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一輩在年輕人想要養寵的時候都會拒絕,覺得養個人都費勁,再養個寵物那不是給自己添堵嗎。獸醫小明的一個朋友就是,原本想養只貓咪的,可是她的父親直接拒絕了,並表示以後她自己住隨便養什麼都行,養蛇養老虎都可以,但是住一起的話就堅決不可以。

來看看下面這個小故事,那些說拒絕養寵的父母如今都變得怎樣了?這位鏟屎官就一直很想養一隻貓咪,可是家裏人尤其是母親就很抵制,覺得貓咪掉毛又嚴重,還費錢,養那玩意幹嘛。可是鏟屎官抵不住誘惑,愣是帶回家一隻銀漸層。

起初帶回家時,父母都沒少衝着他翻白眼,可是過了段時間後,發現母親連炒菜都要抱着貓,捨不得放下來,鏟屎官頓時覺得沒話說了:果然原地打臉,就像變了個人一樣。

不僅如此,連貓咪都被慣得沒大沒小了,大概它也感覺到自己家庭地位很高,都開始衝着鏟屎官瞪眼睛了:看不慣咋滴,有本事來打我呀。估計鏟屎官內心此時是崩潰的:我纔是把你帶回家的人啊。

其實獸醫小明一點也不意外這位鏟屎官母親的舉動,畢竟這樣的真相定律已經是第N次見了,很少有父母能逃過這個定律的,只要接觸久了,就一定會拜倒在貓咪的石榴裙下。

其實爺爺奶奶輩真的是比較護犢子,只要是他們帶大的,那就是手心裏的寶貝。不難發現,每次年輕的爸爸媽媽想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一輩就站出來了,久而久之,能教訓到孩子的次數真的很少。

獸醫小明覺得,年輕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老一輩去帶,不僅會增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而且老一輩教育出來的孩子脾氣一般的都比較大,因爲很多事情上老一輩都會比較慣着他們,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建議大部分教育工作還是由年輕人來完成比較好,畢竟老一輩的觀念比較陳舊。

獸醫小明科普:其實老年人和小朋友的身體素質都比較差,抵抗力較低,因此並不建議過於親密地跟寵物接觸,這樣會增加感染疾病的風險。老人和小朋友每次寵物玩耍後,最好都洗一下手。

另外小孩子和寵物接觸時,撫摸時力道可能會偏重,有弄疼寵物的風險,因此當孩子與寵物接觸時,家長最好要陪伴在旁邊。並且要教育好孩子,用怎樣 的力道去接觸它們和寵物的哪些部位比較危險,不要去隨意觸摸。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