲,無論出演過什麼角色都是好的,總算是入了門的“證據”。她的介紹頁上除了身高、體重,只能羅列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但她心態不錯,她覺得自己已經比一般學表演的人要幸運,至少來北京的這幾個月,她簽了一家經紀公司,前期能第一時間獲得選角信息,幫她排除一些不合適的角色,在跑面試的時候,還有一個經紀人陪着。

班上同學有的選擇演話劇,有的當模特,還有的做網紅,像她這樣執意來到北京,兩眼一抹黑卻要做演員的少之又少。我問她來北京幾個月的最大感受是什麼,她嘆了口氣說:“度日如年。”隨後說:“雖然現在一無所有,但至少還年輕。”她其實知道,通過面試獲得角色的機會很渺茫,但“來面試,至少還有機會知道自己有什麼不足可以去改正,總比沒人跟你說強”。

在CD HOME的面試裏,王子森跟她說了很多,讓她試試放棄掉舞臺上的話劇感,多瞭解一下人物的性格,處理得再自然一些。她聽進去了,但並不是馬上就能改過來的,只能回家慢慢消化,再找找感覺。她提起,還有的面試,演完就走了,沒人跟你說不好,那纔是更要命的。

給郝乙潼搭戲的馮長玲一直坐在茶水間聽我們聊天。和郝乙潼相比,她已經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2017年畢業於四川傳媒學院,三年間,在成都拍過微電影、短視頻、網劇、廣告,還在一部獲獎的藝術片裏擔任過女二號。馮長玲接觸過正規劇組,有了一些人脈,但這些履歷在每一次面試選角時對她的幫助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只能說,只是讓她摸到了這個行當的邊兒。她回憶讓自己最沮喪的經歷,“有時候面試完,我感覺還不錯,副導演反饋也不錯,他們給我的感覺是這部戲差不多今天就能敲定是我了,但是,後續沒動靜了”。她的演員朋友還遇到過更難受的經歷,到籤合同的前一天被告知角色定了其他人。

選角有什麼標準?

CD HOME選角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六個人,創始人是魏偉,聯合創始人是他的大學同學畢英傑,張震是魏偉帶出來的徒弟,其他三人和他們不是同學關係就是師徒關係。在魏偉辦公室裏擺放着CD HOME的合影,清一色男性,魏偉開玩笑,建立之初,這就是一個直男公司,公司運營到今天有23個選角導演,只有一名女性。這個行業苦,女孩一般做不下來。

2015年左右,選角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市場上開始有了專門服務於選角的團隊,在此前,選角這個工種都是單兵作戰,沒有形成矩陣。魏偉回憶,“2010年前甚至沒有選角導演這個職位,這是來自好萊塢的一個詞,這個工作原來是由副導演在做”。選角導演在好萊塢的地位極高,名字出現在導演的上一頁,但在中國,往往出現在片尾字幕的工作人員名單裏。2017年之後,隨着CD HOME名氣漸漲,他們希望改變一些選角導演的地位,目前他們所合作的部分製作方已經開始將選角導演的名字放在重要的位置。

CD HOME的創始人魏偉(中)、聯合創始人畢英傑(左)、合夥人張震(右)

CD HOME並不是國內創辦的第一家選角公司,但算是發展最迅速的一家。近些年熱播電視劇的劇組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們的合作對象,《九州縹緲錄》《大江大河》《都挺好》《僞裝者》《琅琊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扶搖》等等。從中可以看到,正午陽光出品的影視劇幾乎都出自CD HOME,起因要從魏偉說起。

魏偉是在西安電影學院學的表演,2003年畢業後進了陝西省人藝,地方院團工資低到無法負擔生活,半年後,魏偉收拾行囊來了北京。最早也有演員夢,但到了北京,想進演藝圈談何容易?魏偉打印了自己的照片,附上詳細介紹,聽說哪個劇組在籌備,就把照片給人送去,但石沉大海,從來沒有中過。接不到戲的時候他就開始給劇組打雜,除了技術工種,他基本上做遍了劇組裏的活兒。

魏偉迫切地想進入演藝圈,後來遇上了第一個領他入行的副導演王楚,經他介紹給一部戲的副導演簡川訸做助手,這部戲叫《鋼鐵時代》,是一部老戲骨扎堆的年度大戲。由於臨時職位調整,簡川訸去了孔笙導演的B組做導演,而原本是助理的魏偉要頂替師傅的位置做選角。魏偉通宵看完40集劇本,第二天走馬上任,師傅給他留了一個大箱子,裏面是演員的資料,“你別管價格、別管檔期,牆上空缺的角色,你覺得誰合適,就往牆上貼,一週以後我來檢查”。師傅回來一看,把一牆照片全撕了下來,全都不靠譜。

2011年之後,魏偉開始了和孔笙、侯鴻亮導演的深度合作,同時他也感受到,一個人的力量太有限,每個選角導演從頭到尾跟一個劇組,半年沒有了,所以不得不放棄很多好的戲。他想,爲什麼不組建一個選角公司呢?大家共享資源,擴大在行業的影響力。

選角工作室爲什麼扎堆在2014~2015年產生?畢英傑說:“隨着國內影視劇行業的不斷發展,行業內的分工也不斷細化。過去選角色,除了資方和製片人欽定的角色外,選角部分的口子有太多江湖氣、匪氣、人情世故,它已經不符合市場規律了,這個行業需要專業和商業化。過去,選角導演像是製片人和導演的一個工具,談判檔期、價格,最後由製片主任簽約合同,但現在有了全新的變化,選角公司除了提供選角服務外,還在爲每一個劇組提供評估預算支出,併爲此提供相應演員的服務。”

魏偉告訴我,選角公司並沒有最終的決定權,他們只是一個服務行業,是在演員和劇組之間搭建的一個橋樑。“選角初期的工作是選擇、推薦角色,以及簽訂合同,中後期就是現場服務、管理、調配演員的繁瑣工作,如果說執行導演是在前面衝鋒陷陣,那麼選角導演就是所有演員的後勤保障。”所以,一個選角導演每年最多能接兩部戲。一個選角導演帶兩個前期副導演,進組後還有專門的執行副導演在現場。這樣算下來,CD HOME的23個小組,每一年可以承包國內電視劇46部以上,可以說他們已經摸清了影視行業四分之一的底牌,其中很大一部分也許還是觀衆耳熟能詳的爆款電視劇。

畢英傑這些年一直負責選角部門的管理,所以對於他所經手的數據非常清楚。他告訴我,每一年經過CD HOME選角、有名有姓的一線演員有300多人,除此外還有成千上萬的演員數據。他們擁有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是從23個選角導演的劇組彙集而成的數據。這個數據庫給每一個演員做了多維度的評估。首先是業務能力,角色類型、演戲場次、行業價格、演技評價的等級;其次是劇組配合度和人品,在是否耍大牌、有沒有緋聞等公衆接受度上作評價,近些年口碑翻車的演員,很可能會影響一部戲是否能上映;最後,數據還能爲接下來服務的選角劇組提出預判,哪一位演員接了什麼戲暫時沒有播出,播出後的情況將改變咖位,也會影響接下來劇組的選角等等。

我在CD HOME待了三天,從選角公司到渴望被選中的年輕演員,我在其中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縫隙,裏面藏滿了機遇、行業的變化。曾經是演員的畢英傑在採訪中有一句話擊中過我,他說:“無論如何,成爲有名有姓的演員,終歸是一場想中彩票的賭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