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

這個節氣的氣候特徵是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大雪節氣該如何養生呢?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朱鎮華教授介紹:大雪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會隨着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

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爲根本。

冬季養生強調“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冬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早睡晚起,則翌日精力充沛。

大雪節氣是陰氣最盛的時候,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陽氣也開始有所萌動,只等着我們把身體調整到適合的姿態,迎接冬至時陽氣的再一次萌發。

大雪要藏“形與神”

中醫講養生,形神共養是最高境界。

包括兩方面:一個是形意動,要運動,但不能過勞,特別是不要累到滿頭大汗。

一個是神欲靜,最重要的是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質量的好壞決定養神的程度。

除了睡眠,還需要清心寡慾養神、怡情養性安神、修身養德寧神。

一個品德高尚、修養良好的人,自然會保持心境的寧靜,從而保持身心健康而延年益壽,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者壽”。

進補好時節

有句俗話說:“大雪補得好,一年不受寒”。

一年中,最適合進補的時節,在冬天的第二個月,也就是仲冬,是從大雪開始,到小寒的前一天結束。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爲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

腎藏精,爲封藏之本,與冬氣相通應。

大雪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時節,人體氣血亦隨“冬藏”之氣而潛藏,若冬季沒有小心呵護腎精,則“春必病溫”。

陽虛怕冷的人,腎陽不足的人,陰盛之冬,也最容易受寒邪欺負,經常生病。

所以,腎是此時最該補的“薄弱環節”。

仲冬這個月,就該補腎益精。

板栗,爲腎之果:板栗熟食,能和胃健脾,緩解脾虛;生喫,有着下氣、補益、補腎虛的功效。

《本草綱目》中也說道:“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慄懸幹。每日喫十餘顆,次喫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對於老年人腰腿病或是預防牙齒鬆動,都很有幫助。

可以把新鮮的生板栗放入網兜,掛在家裏通風的地方,過個十多二十天,風乾了之後,每天食用7顆。

幹栗子仁需要要慢慢地嚼,嚼至口感無渣成爲漿液時,一點點嚥下去,能使保健效果最大化。

早晚空腹各喫三四個,根據個人的消化能力而定,要以喫後不感覺腹脹氣爲度。

推薦藥膳:板栗燉雞

材料:老母雞半隻、栗子半斤、姜2片、醬油少許、南乳少許、鹽1小匙。

做法:

1.栗子除殼,用刀隨便切一口,開水煮5分鐘,撈起,趁熱從刀口處去殼去衣。雞肉切塊。

2.下油下鹽加入雞塊煸炒片刻。倒入適量的水,醬油,鹽。

3.燉煮半個小時後加入栗子。

4.再燉煮半個20分鐘後就可以開喫。

功效:板栗燉雞既能滋養五臟的陰氣,又可溫補五臟的陽氣。

(編輯Rainbow。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朱鎮華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