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區總工會組織產業工人技能培訓。

記者 史旻

核心提示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這是《周禮·考工記》中對工匠的評價,也是我國曆史上對工匠精神的最高禮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我國新時代的宏偉藍圖。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羣衆主力軍作用,建設高素質的勞動大軍。而在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工業強國戰略也呼喚着工匠精神的重塑。

寧波是製造業大市,而奉化作爲寧波最年輕的一個區,正處在發展的歷史機遇期,尤其需要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更迫切需要一支能把藍圖變爲現實的產業工人隊伍。

去年11月,奉化區總工會推出了《2019-2021年奉化工匠成才計劃實施方案》,進一步串聯起新時代奉化產業工人成才的“培育鏈條”,並由此激發了企業尊重人才、創新創業的熱潮……

“小創新”推動“大製造”

寧波佳爾靈氣動機械有限公司是奉化氣動元件產業標杆企業之一,先後主持參與了6項國家標準的制修定工作,擁有30多項發明專利、實用專利、外觀專利,曾爲2008北京奧運會主體育館“鳥巢”工程和“水立方”游泳館的供排水系統提供電磁閥配套,以及爲2010年上海“世博會”環保回收系統提供配套。

卓越的成績背後,是其長期在人才培育與發揮人才效益方面的耕耘。從2013年起,佳爾靈公司就湧起一股“五小創新”(小發明、小創造、小建議、小革新、小改造)的潮流。這項活動的參與者包括公司所有一線工人。

佳爾靈公司工會主席熊洪軍告訴記者,爲了提高危機應對能力,一方面,公司在經營方向上及時調整外貿與內銷的比重,將國內市場作爲企業未來規劃的着力點;另一方面,公司內部也迫切期待通過降本增效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佳爾靈鼓勵員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並探索解決方案,小到一枚鉚合治具的應用,大到一項生產工藝的改進,提交的每個“小創新”均實時公示、逐一評估、分級表彰。

截至去年,佳爾靈已累計湧現近700個“小創新”。“常態化、全員化的創新熱潮深刻地影響着企業發展。”熊洪軍稱。最近,佳爾靈還進入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近年來,數字化工廠逐漸成爲國內外製造業企業關注的重點。寧波賽夫科技在信息化、自動化方面不斷突破,並於2015年成爲全國首批600家“兩化融合”試點企業之一。目前,該公司已將ERP、MES系統完全融入了產品生產和日常管理中,並在2020年將信息化系統進行了升級。

寧波賽夫科技始終以客戶需求爲導向,幫助傳統制造業企業進行價值再造,有效實現生產和管理集成與互聯互通,向智能製造轉型。據不完全統計,採用數字化工廠技術後,企業能夠將產品上市時間縮短30%,生產工藝規劃時間減少40%,產能提高15%以上,同時節約15%左右的生產成本。

目前,寧波賽夫科技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已在浙大中控、寧波愛立德等數十家公司廣泛應用。特別是愛立德,已真正實現數字化工廠,爲打造無人工廠奠定了基礎。

來源:東南商報 數字報

申明:本文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