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氟”之地變有福之地:

去年,三元區氟新材料產值8.64億元,

同比增長12.7%,成績亮眼。

三元區螢石資源豐富,資源優勢如何轉化爲經濟優勢?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特色氟新材料產業聚集區;做優服務,抱好產業“金娃娃”;科技槓桿撬動氟產業高質量發展……重溫一個個令人心潮澎湃的發展片段,記者心底的疑惑,隨之豁然開朗。

三化元福新材料廠區

蓄勢待發,乘勢而上。目前,三元區正依託吉口循環經濟產業園、黃砂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三明學院氟化工產業研究院,推動氟新材料產業朝着“規模化、集約化、鏈條化、特色化”方向闊步前行。打造產業聚集區

走進三明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在無人操控電解車間內,氫氟酸正被源源不斷地電解成氟氣。這些純度只有12%的氫氟酸,通過特製管道,從“鄰居”福建三農新材料有限公司輸送而來。

福建三農新材料廠區

“對福建三農來說,它們屬於工業廢酸,在我眼裏都是寶貝!”金氟化工董事長左立勇說,他們公司生產的氟鈦酸鉀、氟硼酸鉀等高端無機氟產品,市場售價每噸2萬至3萬元,就是以這些工業廢酸爲原料生產的。

氟化工產業鏈環環相扣。2017年,還在漳平的左立勇,毅然把工廠搬到黃砂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成立三明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原因之一,就是和福建三農成爲“鄰居”,形成產業配套。

以福建三農爲起點,金氟化工引進年產1萬噸鋁鈦硼、4000噸合金金屬的安美奇(中國)鋁業項目。原來,金氟化工生產的氟鈦酸鉀、氟硼酸鉀產品,正是安美奇鋁業生產高端鋁鈦硼的原材料。

如今,在臨近金氟化工廠區的一片施工現場內,總投資2000萬美元的安美奇(中國)鋁業項目,正緊鑼密鼓地建設主體廠房。項目建成後,3家氟化工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可實現年產值18億元。

金氟化工監控室

今年,金氟化工在原有氟鈦酸鉀、氟鋁酸銫等精細氟鹽項目基礎上,新建年產510噸五氟化碘及氟氮氣生產裝置,填補了全市五氟系列產品空白,達產後企業年產值可達3億元,稅收2000餘萬元。

最妙的是,五氟化碘又是福建三農生產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原料之一。“生產原料就在身邊,節省了運輸、原料庫存等成本。”跟隨福建三農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徐美燚的步伐,記者走進綠意盎然的廠區,隆隆機器聲不絕於耳,眼前盡是忙碌的施工景象。

補齊鏈條,優勢提升。目前,黃砂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已形成三農新材料→金氟化工→安美奇(中國)鋁業氟化工循環產業鏈。這是氟化工產業延伸下游鏈條的重要環節,既提高了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產品附加值,也促進了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金氟化工監控室

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羣,產業鏈招商,已成爲三元區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的制勝法寶,氟產業之“林”愈發枝繁葉茂。

“我們依託無水氟化氫原料,帶動了崑山立邦、臺氟化工等多家企業落地園區。”三化元福新材料有限公司位於三元吉口循環經濟產業園,公司負責人說,從原來生產化肥,到採用螢石與硫酸反應制取氟化氫技術,三化元福已成功轉型爲轄區氟新材料產業龍頭企業。

牆裏開花,香飄牆內外。在含氟新材料及配套中間體項目上,福建三農還與清流東瑩化工、明溪海斯福等企業形成配套,成爲貫穿全市氟新材料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節點,助力我市氟新材料產業集羣建設。

從無到有、從粗獷到精細、從單一品種到鏈條式發展……如今,三元區已形成完整的氟化工主產業鏈,並打造出了特色氟新材料產業聚集區,一幅欣欣向榮的氟產業發展圖景躍然紙上。築得暖巢引鳳棲

“你只需要安心發展企業,其餘的事交給政府辦。”左立勇在三元辦企業這些年,聽得最多的就是這句暖心話。他說,當地政府“保姆式”的服務,“一站式”的審批流程,爲他省了不少煩心事。

最讓左立勇印象深刻的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金氟化工防疫物資緊缺、出口訂單驟減,得知情況後,三元區有關部門緊急調配一批防疫口罩、消毒藥水用於員工防護,並定期走訪企業,助力復工復產。

這是三元區“點對點”送服務、“心連心”解難題,全力推動轄區內氟化工產業構建發展新高地的一個剪影。

近年來,三元區委、區政府大力開展“項目提速年、服務提升年、幹部提振年”活動,實行“三級”掛包企業制度,深化“訪企業、解難題、促‘六穩’”機制,並制定出臺氟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機械鑄造、食品加工等5個行業“一業一策”培育方案,與11家企業簽訂了“一企一策”備忘錄,千方百計服務好企業。

此前,三元區與福建三農重新簽訂了“一企一策”備忘錄,推動企業5000噸/a含氟精細化學品項目、擴建六氟丙烯生產項目儘快開工建設。據介紹,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05億元,計劃年底開工建設。

爲推動企業發展,三元區有關部門還幫助福建三農獲得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獎勵10萬元、增產增效用電獎勵100萬元、含氟新材料及配套中間體項目申報省重點技改項目獲省技改基金2.3億元。“目前,公司已通過技改完工投產評價和推薦申報技術改造獎勵。”徐美燚說。

金氟化工也是這些政策和服務的受益者。左立勇回憶,自企業落地以來,在企業融資轉貸、研發補助、省高申報與獎補、人才引進、高管子女就學等方面,他都能感受到當地政府暖心、稱心的服務。

誠然,服務企業不能只停留在“動動嘴皮子”上,而是要發揚好“店小二”精神,積極“邁開腿”,主動把企業的訴求落實到行動中。

三元轄區螢石資源豐富,如何管控好這些可以“點石成金”的寶藏?三元區整合巖前鎮螢石資源,由三明市國投礦業有限公司進行收儲,保障螢石資源供給本地企業,解了企業主的後顧之憂。

築得暖巢引鳳棲。近年來,三元區加大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平臺承載力,通過前期招商對接擬投資1.2億元的三明市黃砂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集中供熱項目,爲氟新材料企業發展解決供熱需求。目前,該企業已完成工商註冊、項目備案、園區入園協議等前期工作。

引金融活水,潤產業之木。針對拓寬項目融資渠道,三元區定期舉辦政銀企金融服務對接會。2020年,已與工行、農行、興業、郵儲等銀行分別舉辦專場對接會,收效顯著。去年以來,金氟化工企業獲得新增貸款1326萬元、技改基金1700萬元;三化元福公司獲得新增貸款2500萬元、技改基金1億元。

安美奇(中國)鋁業項目僅用50天就實現土地摘牌;金氟化工510噸五氟化碘及氟氮氣項目投產;鋼聯氟石膏建設項目有序推進……良好的營商環境、貼心周到的服務,讓三元區抱上一個又一個氟產業“金娃娃”。

三元區人民政府與興業銀行三明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牽住創新“牛鼻子”

氟產業之“林”要結出金燦燦的果子,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滋養。

“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企業技術中心”“三明市含氟聚合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如果把福建三農這家企業比喻成一本書,那麼,在書本的扉頁,一定要記錄下這些與科研有關的榮譽。

2014年,福建三農成立研發中心,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沉澱,公司科研和成果轉化平臺逐步發展完善,至今共申請專利48項,涉及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等方面。其中,專利及成果獲省極技術創新獎勵5項、市級創新獎勵4項,被譽爲“福建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其中27項已授權,這些科研成果全部應用於企業生產,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相比之前有了大幅的提高。”徐美燚介紹,2017至2019短短兩年時間,福建三農年產值翻了一番。

科技創新是氟產業發展的核心,誰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

三元區委、區政府鼓勵企業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目前,福建三農、金氟化工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直接在稅務部門減免。此外,金氟化工還享受研發經費分段補助,累計獲補助34.53萬元。

“只有科技創新才能成爲企業核心競爭力 。”左立勇說。2015年,金氟化工成立技術中心,目前擁有2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018年,金氟化工攜手三明學院,共建福建省發改委無機氟化物工程中心,爲企業發展再添新動能。

科技創新“加碼”,乘勢而上。這些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三明市企業技術中心”“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等各項榮譽稱號紛至沓來。人才,始終是科技創新的最關鍵因素。

一直以來,三元區重視人才選拔推薦工作,積極做好“萬名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選拔”“外專百人計劃等四項引智計劃”“新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創新實踐基地”等方面工作。今年,共協助福建三農推薦1名副高職稱人員參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選選拔;協助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人申報高級職稱。

把人才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爲企業揚帆起航注入新動能。

多年來,福建三農與廈門大學、福州大學、三明學院等院校合作,實現了優勢資源互補。目前,公司含氟聚合物第一單體四氟乙烯純度從原來的99.999%提高到99.9999%以上,爲下游高品質含氟材料合成提供了關鍵的原料保障。去年,公司投入近2000萬元用於科創事業,碩果累累。其中,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樹脂榮獲“福建省第三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11.1%,排名第三。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三元區立足資源優勢,把氟化工和新材料作爲重點發展領域,蹄疾步穩,打造氟新材料產業集羣高地,真正實現了高質量、高速度、高水平前進。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作者:盧素平、陳詩宇 張 毅 文/圖)

新媒體編輯:林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