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農村,從我上學起,我就經常聽父母在我身邊唸叨:我們這一輩文化程度低,一輩子沒啥出息。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我們就算是砸鍋賣鐵也會送你上大學的。

所以從小我就明白,像我們這種出生農村無背景的寒門子弟,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和父母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於是我們努力讀書,考上大學,順利畢業。本以爲到了社會上終於大展身手,發揮自己畢生所學的價值,改變自己和整個家族的命運。在社會上掙扎拼搏幾年之後,才發現別說是改變家族的命運,就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改變。每個月拿着幾千塊微薄的薪水,每天過着一復一日白開水似的生活。下班回到幾平米的小出租屋,有時候就在想,我們的一生到底是爲了什麼?寒窗苦讀十幾年,到最後父母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因此提高,反倒是我們自己的生活都過得很糟糕。那些曾經立下的豪言壯語都被現實擊得粉碎。

於是就有人問了,農村人花費了一輩子的心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畢業後拿到的薪資才三四千,這投入真的值得嗎?畢竟對於農村人來說,培養一個大學生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在經濟投入方面幾乎是花費了所有的收入。大學四年加上初高中幾年花費少說也有二十萬左右,一輩子的心血都投入進去了。作爲父母也是希望有所投入能夠有所回報,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了大學未來能夠出人頭地,自己全家也就跟着出息了。但事實上我國大學生每個月的平均薪資只有三四千,就算是不喫不喝,也要近5年才能回本。

如今,其實很多體力類工作的薪資水平是遠遠超過三四千的。比如在工地工作,每個月拿到的薪水都在一萬以上。包括有些人在北上廣送外賣和快遞,只有自己能喫苦,月入過萬還是很容易。

很多大學生畢業後拿到的薪資水平就在四五千,雖然工作地點是在寫字樓,看似工作比較體面。於是有很多學歷較低的人就會開始抨擊或者質疑這些大學生,認爲學歷根本沒有用。讀了大學拿到的薪水還不如農民工高。花費了父母一輩子的心血,這真的值得嗎?

如果單單只是論薪資而言,用農村父母一輩子的心血換來子女畢業後四五千元的工資,的確不值。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真的很值得。

雖然很多大學生剛畢業時拿到的薪水很低,但都只是暫時的。隨着他們工作經驗的累積與能力的提高,他們未來的收入和前景都是往上的。只要自己在工作崗位上足夠努力,以後的前景無限。並且未來也可以直接轉型創業或者從商,獲得更高的收入。在五年到十年之後,收入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其實很多高收入人羣大多數都是高學歷,收入與學歷很大程度上是呈正比關係的。

在當今社會,學歷已經成爲了我們就業的門檻。有了學歷意味着你纔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你可以選擇進企業工作,也可以選擇繼續讀研提高自己的學歷。如果自己想要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也可以考入體制內,成爲一名公務員。這些工作對學歷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沒有大學學歷,我們連基本的門檻和條件都達不到。等於限制了我們未來的發展。

我們如果去送快遞,去工地工作每個月的收入努努力固然能夠拿到上萬元,但這份工作對於我們來說收入已經到了上限,天花板很明顯,並且不會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相當於是用體力,勞動力去換取薪酬。但是如果我們有了大學學歷就不一樣,我們更多是用自己的知識去賺取勞動報酬。未來即使有好的工作機會,如果我們沒有學歷也抓不住。所以不要覺得農村父母送我們去讀大學不值得,這真的很值得。

教育其實也是一項投資,雖然在剛畢業時很多大學生拿到的薪水並不高。那是因爲我們剛從學校踏入社會,沒有工作經歷與經驗。所以即使薪資不高也能理解,但是三五年之後讀了大學的人與沒讀大學的人拿到的薪資差異就很明顯了。

我身邊有兩位朋友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初中同學小林在讀完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就沒繼續上學了。他爸是做工地的,所以他在初中畢業之後就一直跟着他爸做工地,現在幾年過去了拿到的薪水差不多在一萬二左右。而我另外一個初中同學張紅呢?大學普通本科,畢業後回到了家鄉縣城工作,剛畢業因爲沒有工作經驗拿到的薪水很低,只有兩千左右。後來在父母的建議下考了本地的公務員,但是薪資仍然很低,也只有兩千。在一次初中同學聚會上,談到了各自的薪資。小林說自己在工地幹活雖然苦些,但薪資很高,一般大學生都比不上。言辭間透露出的都是自信與對大學生的不屑。此言一出,張紅尷尬的低下了頭。因爲此時的她每個月到手的薪水才2000,連自己的生活費都不夠,每個月還要父母補貼。

而現在呢?幾年過去之後,小張仍然在工地工作,拿到的薪水一直沒有漲幅。並且隨着年紀越大體質下降,幹起活來越來越費勁。而且在工地工作工資經常半年都接不到薪資。而我的那位同學張紅了,如今憑藉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已經成爲了單位裏的一把手。

別輕易否定學歷的價值,只要我們大學四年能夠好好學習專業知識,是真的可以學以致用的。當然你如果大學四年只是混日子,那另當別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