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交流碰撞、匯聚智慧的學術盛宴。

這是一次院企合作、精準把脈的現場對接。

12月4日至5日,2020·安慶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院士論壇舉行,中國科學院錢逸泰、鄭蘭蓀、洪茂椿、李亞棟、李玉良、陳軍、郭子建、李景虹、俞書宏9位在全國化學領域響噹噹的“重量級”院士及化工新材料領域260多位專家齊聚安慶,爲我市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化工人才培養等領域“傳經送寶”。

現場答疑點撥產業方向

安慶化工新材料產業經過“十三五”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佔安慶市高新技術產業比重32.9%。在12月4日的參觀考察活動中,院士及專家教授對化工產業進行深入走訪和調研,現場爲泰發新能源科技公司、長虹化工公司等企業答疑解惑。

“公司目前智能化水平有多高?”“哪些崗位機器不能取代人工?”“配套產品供應量如何?能不能加大生產量?”每到一個參觀點,院士及專家教授駐足停步,邊看邊問邊評,對安慶近年來在工業智能化、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的成就表示讚許。

“安慶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具有很好的基礎,但產業鏈仍需完善,提升市場競爭力必須豐富產品類型,研發下游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在與高新區及化工企業座談時,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亞棟直切問題要害。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俞書宏十分關注研究院建設,他鼓勵安慶儘快建立化工新材料產業研發平臺,把國內外好的實驗室階段化工新材料新技術引進來,進行孵化、熟化和轉化。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錢逸泰說,化工新材料的發展,既要研發新材料,也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環境與發展是並重的,在發展中要有所選擇。

院士及專家教授對安慶未來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充滿殷切期望。“安慶本土化工企業實力雄厚,一定要加強企業聯繫,結合市場需求研發新產品,讓化工產業在全市乃至全省經濟中佔據更多份額。”“要堅持外向型發展,瞄準周邊市場,充分利用兄弟城市的產業資源,爲他們提高配套產品,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院士及專家教授紛紛表示會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繫,爲安慶相關產業的發展助力賦能。

化工新材料產業是安慶着力打造的千億產業,迫切需要集聚創新人才。12月5日下午,院士及專家教授一行專程赴安慶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瞭解學科設置、師資力量、科研隊伍等方面情況。

“務必加強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互通,在人才培養方面要避免走彎路。”“抓好教學是根本,教學要求和水平要向一流學校看齊。”“安慶師範大學化工化學專業學生要形成自己的特質,具備良好的特質才更有競爭力。”“科研人員較少,要擴大科研隊伍。”座談會上,院士專家們傾囊相授,爲化工人才培養送上“金點子”。

南京大學教授朱從青2008年畢業於安慶師範大學,從宿松小山村走出去的他一直關注家鄉化工產業發展。“安慶化工產業規模超乎我的想象,若往高端產業發展,必須組建頂尖的人才隊伍,可以是本土培養,也可以是從外地引進。”朱從青說。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莊仲濱也表示,安慶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值得大力發展。文化氛圍十分濃厚,爲培養人才提供很好的平臺,化工產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頭腦風暴”助產業轉型升級

在論壇的報告會環節,洪茂椿、李亞棟、陳軍、俞書宏四位院士分別作四場專題報告,《稀土納米生物醫用材料與精準診療一體化》《單原子催化的機遇與挑戰》《鋰電池關鍵材料與技術》《仿生材料的合成設計與未來》四場專題報告高屋建瓴,極具學術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會代表表示受益匪淺。

從基礎理論到技術前沿,從現狀分析到未來趨勢,在場嘉賓大開眼界,引發思考和共鳴。“新材料大約多久能降解完?”“電子材料界面接觸有什麼改善的方法?”“電池固態化的未來趨勢如何?”“安慶現有化工基礎可具備生產無味油漆的條件?”在報告會茶歇期間,大家一下子就把幾位院士圍攏了起來,提出一個個迫切的問題。

面對提問,各位院士耐心解答。“我認爲安慶已經具備生產無味油漆的條件,一旦生產出來,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用到正極和負極材料必須跟電解質進行有效的界面接觸,無機電解質需要高溫,這是它的難點,破解難點就需要尋找化學新材料。”陳軍院士解釋道。“我們做的薄膜埋到土壤裏去,藉助土壤細菌和環境,兩週至一個月可完成降解,但它在空氣中非常穩定。”針對降解方面的提問,俞書宏院士說。

“專家的點撥讓我們豁然開朗,進一步明確了方向、提振了信心、燃起了幹事創業的昂揚鬥志。”參加論壇的幹部和企業家們無比振奮。

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安慶化工產業發展路徑更加明晰。“通過這次論壇,我們瞭解到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前沿方向,安慶的龍頭企業也找到轉型升級發展的突破點;還能促進安慶在新能源、納米、化工新材料等方面尋求到產學研合作,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從而完善自身創新體系建設。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安慶首位產業知名度,能更好地集聚首位產業方面的人才和技術資源。”市科技局局長吳曙說。

| 編輯:葉瀟

| 審覈:吳程程

| 終審:盛媛

| 來源:安慶新聞傳媒中心全媒體記者 陳娟娟/文 江勝/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