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在是婚姻自由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没有违背法律和道德,那就应该受到尊重和祝福。

但在我们生活中,年轻人追求爱情和婚姻,好像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老年人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话,就会受到各种阻力,甚至会被说成为老不尊、老不正经等。

现在很多人家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子女又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了,那老人独自留守在老家的话,再婚是很有必要的。身边有个人互相照应着,两个人搭伴过日子,对谁都有好处,子女也不用太牵挂老人。

像这种情况的话,通情达理的子女一般都会支持的,不会阻止老人。那些坚决阻止老人再婚的人,要么是自私,要么是迂腐,不为老人着想。

02

明易结婚的前两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后来明易结婚时,母亲去问亲戚朋友们借了不少钱。所以明易和妻子结婚后,为了尽快还清债务,就去外地打工了。

原本是想暂时出去打工的,但后来有了孩子,妻子想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夫妻俩就在外地买了房子。既然房子买在外地了,户口也迁过去了,那就是在外地安家落户了。

明易很想把母亲接去一起住,但母亲拒绝了,明易也没有强烈要求。因为他们的房子一共两室一厅,他和妻子一间,孩子一间,母亲来后着实没房间住了。而且母亲和妻子住在一起,明易也挺担心发生婆媳矛盾的。

其实,明易想到的这两点,母亲也早想到了,再加上母亲故土难离,所以没有去儿子家住。但这样的话,母亲就一个人住在老家了。母亲年龄逐渐大起来,身体难免有不舒服的时候,明易就没法照顾到母亲了。

03

后来,有一年过年,明易和老婆孩子回老家了。隔壁村的一个老头来给母亲送老母鸡,还专门帮母亲杀好了鸡,那时明易没多想什么。晚上,细心的妻子悄悄跟明易说,她觉得那老头对婆婆有意思。

明易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第二反应是如果真这样,那母亲也跟他成不了的,母亲都60岁了,还折腾个啥!第二天,妻子拐弯抹角探了婆婆的口气,得知那老头比婆婆大一岁,老伴已经去世了,他是对婆婆有点意思。

妻子就问婆婆是什么意思,婆婆说她对老头的感觉也挺好,但她没多想什么,完全是老头剃头挑子一头热。妻子把探听到的情况跟明易说了,明易叫妻子以后别再提这事了,那老头没戏唱。

过完年,明易和老婆孩子回自己家了。但没过多久,母亲在挑水时摔了一跤,腿摔伤了。明易和妻子就请了假,匆匆忙忙赶回老家去,在医院里,那个老头照顾着母亲。

04

突然之间,明易觉得母亲身边的确应该有这么一个人,两个老人互相照应着,这样对谁都好。所以母亲出院后,明易就主动鼓励母亲再婚。那老头的子女也在外地打工,他们也很支持老父亲再婚。

因为儿子和儿媳的鼓励,又加上那老头的积极追求,母亲终于答应再婚了。后来,明易夫妻俩积极张罗母亲的婚事,老头的子女也专程赶回来,大家一起吃了一顿饭,简单办了一下婚事。

母亲再婚后,明易和妻子就不用太担心母亲的事了,夫妻俩经常寄钱寄物回来。逢年过节时,他们会回老家来看望两个老人,陪老人说说话,吃吃饭,老人就特别高兴。

可能是再婚后心情好的缘故,两个老人的身体变得比原来好了,他们一起去集市,一起去田里种菜、收菜等。明易看着他们恩恩爱爱的,心里真的很为他们高兴,他觉得老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幸福。

05

老人有个伴是一件幸福的事,子女再怎么孝顺,都无法24小时守在父母身边的。而且父母和子女之间总是有代沟的,没办法真正达到共鸣的,只有老人跟老人之间,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很多老人明明很孤独,却不敢找老伴,多数是怕子女反对,而且也怕惹上麻烦。其实,有些事只要在再婚前商量好,就不会出现矛盾的。当然这得要双方都是通情达理的人,权利和义务都明确,又都能遵守承诺才行。

至于子女反对这个问题,子女有子女的生活,老人有老人的生活,不应该彼此多干涉,双方都要懂得尊重和理解。人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的,如果原配夫妻都还健在,这是很幸福的。

但如果一个早早地走了,另一个孤零零地生活,这时出现一个情投意合的老人,两个人搭伴过日子,这也是很好的事。子女不应该盲目阻止,给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这才是孝顺。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