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青年的關注點不再侷限於國風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中,而是更聚焦於蘊藏在潮流背後的深厚歷史底蘊。

近年來,伴隨着國產動畫走出自身內容扁平化、觀衆認知刻板化的迷茫期,越來越多的作品在劇本創作、製作水準、人物設計等各方面漸入佳境,不僅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其價值上的“厚度”和“深度”也是與日俱增。越來越多優秀作品憑藉動人心魄的情感書寫和價值表達強勢“出圈”,讓國產動畫成爲當代流行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道風景。

日前,國產動畫 《天官賜福》插曲 《一花一劍》民樂合奏在 “中國華服日·溯夢金陵”活動上驚豔亮相,就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動畫在傳承優良傳統文化方面的強大可能性。

作爲當前最受關注的國產動畫IP之一,《天官賜福》極具韻味的“新國風”創作風格,收穫了行業內外的廣泛讚譽,一經播出即掀起海內外追番熱潮。

《天官賜福》選擇用符合當下觀衆審美需求的技術手段和敘事方式,表達中國傳統藝術的內涵。持續飆升的市場熱度,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動畫在文化強國之路上的一個可能的助力方向。

▍民樂版插曲亮相華服日,《天官賜福》展現“國風”潮流深度內涵

在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與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聯合主辦的“中國華服日·溯夢金陵”活動上,動畫《天官賜福》以獨特方式亮相,以合奏形式重新編曲演繹其插曲《一花一劍》。

現場,琵琶、笙、古箏、二胡四種極具典韻的傳統樂器齊奏和鳴,傳遞出悠遠的國風意味,讓觀衆在音樂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遠魅力。同時,契合當下流行趨勢的旋律和節奏,也無形間拉近了觀衆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

共青團中央官微發佈《一花一劍》視頻,並點讚道:“琵琶的悠揚迴轉,笙的高雅柔和,古箏的雅緻悠遠,二胡的悠長婉約…… 共同享受這份融入傳統韻律的民樂合奏《一花一劍》,迸發出國風的獨特典韻。”

近年來,“中國華服日”已經成爲橫跨“華服圈”和“國風音樂圈”的知名IP。本次“中國華服日·溯夢金陵”的盛典,吸引了衆多國風愛好者競相參與。

活動現場, 音樂、服飾、動畫均成爲我國傳統文化傳播的有力載體,多種形式的融合呈現, 使當代的青年的關注點不再侷限於國風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中,而是更聚焦於蘊藏在潮流背後的深厚歷史底蘊。

通過與華服日之間的夢幻聯動,動畫《天官賜福》令所有觀衆感受到了國風的獨特魅力。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這次實踐也讓人看出了這部動畫在價值層面的深層關懷,也就是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守護,並致力於以自己的方式,促進其在年輕羣體中的傳播。

▍盡展國風美學,天官賜福動畫創作思路獲認可

截至目前,天官賜福動畫已熱播7集。就當前內容來看,該動畫在創作階段就致力於呈現意蘊深厚的國風美學, 無論是故事主題,還是人物、場景的二次設計都極具詩意。大到 “太子悅神”名場面中蘊含的傳統儺舞,小到人物服飾上精美的紋飾刺繡,都完美地實現了傳統文化與動畫設計的融合。

除此之外, 動畫與人物的色彩搭配也別具匠心,紅衣濃烈,白衣靜謐,呈現出一種精緻淡雅的美;劇中 翠竹、落花、紅傘等各種獨具意象元素的靈活運用,更營造出一種極具東方古典特色的氛圍,潛移默化中將觀衆帶入意蘊深遠的故事中。

在視覺元素之上的故事內容層面,《天官賜福》動畫通過謝憐與花城兩名主要人物,傳遞出中華傳統文化中最核心也最有生命力的人文追求。

謝憐一心匡扶正義,始終秉持着善良的本性,踐行着拯救蒼生的夢想;花城出身卑微,飽嘗人間苦楚,卻擁有着不絕的志氣和勇氣。動畫中的兩位人物歷經諸多磨礪,始終忠於自己的選擇,分別體現着 《易經》中對一名君子 “厚德載物”和 “自強不息”的道德要求。這就將兩名角色與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相互鏈接,在保證故事精彩的同時,強化觀衆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

那麼,《天官賜福》的這一表達思路是否獲得了成功呢?目前看來,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天官賜福》自從官宣以來,在 美國、俄羅斯、德國、巴西、泰國等多國市場中均收穫廣泛人氣,在海外社交媒體上攬獲熱搜 30多次,證明了《天官賜福》將傳統文化融於故事之中的思路的價值。

▍傳承傳統文化精髓,國創升級還需“虛實並重”

對於任何一個創作者而言,不管弘揚什麼價值,尊重創作規律始終是第一位的。因此,把傳統文化中的種種意象堆疊到動畫作品中並不可取,而是需要 “換形留神”,將傳統文化中的美學元素和價值精神與作品自身圓融結合,才能取得最好的傳播效果。

這樣的思路說起來簡單,但背後卻需要大量艱鉅努力,其中既有和作品直接相關的 “務實”,也有和作品不直接相關的 “務虛”。

從 務實的方面來看,創作者首先要對作品的故事品質和視覺品質有着足夠的打磨,爲觀衆帶來足夠愉悅的觀看體驗,這樣作品才能成爲價值觀的良好載體。生搬硬套、空喊口號只能讓觀衆感到尷尬與反感。

其次,創作者還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從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中敏銳地感知到、提取出貼近當今主流觀念的元素,讓觀衆獲得美的享受,而不只是好奇心的滿足。

而從 務虛的角度來說,創作者要對傳統文化的源流與精華有着深刻而獨到的理解。例如,如果一名創作者想要在作品中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卻只發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講究溫和與節制的一面,而忽略了其剛強與張揚的一面,那他的作品不僅會因爲缺乏內在張力而難以吸引觀衆,其價值觀也會因顯得單薄而難以獲得認可。

未來的中國動畫, 需要立足國內,又需要致力於走向世界;需要滿足觀衆的表層感官需求,又需要滿足觀衆的深層精神需求。這要求我們不斷探索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表達方式。《天官賜福》與傳統文化之間的深層次鏈接,對於我們的思考頗具啓發性。

相關文章